中国有嘻哈2017

综艺大陆2017

主演:吴亦凡,张震岳,热狗,潘玮柏

导演:车澈

 剧照

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2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3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4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5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6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3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4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5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6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7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8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19中国有嘻哈201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04:11

详细剧情

  《中国有嘻哈》是爱奇艺首次拉通全站资源,倾全平台之力重点推出的中国首档 Hip-hop文化推广节目。这是一档锁定未来的超级网综。吴亦凡、张震岳&热狗(MC Hotdog)、潘玮柏,四大明星制作人将携手打造中国下一代新青年文化,寻找属于中国年轻人的Hip-hop偶像。节目由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挂帅总制片人,《蒙面歌王》系列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三季总编剧岑俊义,《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盖世英雄》音乐总监刘洲等金牌制作团队组成的“综艺梦之队”保驾护航。Rising ! Chinese Hip-hop

 长篇影评

 1 ) 王嘉军:《中国有嘻哈》与嘻哈的文化政治

原文出处:《文艺研究》2018 年 06 期

内容提要:

《中国有嘻哈》爆红的原因在于在真人秀的“真”和“秀”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其中关键在于嘻哈的“保持真实”这一信条正好迎合了大众对于“个性”的诉求。嘻哈文化本身制造的“噪音”,可视为一种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不过,《中国有嘻哈》通过强调技术性而淡化表达性等方式,对嘻哈进行了去政治化。剔除了抵抗性之后的嘻哈,就连舆论中的“泛道德主义”都很难抵抗。这种妥协是中国嘻哈从“地下”走入“主流”的必经之途。但仅持一种政治与商业二元对立的视角对其进行批判也有失公允,嘻哈自身所包含的物质至上主义与商业化并不矛盾,商业化也恰是使嘻哈政治化的推手。嘻哈本身包含诸多悖谬,需要我们跳出二元对立框架进行分析。对于今日中国而言,嘻哈最大的文化政治意义在于为经验贫乏时代的青年提供了表达经验的热情和手段。

2017年最现象级的综艺节目无疑要数《中国有嘻哈》。本文不拟从传播学或娱乐资本等角度对《中国有嘻哈》进行分析,实际上这样的分析已经相当充分,它们主要将该节目的成功归功于如下几点:节目制作方视频网站爱奇艺相对于传统电视台的优势,它可以更迅疾、灵活地回应和引导受众的反应;美剧式悬疑剪辑方式使得整个节目贯穿着悬念、冲突和反转;对于赛制的精心设计和对于竞争性的突出;节目、广告和其他周边节目的一体化设计;(以及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对于整个嘻哈文化①的依托,它使得《中国有嘻哈》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类选秀节目,而是某种青年亚文化的展示。本文着重于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对这一节目以及嘻哈这一在世界范围内日渐风靡的青年亚文化进行分析。

一、真人秀的辩证

《中国有嘻哈》之所以成功,是由于迎合了“真”和“秀”的辩证:“真”代表的是真实,人们总是希望在真人秀中看到一些真实的东西,这种真实既可能是对真实性格的展现,也可能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尽管那只是摄像和剪辑抽取的真实;“秀”则代表的是,人们在对真实的诉求之外,还渴望看到戏剧冲突或夸张效果。简言之,人们想既看到真实,又娱乐自身。真人秀需要以一种“秀”的形式展现“真”。把握好这种张力关系,几乎是每一档真人秀成功的必要条件。

曾经的现象级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早年的成功即可以证明这一点。它首先突出了歌唱的专业维度,这是对此前以“毒舌”“奇葩”等来博眼球的“非专业”歌唱选秀节目的反拨。对歌手声音本身的重视甚于对外形的重视、对歌手之经历的强调,旨在制造某种回归“本真”的效果,而这种回归又恰恰为其“秀”增加了砝码。例如,“转椅”这一为了强调在音乐中“听”比“看”重要的设置,本质上却是为了增强舞台上的视觉效果。如果说“专业”是该节目的第一关键词,“梦想”则是第二个,选手介绍VCR、导师与选手的问答通常围绕这一关键词展开。歌唱背后的故事增强了观众聆听的共情,而这些故事无论是漂泊异地,还是父子反目,其实都是围绕“梦想与坚持”这一剧情展开的。这一主题确实曾经铺陈出许多感人也不乏真诚的剧情,但命题作文式的安排难免会导致重复,何况“梦想”本就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极易被表述为一种空洞和虚妄。由于后继乏力,本来是为了增加“真实”而设置的环节,反而会变得虚伪,这是此类歌唱节目除了人才匮乏之外的一大硬伤。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世甚至取而代之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许多网友来说,那些高呼“我最厉害我超猛”“我就是要钱要出名”的嘻哈歌手,要比哭诉“我好惨我好努力”“我就是要唱歌”的歌手真实得多。嘻哈歌手们喜欢说的“keep it real”(保持真实),确实是《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最为重要的成功秘诀。

所谓的“real”,在这个节目里有好几层意思。最为根本的意思是节目里说的“做自己”或“follow your heart”(跟随内心),简而言之,就是个性或者态度上的真实。诚然,《中国有嘻哈》的成功与整个节目的构思、嘻哈文化的魅力、“神乎其技”的剪辑、对竞技性和对抗性的突出都有密切关系,但这一切本质上都建立在选手个性的基础上。如果说以“超女”等为代表的第一波选秀节目强调偶像多于专业、强调个性魅力多于音乐水准的话,那么,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第二波选秀节目则转而强调专业多于偶像。但实际上,大众对偶像或个性的诉求,往往还是会压过专业。这或许就是吴莫愁等《中国好声音》出来的歌手在商业上最为成功的主要原因,能被观众记住的往往是最具个性和辨识度的声音或形象,但其未必最专业。《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世,很大程度上在偶像和歌手、个性和专业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一方面,作为一种已经相当成熟、却又还不为大众所熟悉的音乐风格,嘻哈有足够多的专业“黑话”去哺育观众的求知欲,比如“单押”“双押”“Diss”(嘻哈歌手通过歌曲的相互攻击)等等。另一方面,强调“态度”的嘻哈歌手几乎每一个都个性鲜明,足够让观众记住。他们既有时尚个性的装束,又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去表述比“我就是爱音乐”更复杂有趣,也更“真实”的内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嘻哈歌手所展现出来的个性是较为男性化的,甚至不乏大男子主义,进攻性、率真性和讲义气成为了这些歌手(无论男女)个性上的共性。抛去性别政治的视角不谈(嘻哈文化中包含的某种对女性和同性恋族群的歧视,是常被研究的话题),观众对于这种个性的青睐,可能多少也跟对近几年来在各种选秀和《奇葩说》《金星秀》等综艺节目中某种“敢曝美学”②的审美疲劳有关。

“real”的第二层意思是对节目规则的打破。正如选手PG One所抱怨的,该节目总是在前一天才确定比赛规则,这一规则却又经常因为各种例外而被打破(例如潘玮柏挽回学员、信退出帮唱等事件)。然而,正是这种对规则的随时冲破,让节目的戏剧冲突更足,也让观众觉得更加真实,似乎节目总是在超越自己设定的“套路”。这一点,在同档期的另一真人秀《极限挑战》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该节目往往呈现为参与明星们与导演斗智斗勇的架势,节目原先设定的规则经常被不断打破、更改,有时甚至会演化为明星们自导自演的“Free Style”(自由即兴发挥)。

不过,在电视机面前,一切反规则和反套路最终又形构了节目最后的规则和套路,在无远弗届的摄像机和电视机面前,似乎没有什么能够真正超乎娱乐,包括“真实”。无论是选手们的个性,还是对规则的打破,当它们最终呈现于屏幕上时,它们到底是“真”,还是“秀”?

二、嘻哈的政治

这是一个在面对真人秀、大众传媒甚至景观社会等相关议题时,人们经常会提的问题。它在面对嘻哈时尤其具有张力。因为“keep it real”可以说是嘻哈文化最为根本的信条,然而,当这些嘻哈歌手在屏幕上频频提到要“keep it real”时,“real”在这里到底是一种信念、姿态还是表演?这一“真实”问题触及了嘻哈文化的核心,也直接关乎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嘻哈的政治性。

作为一种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纽约贫民区,主要由非裔、加勒比海裔和拉丁裔青年孕育的街头文化,嘻哈本身有着更为真实的面向,这一面向直接指向政治。嘻哈最早是作为一种辅助舞会或活跃气氛的娱乐方式而诞生的,不过其在表达上的突出优势,使其逐渐承载起了更多的政治功能。它成了嘻哈歌手们用来反映现实或批判社会的最佳武器,广泛涉及贫民区中的毒品泛滥、暴力执法、社会不公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1982年,嘻哈先驱“闪手大师与愤怒五人组”(Grandmaster Flash and The Furious Five)发行的《讯息》(The Message)一歌,最早把贫民窟的“讯息”传递给了外界,也为此后的说唱音乐树立了高标:“碎玻璃处处/人们在台阶上小便,你知道他们不在乎/我受不了这里的味道,受不了这里的噪声/但我没钱搬家,我想我别无选择……”Run-DMC则在《以作为黑人为傲》(Proud to be Black)中表达和宣扬种族自豪感(所以有人说嘻哈树立起了一个种族的自信)。“匪帮说唱”(Gangsta Rap)的代表乐队N.W.A(Niggaz With Attitudes),直接描述警察在贫民区的暴力执法,并且号召“干翻警察”。相比于N.W.A式的街头对抗,另一支嘻哈史上的里程碑级乐队“公众之敌”(Public Enemy)更具政治抱负,具有鲜明的黑人民族主义倾向,并且亲近黑人极端思想,他们的很多歌曲可以说近乎政治动员,如《对抗强权》(Fight Power)或《为你反抗的权利而集结》(Party for Your Right to Fight)。嘻哈与政治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致除了种族主义和贫富差距等核心议题外,嘻哈与反犹主义、女性主义、伊斯兰主义和反同性恋等问题也时常被研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嘻哈都是政治的,实际上,随着嘻哈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在嘻哈内部已经形成了两大分支:第一个分支可以被称为“硬核”(Hardcore),代表那些在强劲的节奏带动下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种族自豪感的嘻哈;第二个分支通常被定性为“流行”,它较少涉及社会内容,主要开垦诸种族和阶层之间共享的区域③。尽管今日之嘻哈在美国已经几乎成为最为主流也最为商业的流行音乐,其政治性与批判性却并不因此而销声匿迹。正如有的国外学者所分析的那样,嘻哈本质上是黑人文化中两个重要传统的桥梁,其一是音乐,其二则是布道,而后者在黑人传统中与宗教、历史、文化和政治都无法割离④。

对于“公众之敌”等嘻哈创作者来说,语言就是子弹,而嘻哈就是手枪。由于其在节奏和歌词上的优势,及随之而来的煽动力,嘻哈本身确实蕴含着强大的政治力量。尽管嘻哈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很多时候已经不需再经过贫民区的发酵,但这种政治属性始终伴随着嘻哈。政治嘻哈(Political Hip-Hop)和觉醒说唱(Conscious Rap)依旧是嘻哈中的重要分支,哪怕一些偏流行的嘻哈也会经常涉及政治议题。这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嘻哈歌手的出身与他们的美国前辈已十分不同,前者更多来自于中产阶层甚至知识分子和富裕家庭,但政治表达的欲望始终伴随着中国嘻哈。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同时也是中国嘻哈先驱,从1985年开始,他就创作了《农村包围城市》等嘻哈味十足的歌曲,而其后的《不是我不明白》《红旗下的蛋》《时代的晚上》等其实也算得上说唱音乐。与崔健的许多歌曲一样,这些歌曲都有较强的政治意涵,崔健至今也在强调嘻哈音乐的批判精神⑤。崔健的说唱音乐更关注的是节奏型音乐本身的魅力,而还未连接整个嘻哈文化,但它同时也让嘻哈音乐几乎在大陆地区诞生伊始就附着了浓重的政治气息,其后的中国“地下”嘻哈也不乏政治反思和批判的声音。

作为一种受众广大、以叛逆著称的青年亚文化,嘻哈在广义的文化政治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如果说《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两档节目重整了声音的秩序,歌曲的情调和激情被锁定在唯美主义的耳朵里面。人们自觉地选择那些可以激活情感记忆的浪漫或者激动的声音,而不自觉地拒绝了批判性的声音”⑥,那么,嘻哈本身是可以冲破听众唯美主义的耳膜的,因为相较中国大众的传统审美趣味而言,突出节奏和歌词而淡化旋律、且歌词具有批判性的嘻哈近乎一种噪音,而噪音本身蕴含了政治意味:“正如胡疆锋总结的:‘第一,噪音是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对抗(干扰了意识形态信息的再现和传递,亵渎神圣、挑战权威,传达被禁止的内容);第二,噪音再现了反常的风格符码(逾越服装和行为的规范,语意混乱的实际机制,违抗共认的符码);第三,噪音改变了受众和艺术家的关系(无政府状态,人人都是艺术家)。’”⑦

三、《中国有嘻哈》的去政治

不过,尽管通过“Free Style”“Battle”(嘻哈歌手个人对个人或团体对团体的对攻比赛。比赛默认的规则是歌手们在舞台上可以百无禁忌地互相攻讦,台下则只把这当作一场游戏)、“Diss”等环节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嘻哈文化,但《中国有嘻哈》这一节目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却建立在对嘻哈的去政治上。通过对相关主创人员的采访,我们可以知道,节目组对节目的定位首先是“青春、阳光、正能量”,其次对参赛歌手有严格的筛选,隔绝了一些不合适的歌手⑧。

除此之外,更为微妙的去政治化则是通过强调嘻哈的专业性或技巧而实现的。这种强调对于一档旨在普及嘻哈音乐的节目来说无可厚非。节目组借鉴游戏画面呈现方式,用花字对专业技术的解析,本身也成为了一大看点,此外,这也是突出节目竞技性的必要操作。不过这一突出技巧的操作,有意无意地降低了嘻哈的内在力量,好像嘻哈只是一种嘴上技艺,而《中国有嘻哈》似乎变成了一个准体育竞技类节目。

通过对技巧的强调,节目在很大程度上隔离了政治,也隔离了内容甚至原创性。《中国有嘻哈》与《中国新歌声》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的歌曲基本为原创,后者则主要是翻唱。嘻哈文化“keep it real”的信条、表达自我的诉求,及其特色性的即兴表演和“Remix”技术(对已有的歌曲重新混音编曲,使其获得新生),使得嘻哈歌手们不可能接受一种以翻唱他人作品为规则的歌唱比赛。但是,节目在设置上有意地避开了这种原创性,而与这种原创性直接相连的正是经验和现实。节目中几乎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通过“即兴创作”“团队合作”等不同方式,来考验嘻哈歌手的能力和技巧,只有快到六强赛时,选手才真正有独立展现自己原创作品的机会。但这种原创性,随后又被与帮唱嘉宾合作等设计冲淡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中国有嘻哈》有效地维持了自己的竞技性、表演性和娱乐性,但同时,也封闭了其在音乐上可以传递出的更多讯息。与《中国好歌曲》这类提倡原创的选秀节目不同,《中国有嘻哈》给观众以更深印象的是节目本身和那些个性鲜明的参赛者,而不是其中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有嘻哈》成功掀起了一场新的造星运动,但却缺乏直指人心的歌曲。通过强调各种专业性和技巧,观众的注意力也随之从语言的内容转移到语言的形式上。节目所强调和烘托的技巧、音乐性和态度削弱了嘻哈歌词本身的力量,从而将嘻哈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再收编进了流行文化之中。节目几乎把嘻哈中的所有政治意味都剔除干净了,最后除了个别歌手对某些社会现象(如酒驾、留守儿童问题等)的反思之外,就只剩下了为个性而个性、为叛逆而叛逆的空泛姿态。必须承认,这种姿态本身也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但个性与表达在嘻哈中本可以合二为一。在摒除了内容和表达之后,个性就只近乎一种表演了。

不过这种表演恰恰又迎合了真人秀中“秀”的特质,它经过节目的剪辑重组之后,反而成为了收视率的一大保障。例如,PG One的作品《H.M.E》尽管“diss”了许多参赛选手,甚至还批评了节目的设计,但这一切都被限定在了节目所允许的“安全区域”。火药味反而成了节目的卖点。节目圈定了“Diss”或对抗,它们从节目中来,又回到节目中。唯一超出节目之外的是双冠军PG One与Gai之间的过节,因为其中涉及二人及所属团体之间的某些积怨。双方的厮杀延续到了微博等社交平台。然而与其说这种对抗超出了节目范围,还不如说节目借这种对抗而延续到了公共空间。正如有评论所说,随着大量粉丝涌入混战,与其说二者的对抗是嘻哈界的“Diss”,不如说这是一场中国式粉丝的骂战,而通过这一事件,两位当事人都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粉丝群体,巩固了自己在这一中国式追星体系中的地位⑨。

通过这样的运作方式,《中国有嘻哈》几乎将嘻哈的政治效力减到了最低,它有对抗但没有反抗,有骂战但没有批判,这些对抗、骂战或“Beef”(嘻哈歌手之间的矛盾和过节)无论是真是假,在节目内还是节目外,最终指向的都是娱乐效果。而那些桀骜不驯的嘻哈歌手们,在走下节目、迈入娱乐战场之后,也显得弱不禁风。抛开政治批判不论,他们连大众舆论都难以应对。笔者本来指望嘻哈文化崇尚自我和张扬个性的态度,可以对中国当下网络舆论环境中的泛道德主义形成冲击。遗憾的是,嘻哈歌手们在其面前几无还手之力,这使得《中国有嘻哈》在文化政治上的冲击力变得更加有限。

所谓“泛道德主义”,就是对一切上纲上线、不论原因地进行道德审判,并且把某些非常严苛的道德标准施加在他人身上。在今天,这一切通常是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键盘侠”审判一切,既热衷于八卦和娱乐,又热衷于通过将他人进行一种娱乐化的道德区分而获得审判他人的快感。笔者把这种泛道德主义视为一种民粹道德主义,它是在政治参与之外的大众内部自发进行的一种伪政治游戏。通过明确界定黑白、划分好坏以及“贴标签”“扣帽子”等行为,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打击异己、团结同僚的政治激情和道德优越感。

这种泛道德主义使得名人们时刻面临道德绑架的风险,这种风险又助长了某种伪善,而这种伪善通过名人效应反哺大众,又会进一步滋长泛道德主义。笔者曾奢望嘻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这种廉价的道德审判:一方面是嘻哈文化所强调的我行我素可能会淡化受众心中的泛道德尺度,另一方面,那些走到“地上”的嘻哈明星,也可能用比其他明星更自我和强硬的态度来与泛道德主义对抗。此外,嘻哈文化还可能为当下中国带来一种更为多元或包容的价值观,因为嘻哈本身是一种多元、包容并且不断冲破界限的文化,它在早期就融合了牙买加等拉美地区的音乐、欧洲电子乐、香港功夫电影等来自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文化形式。也许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它很快就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这种多元和包容的价值观恰恰是当下的中国所缺乏的,正如下文将会分析的那样,嘻哈本身在价值立场上就具有某种不可规定性和暧昧性,它可以容纳看似矛盾的事物。

事实证明笔者的估计过于乐观,对抗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称的,也是必败的。参与《中国有嘻哈》的这些嘻哈歌手本来就需要默认该节目提前设定的某些规则和价值才得以参赛,相应地,在成名后也必须对接这些价值所来自的泛道德主义价值观。泛道德主义几乎是当下中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底盘,叛逆者大都转而就会被它所带动的民意之火车掀翻。只有那些顺应这种泛道德主义氛围的嘻哈明星才能够真正为大众所接受,所以这些明星需要在被《中国有嘻哈》过滤后,再主动洗白,成为“德艺双馨”的主流明星。这一点在比赛过程中就已经显露出了诸多端倪。有评论指出,中国式粉丝已经试图以“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的偶像标准来“归化”某些嘻哈选手⑩。另一些粉丝则热衷于去挖掘这些歌手的“黑历史”,即道德污点,从而获得某种“剥皮”或“反转”的快感。抛开那些确实违反或有悖于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的行为不谈,许多对这些嘻哈歌手的指责都来自泛道德主义者自己制定的标准。这种严苛的道德审判对于常人而言尚且偏激,与嘻哈文化更是南辕北辙。诚然,我们可以用“中国特色的嘻哈”来要求中国嘻哈干净纯良,但是,作为一种源自街头和贫民区的青年亚文化,嘻哈本身就包含着反叛的基因,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嘻哈的政治意义所在。因此,嘻哈文化要在中国真正走上主流,或全方位地被大众所了解甚至接受,必然会与泛道德主义进行一场遭遇战。战争的结果可谓惨烈,虽然历经不少波折,但谁也未曾料到2017年末沸沸扬扬的PG One事件,竟然让刚刚露出水面的嘻哈旋即又沉入水底,而且似乎再无浮起的迹象。对于这一节节败退的时间线,关注娱乐新闻的人都耳熟能详:先是PG One与某女星疑似出轨,之后则是其作品涉嫌违规被下架,影响随之进一步波及了其他嘻哈艺人,他们是否还能继续出现在主流媒体上,至今悬而未决。抛开个别嘻哈艺人的违规或越界行为不谈,这一始料未及的处境显然与嘻哈和主流价值观的冲突有关,或者说跟主流价值观对于嘻哈的排斥有关,尽管那些从该节目成名的嘻哈歌手已经极力向主流靠拢。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有嘻哈》对主流文化的冲击甚至可能还不如当年带着《我的滑板鞋》横空出世的约瑟翰·庞麦郎,后者以其完全非专业甚至低于一般人的音乐素质,挑衅了当今的音乐审美和娱乐工业。而且,在视觉传媒强势的时代,《我的滑板鞋》是首先以一种纯声音的方式抵达受众并掀起波澜的。这种震撼力和新鲜感倒是颇像N.W.A等嘻哈乐队出道的时候带给人们的感觉,遗憾的是,尽管庞麦郎的歌曲很真诚,但其内容简单,缺乏文化、政治意涵,加之制作方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其最终也被狂欢式的娱乐所消化。

四、在政治和资本之间:暧昧的嘻哈文化

通过这种去除政治、突出娱乐的操作,再加上嘻哈文化本身魅力的加持,《中国有嘻哈》在商业上大获成功,在PG One事件之前,节目中不少歌手已经走入主流,名利双收,有的甚至只差一步就登上了春晚。不过,批评的声音也一直伴随着这种嘻哈的主流化进程,对于那些“顽固”的“地下”嘻哈歌手或者视嘻哈的精神属性大于娱乐属性的乐迷来说,商业上的成功恰恰也就意味着对于嘻哈精神的背弃。

然而,与那些时常因为转入“地上”而不适甚至抑郁的摇滚明星不同,这些进入主流的嘻哈歌手似乎坦然、自得,并没有感受到在“地上”和“地下”之间的价值撕裂。嘻哈这种长于自我表达的音乐形式,同样也适合为他人做广告。自《中国有嘻哈》火爆之后,几乎任何商品的广告中都可能跳出一个长篇大论的嘻哈歌手。而嘻哈歌手们的各种装束和造型,也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这种情形几乎与二三十年前的美国如出一辙,经过Dr.Dre和Jay-Z等天才嘻哈歌手和制作人的改造,原本出身于贫民区、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嘻哈迅速攻占了流行音乐市场,整个嘻哈文化,无论造型还是行为也被改造成了新的消费潮流。这其中也包括“keep it real”这一核心信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有嘻哈》娱乐大众的根基也恰恰建立在“keep it real”这一信条上,因为嘻哈歌手们的个性都基于它而展开。

这就是事情的复杂之处。在娱乐和个性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冲突,因为娱乐要照顾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喜好,而个性恰恰意味的是卓尔不群。如果娱乐和个性可以共存,那这至少可能基于两个原因。第一,这不是真的个性。任何透过娱乐橱窗看到的个性都是被生产出来的个性,这种观点其实是大众文化批判者的习惯性立场。但还可能有第二个原因,即在娱乐、商业、金钱和个性之间确实可以达至某种平衡,尽管娱乐会改造个性以适应大众,但大众最终又会不满于这种改造而寻求新的个性。说到底,人们对于个性或“真实”有不可遏止的诉求,它们总是与娱乐做着跷跷板式的运动:个性冲破娱乐,娱乐又包裹个性。西美尔在分析时尚时早就指出了这一点,“(时尚)提供了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和个性化的要求”(11),在“小众”和“大众”之间不断转换的娱乐风尚同样如是。

因此,娱乐并不是可以吞噬一切的死水,相反,个性激起的水波才能够让它保持流动。对于笔者而言,嘻哈最为迷人的特质,就是其对于娱乐和个性、金钱与自我、物质与精神之二元对立更彻底的消解。参加《中国有嘻哈》的歌手大都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名利的诉求,比如Gai曾经的微博名就是“Gai爷只爱钱”。这种赤裸裸的拜金姿态不可谓不“real”,这固然跟现实环境和个人处境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它深深根植于嘻哈文化本身。作为一种在贫民区诞生的音乐和文化,嘻哈从一开始舞池中的跳舞音乐,到“匪帮说唱”中的自吹自擂,都从未脱离过贫民区的喧嚣,而金钱和名利,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因此,这种拜金主义或物质至上主义从来就深深根植于嘻哈文化,无论是歌词对于香车美女的渴望,还是装束上夸张的黄金配饰,无不体现着赤裸裸的物质欲望。也正因此,那些从“地下”到“地上”、从籍籍无名到名利双收的嘻哈歌手不会有某些摇滚歌手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通过与摇滚的对比,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嘻哈的这种特质。当然,我们这里的区分主要是在文化层面,而非音乐形式本身,在音乐层面,嘻哈和摇滚完全可以融合,而且二者的源头都是黑人音乐。事实上,早在嘻哈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嘻哈与摇滚的融合,比如纽约的“野兽男孩”(Beastie Boys)乐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尝试融合朋克和嘻哈。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遭受过黑人嘻哈圈的敌意,认为他们只是在贩卖嘻哈。抛开这些复杂的纠葛不谈,从文化的起源上来分析,我们可以粗略地说,从嘻哈诞生的年代至今,嘻哈的主流参与者多来自黑人低收入人群,而摇滚的主流参与者则大多来自中产的白人家庭(“野兽男孩”乐队本身就可以证明这点),这一点对于前者的物质至上主义和后者相对更注重精神表达有重要影响。此外,嘻哈和摇滚歌手的成长氛围通常都始于“地下”,都可以指示二者在成名或走入主流之前的生活或精神状态(比如独立、抵抗与非商业化等),但嘻哈的“地下”还有一个更具体的所指,那就是它的发源地——贫民区或街头。因此,“地下”某种程度上对于嘻哈比对于摇滚更重要得多,“街头”或“地下”既是嘻哈歌手们想极力逃离的地方,又是他们所赖以成长以及成名的地方,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的标签,因此才会有“匪帮说唱”半真半假地渲染街头的精彩和混乱。简而言之,“地下”是嘻哈歌手们想要逃离又依附依恋,并且还具有“信念”意义的家园,对于成名的嘻哈歌手而言,它是一个通过逃离来依附的乌托邦,这是嘻哈文化的又一悖谬之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地下”是嘻哈的根源,也可以说它只是贩卖自身的符号,这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既此又彼的关系。我将这种关系称为“嘻哈的反讽”。从深层的精神气质上说,嘻哈作为矛盾结合体的身份与此紧密相关。它包容了许多对立面:对于“地下”的逃离与依附、唱与说、娱乐与个性、金钱与自我、物质与精神、虚伪与真诚、复制与原创(12)、反目与义气(13)……这种自相矛盾和难以定性,一如捉摸不定的年少心气。这种矛盾和歧异性,再加上嘻哈中经常会显露的自我批判,使得嘻哈变得更加难以定性。嘻哈歌手们既然可以如节目导师吴亦凡所说“diss天,diss地”,讽刺一切,批判一切,自然也可以“diss”自身。嘻哈歌手之间的相互“diss”,本身也可以视为嘻哈文化的自我“diss”。每一个相互“diss”的嘻哈歌手都认为自己才是真嘻哈,而嘻哈文化却是它们的总和,这也就是说,嘻哈本身可以包含许多看似相互敌对的面向。这种自我批判和众声喧哗,使得嘻哈可以保持为一种不断生长、扩展和包容的文化,“它有着其他文化无法与之比肩的柔韧性,可随时适度调整自己来适应各种情况”(14)。在笔者看来,这种矛盾性、两面性、自反性和随之而来的不可规定性、包容性和歧异性,构成了嘻哈真正的内核。在这个意义上,尽管许多说唱歌手不满足于来自台湾的“嘻哈”这一译名,我却觉得“嘻哈”是对“Hip-Hop”的绝妙诠释:嘻哈嘻哈,嘻嘻哈哈,嘻哈歌手可以在台上互相“diss”得体无完肤,又可以到台下重叙兄弟情谊;嘻哈既可以以最极端的措辞批判主流,也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主流本身,它既是真实,也是表演……一言以蔽之,嘻哈在对任何事情的激烈批判之后,都可以借助于自我批判或反讽姿态的支撑而调转方向或全身而对,由于这种反讽,撤退也并非虚伪。这是来自于街头的狡黠和智慧,一种嘻嘻哈哈的态度。也正因此,那些几近以谄媚的态度向主流文化靠拢的嘻哈歌手也不令我惊诧,只不过在一种强势和单一的主流文化面前,似乎连这种嘻嘻哈哈的态度也失效了。

嘻哈与政治反抗和资本逻辑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放在这个视角中理解。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说到,由于历史原因和形式特点,嘻哈可谓当今最具政治反抗性的流行文化之一,但这种政治反抗并非与资本逻辑水火不容。这种批判性同样可能为其赢得商业利益,在有的嘻哈研究者看来,甚至连“公众之敌”这样在嘻哈史上最具政治影响的乐队,也只是“把政治当成商品贩卖”(15)。然而,结论并没有到此结束。这种“贩卖”并不能说明其就是虚伪或者投机取巧,那是在商业和真实之间持二元对立态度者通常不经反思就会导向的结论。事实可能更加复杂。如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从嘻哈的发展史上来看,恰恰是资本或商业上的成功促使其变得政治化,“通过扩大说唱生产和商品化的创作领域,说唱风格和表演的空间也得到扩展,这些空间哺育而非压抑了抵抗性话语的生长”(16)。正是在嘻哈在商业上受关注之后,才促成了前面所涉及的“讯息说唱”(Message Rap)以及“公众之敌”等乐队的诞生。大多数出身于底层的嘻哈歌手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本无可厚非,其本身也是“美国梦”的一部分,而且这种商业上的成功还让黑人青年们树立了自信,在此之前,他们可能一直被易犯罪、懒惰、愚昧和不守承诺等偏见所跟随(17)。而且,嘻哈在被商业改变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改变着商业或娱乐产业,由于嘻哈,许多新的唱片公司、杂志、电视节目和广告公司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它为许多年轻的文化工作者,尤其是黑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新的上升渠道(18),这些渠道已经扩展到了音乐之外的电影、电视和体育等领域。上述种种,都能从某一维度上体现出嘻哈为广义的文化政治带来的变革力量。当然,这种情况是否适合中国却还有待观察。

五、嘻哈与青年经验的表达

对于那些对娱乐—政治、商业—真实持绝对二元对立立场的人来说,嘻哈在二元之间的这种暧昧态度可能依旧是需要批判的。笔者认为,娱乐本身是政治现实的一部分,对于娱乐产业或文化工业的变革也会影响到政治现实,尽管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但在今天,要指望一种青年亚文化能够强有力地直接介入现实政治,恐怕也过于理想化。回到《中国有嘻哈》和中国嘻哈本身,文化和现实的不同使得中国嘻哈比起美国更依附于资本运作和娱乐产业,也更缺乏自如表达的公共空间,此外,今日的主流传播媒介是视觉化的,如电视和网络视频等,也基本框定了流行的条件:其一,作品除了具有表达性之外,更需要具有表演性;其二,大多数时候还需要基于幕后推手的运作。

不过,尽管变革性有限,但《中国有嘻哈》依旧为当下的娱乐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微小的契机。这种契机似乎随着PG One事件的发生戛然而止,但其影响犹在。从音乐形态上来说,嘻哈无疑会丰富国内的流行音乐市场,拓展中国受众的审美品味。中国人的音乐品味长期以来偏向于旋律而非节奏,可以想见,嘻哈要真正进入主流市场,必然还会面临节奏和旋律的博弈,按照目前国际主流的音乐趋势和大众的审美习惯,旋律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收编节奏和说唱,但收编的是何种旋律,未来走向的是“Trap”(19)还是“凤凰传奇”,又是一个问题。在音乐产业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嘻哈》和嘻哈的传播给予青年一种有效的经验传达工具,这可谓该节目在文化政治层面最大的贡献,它为后续的发展留有可能性。嘻哈对于青年天然的吸引力,在嗓音、歌唱技能等方面的不设限,将会使其人口基数继续扩大。可以预见,嘻哈将会在当下中国青年的文化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嘻哈之于年轻人,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他们可以表达自身,成为连接表达和经验的工具。经验是表达的源泉,但表达也能够促进经验的生成和感知。如果说当下主流的流行音乐是一种建立在“经验贫乏”基础上的文化产品,那么,嘻哈本身的特点却使其有优势承载更多的经验和表达。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经验贫乏的时代,商品经济的高速运转使得经验越来越稍纵即逝和同质化,虚拟空间的延展,使得它更加虚幻、稀薄。就在越来越多人将“佛系”“宅男”“宅女”“二次元”作为加诸年轻一代的标签的时候,在这个视觉优先的“表情包”时代,嘻哈歌者似乎第一次让人们集中听到了来自青年的声音。尽管声音中不乏稚嫩和模仿,但这已经足够令人惊喜。与宅在家中的自娱自乐或“弹幕”式的小圈子狂欢相比,这种发声的方式已经接近于某种意义上的“介入”。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在今天恐怕没有第二种音乐形式可以比嘻哈更贴近于经验(20)并表达自我和介入社会了,哪怕是与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摇滚相比。因为今日青年对于摇滚的接受已经越来越唯美化和情绪化,原本小众的后摇滚(Post Rock)和各种类型的独立摇滚(Indie Rock)反倒成为了主流。这些台词写意、甚至没有歌词的美丽摇滚,已经很难再承载当年的呐喊和愤怒。它们很可能转而由节奏感强、歌词复杂的嘻哈来承担(21)。

如果我们视20世纪60、70年代为摇滚的黄金年代,并将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视为摇滚介入政治的高峰的话,那么自此之后,尽管作为音乐的摇滚还一直在发展,摇滚乐曾经所构造出的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的青年共同体(当然,这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已经随着各种摇滚风格的不断分化而变得越来越松散了。与之相对的是,尽管嘻哈发展到今天也演化成了不同的分支,但是以嘻哈文化为纽带而集聚的这个青年共同体,要比摇滚显得更加团结和富有认同意识。这种文化共同体的连接本身就具有一种政治意涵:“嘻哈促使它的参与者们将自身想象成一个更大的共同体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它就产生出了一种团结的同一性和能动性。可以确定,这种特殊的运动构成了一种对于社会世界的独特的介入模式。”(22)

《中国有嘻哈》总决赛,在由欧阳靖领衔、众多嘻哈合唱的主题曲“Fight for Hip-Hop”(为嘻哈奋战)中,同一个句子在不断重复,“不管你主流,或者是你地下,只要你尊重,这个文化,我们个个都在同一个家”,指向的就是那个嘻哈之家或共同体,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可以把嘻哈诸多对立的面向融合在一起,比如主流与“地下”。歌词以“Peace and Love”(和平与爱)开头。诚然,我们可以用“反叛精神、倡导街头文化、物质至上主义、攻击性、侵略性的姿态”(23)等标签来概括嘻哈,但事实上,“和平与爱”同样是嘻哈的深层价值观。我们既可以说,“和平与爱”是《中国有嘻哈》调和嘻哈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也可以说,嘻哈文化通过电视平台重新召唤了自身的这一价值观。无论如何,这一价值观的宣扬,也可以视为嘻哈共同体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当然,除了“和平与爱”,对于这一青年亚文化想象共同体而言,我认为最为有意义的还是其“keep it real”的信条。不同的人会对这一信条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任何对于“真实”的追求在这个时代都显得尤其可贵,无论是感受真实、反思真实、表达真实、坚守真实还是创造真实,都饱含了一种青年的赤子之心。从拉康、齐泽克精神分析理论的路径出发,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一信条指示了某种对于“实在界”(the Real)无尽的探求。

结语:嘻哈的幽灵

在PG One事件之后,嘻哈在中国的命运至今仍处于悬置状态。基本可以预测的是,哪怕相关的限制减弱,嘻哈在中国也很难再引起如《中国有嘻哈》播出时那样的轰动。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嘻哈而起的诸多事端已经让主流受众对嘻哈形成了某种定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众娱乐消费“喜新厌旧”的秉性使然。除此之外,那些向主流过分“投诚”的嘻哈,哪怕依旧存在,其本质上也变成了一种包装。不过,或许也正因此,嘻哈能够返回某种更本真的状态。这次事件会淘汰掉那些跟风的粉丝,留下一些更忠诚的乐迷,而相应地,在脱离荧幕的浮华之后,或许会有一些更真实的表达。尽管这样的表达在传播效力上可能无法与《中国有嘻哈》相比,但《中国有嘻哈》毕竟已经扩展了嘻哈的受众群,因此也有可能,某首嘻哈歌曲会完全因为其表达上的力度和真实性而具有穿透视觉传媒垄断的潜能。中国的嘻哈可能重返“地下”,但那本来就是它所来之所和它的乌托邦,它依旧会像幽灵一般存在,幽灵本就生存于地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增补,本身就是一种幽灵般的存在。这种幽灵般的特质,或许正是我们在研究亚文化时需要特别留意的,这既体现在其若隐若现,也体现在其与主流文化若即若离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幽灵只有对于相信幽灵存在的人才会真正显形,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乐迷而言,所谓的嘻哈精神或摇滚精神都是这样的幽灵,它的存在及其改变现实的效力首先来自于相信和尊重。基于此,幽灵或精神才会随之显现,无论其形状多么微渺。

注释:

①通常而言,“Rap”主要对应的是说唱音乐,而“Hip-Hop”(嘻哈)则对应的是以说唱音乐为主导的整个文化,它还包括嘻哈歌手或追随者们的生活态度、穿着以及与之相关的舞蹈、涂鸦和篮球等周边活动。在本文中,“嘻哈”根据语境,有时指嘻哈音乐,有时则指代整个嘻哈文化。

②这是美国当代批评家桑塔格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也被翻译为“矫饰”,其大意是“一种夸张、做作、偏激的,并与同性恋文化‘感觉’和‘趣味’有关的艺术风格”(徐贲:《扮装政治、弱者抵抗和“敢曝(Camp)美学”》,载《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5期)或表演风格。

③④Michael Eric Dyson,"The Culture of Hip-Hop",in Mark Antony Neal and Murray Forman(eds.),That's The Joint!:The Hip-Hop Studies Reader,New York:Routledge,2004,p.64,p.66.

⑤杨畅:《崔健当嘻哈导师?他要衡量三件事》,载《新京报》2017年09月22日。

⑥⑦周志强:《唯美主义的耳朵——“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与声音的政治》,载《文艺研究》2013年第6期。

⑧据《人物》杂志对《有嘻哈》幕后团队的采访描述:“有位rapper在60秒演唱环节唱了一首讽刺社会现象的歌,后来,播出整段跳过了那首歌。”(谢梦遥:《嘻哈“起义”长报道》,//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39896561340817。)

⑨⑩李春晖:《PG One、GAI互怼背后,是进入中国式追星体系的嘻哈》,http://www.sohu.com/a/168167270_482286

(11)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费勇、吴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12)“remix”(混音)和“sampling”(采样)是嘻哈最常用的编曲技术,二者都可视为通过一种重复或改造的方式来进行原创,它既是重复,也是创新,这是一种很难定性的文化创作模式。也正是因此,哪怕直到今天,这两种技术在改造与抄袭之间的界限依旧很难定性。

(13)对于某种兄弟情谊或义气的歌颂是嘻哈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过,与义气相伴随的却往往是兄弟反目,而反目之后的相互攻讦也经常是在“Rap”中完成的。传奇乐队N.W.A成员之间的过节,以及2Pac和The Notorious B.I.G.之间危及生命的反目成仇都是典型案例。在中国的“地下”嘻哈界,这样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14)(15)(23)尼尔森·乔冶:《嘻哈美国》,李宏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0页,第190页,第190页。

(16)(17)(18)(22)S.Craig Watkins,"Black Youth and the Ironies of Capitalism",in That's The Joint!:The Hip-Hop Studies Reader,p.571,p.570,p.572,p.566.

(19)一种当前在国际范围内最为流行的嘻哈音乐形式,比起歌词表达,其更重视迷离的节奏和音乐氛围,经常作为元素被R&B等风格的流行歌曲调用。

(20)“方言说唱”是中国嘻哈的特色之一,而其在经验表达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母语方言可以更真实贴切地反映经验。抛开地方性语言对于全球化资本的抵抗等理论议题,从纯音乐创作的角度来说,方言的多样性也意味着中国的嘻哈歌手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进行探索。

(21)在笔者看来,嘻哈区别于这两年在直播平台上流行的“喊麦”的最关键的地方,并不是“喊麦”缺乏“flow”,也即节奏的律动,而是“喊麦”缺乏表达。喊麦的歌词大都是一些空洞辞藻的堆积,而没有真正的表达性,也无法连接经验和现实。因此,尽管其在音乐形态上很接“地气”,其创作者恐怕也比大多数嘻哈歌手更接近于“底层”,但由于它与真实表达和内容的隔离,它注定会在嘻哈真正崛起后就逐渐淡出。

 2 ) 若我谈论韩国,会有人骂我吗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音乐是可以超过韩国的。

汉语的表达博大精深,发音的平仄、谐音,用词的双关、暗讽都是无法超越的,所以中国在哪个历史时期,都有闻名亚洲与世界的文学家,对比韩国,在语言的硬件上我们一定是超前的。

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现在韩国的音乐比中国的音乐走的更远,不管是从影响力来看,还是从歌曲的质量上来看。前一段时间著名音乐人刘心新歌抄袭韩国偶像团体VIXX的歌,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因为中国抄韩国的音乐,抄韩国的综艺习惯了,“躺平任嘲”已经是一句口头禅。

我想写这个是因为最近的快乐男声和中国好嘻哈。本来喜欢音乐,也奔着看小鲜肉的心情去看的快乐男声,结果太失望了。能拿出手的出彩的选手已经不多,中间还夹杂着泰国人和黑人,他们可是各地选出来的十强了啊,或许很多大神不屑参加,他们自己做着独立的音乐吧。只好换回去看韩国的produce101,里面的小鲜肉不乏实力和颜值并具的,听不懂憋着等字幕,也是没办法了。

结果中国好嘻哈的导师阵容更是把我雷倒。我不敢点名说是谁,但是看到微博上粉丝控评的“他rap唱的太好了”“正经起来唱rap没你什么事”这种评论,突然意识到,其实看节目的人并不是真的来看谁说rap,她们想看的是自己的偶像上节目,像个专家一样的点评别人,做所谓的帮助,顺便耍耍帅就更好了。评论里不少说起他去韩国show me the money过不了海选的话,和粉丝认真分析他唱rap的flow和节奏问题,一会就是被围攻起来的结果,被说成是黑他的水军。

中国的粉丝有两大特征,一是忘性大,二是容忍度高。吸毒、出轨、约炮根本不算事,只要颜值够,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

看节目的大部分粉丝根本就没有对hiphop的鉴赏能力和兴趣,这对于热衷收视率的电视台来说当然太好了,多给几个镜头就有节目热度和话题,何乐不为,但就是这种心态成了中国音乐的毒。这一现象造成的风气就是,常常活跃在音乐节目的总是那几个人,有能力有创意的人在不知名的地方拿着吉他,挣扎着什么时候放弃。

这一点放到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中同样适用,真的非常心痛中国很多好的音乐好的艺术不能得到广泛传播。在这里几个主流的电视台和播放平台的责任心很重要,他们的风气对于整个娱乐行业的风气都起了重要作用。

希望哪一天,我能在电视上听到,像在大理的路上偶然听到路人拿起酒吧的话筒swag的唱起rap:
“什么糊涂?都是套路”

 3 ) 你说这节目尴尬我说你是不是瞎啊

听说有个节目要专门搞黑怕,知道以后开心的要死,全程没有快进看完第一期,看到了Ty红花会万总小白JonyJ徐真真我的男孩TT欧阳靖!!!(还听说是不会有满舒克?)我的天激动心跳爆炸!简直就是一大型国内rapper集体干架后面的dissbattle得有多凶!又担心我的男孩很快就要变成大家的男孩了T_T 心情复杂。
        挺好一节目我都不懂为啥上来全是黑子?微博上也一大片人说抄袭smtm,我实在是忍不住要骂人。中国黑怕现在真的越来越强大,好不容易有一个平台愿意拿那么多钱做说唱这件事,让说唱不再只是underground,让大家看到中文说唱牛逼,把嘻哈从小众做成流行。你们一个个motherfucker说抄袭给我钱?rapper要干架,赛制就那么几种,棒子先做了我们就不能做?凭什么棒子的好看我们的就low?都说阿卡贝拉尴尬尴尬,那是因为没有怼起来,diss起来超燃的好吗?!
        说说制作人,本来就贼喜欢热狗不说了,看完第一期真的被潘玮柏圈粉!又谦卑又可爱!吴亦凡虽然高冷,也很认真挺有品味的啊(也是真的帅……)有人说请吴亦凡没资格,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这群大雪碧想不通,吴亦凡的粉丝力量有多庞大,他的juice在iTunes榜单上的成绩也摆在那儿,不然你觉得请黄子韬会更好?要想走向大众就需要年轻偶像带动,不然只靠黑怕粉这个节目依然是小众节目,说唱也依然是小众音乐。还有人喷吴亦凡只会说“你会freestyle吗”,拜托每个人就一次机会,短短十几秒他也看得出来有些有实力的选手没有发挥好,问会不会freestyle是再给一次机会,虽然好的饶舌歌手不一定就有好的freestyle,但后期比赛也肯定要比freestyle,不会的迟早也要走,有实力的多一次机会不被埋没,多么隐晦又浅显的好事儿???后面欧阳靖一张嘴他也知道是谁了(看来也是懂的🌚)还说完全是可以取代他制作人身份的,没有错啊!小可爱们你们知不知道欧阳靖是谁啊??他是神啊。MC Jin20岁就代表华人干掉了nigga,至今都被称作华人说唱第一人,他中文说不好,隐姓埋名以hiphopman的名义来这节目从头开始,我相信可以跟MC jin来场dissbattle,这么多rapper肯定也很激动珍惜这次机会,希望能看到超多精彩的punchline而不只是hit the rhyme吧。
        很多人喜欢hiphop却只听欧美和kpop,我不说中文说唱有多屌,反正有了这个节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再说给我钱也不是从第一季就开始火的,大部分人开始看这个节目也是从第三季开始,前两季也是没有太多看点不够全面。我相信《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第一次做还是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有一个平台愿意做说唱,我就已经对爱奇艺粉粉粉了,相当于每周都能看一场嘻哈音乐节公演真的很爽啊哈哈!希望也能多听听网友的意见,第二季把MC光光蛋堡葛仲珊满舒克顽童熊仔都请来吧哈哈哈哈哈哈,期待更好。peace

 4 ) 谢谢你让我知道中国有嘻哈,但你却啃老本

认真的在追这个综艺,一度是SMTM的忠实观众,但毕竟那是别国的 没有语言共鸣。节目形式一样,但毕竟是中国嘻哈。是一个宣传中国嘻哈的好平台。正因为开始关注,我去听了选手们之前的作品,也有不错的,也有一些口水歌。听了越多我发现,很多甚至绝大多数的选手,比赛中的歌曲全是套用自己早期的作品,海选初选就算了,竟然有人全程比赛套词...这个真的很失望,看个节目大家都想看些新的,有创造力的东西。啃老本是不是失去了一个音乐类节目的初衷。

作为一个观众视角,发现节目里的rapper很累很费心的在创作,结果他上台唱了首自己几年前发表的歌。我只能说每个认真在看的观众都有玻璃心吧。

rapper在节目里的这种行为是不是一种能力不足呢 或者不自信。让我觉得这种行为和嘻哈很矛盾。

 5 ) 挺好看的

印象中嘻哈音乐就是乱七八糟的唱、跳,完全不知所云。这次看了这个综艺,完全改观,居然也挺好听。

节目做得很有野心,中国有嘻哈,来了很多想成名的少男少女,也来了很多已经成名多年的嘻哈歌手。也才知道,原来还分两派,有地下与流行之分。但起码,也让观众正视了,中国确实有嘻哈音乐,而且很多人在一直努力做音乐。

几个制作人,都是有名人物。以前只以为吴亦凡只是好看,他的歌其实不爱听。这次看到采访,居然很有条理,很有见解,对嘻哈音乐很熟悉,对音乐有追求。在当评委中,有决断,点评也到位,不太说话,有点酷,有时还有点呆萌,挺可爱的,怪不得这么多迷妹。

对潘玮珀印象也很好,很宽容,很坦诚,很温暖。

选手们多数很有性格,愿意表达,也都直言不讳。装扮虽然另类,唱起歌来还挺好听,也都很有才华,即兴的表演时,还让我惊叹了几下。

这样的节目应该鼓励,我挺喜欢。

 6 ) Homie! 这本质是个综艺啊!(更新EP12+番外复活战)

比起其他音乐节目充斥着郁郁不得志、虚情真情难辨的市井气息,中国有嘻哈满满都是桀骜轻狂、包容天地的英雄相惜。 即便没有嘻哈情怀,也能深深地感动于这扑面而来,真实果敢又不造作的青春自在。 发现我押韵了吗?Love & Peace!!Yo!✌


在我loop了一周节目歌曲后,我爹终于忍不住问我是不是最近工作鸭梨太大了才开始听这些歌(?)。。 我自诩绝不是一个嘻哈粉,对流行乐偏好也不过停留在能唱一些口水歌,并有一些小众冷门的爱好。 这恐怕就是大陆地区一般大众的现状,算得开明如我父母能唱八九十年代的东方风云榜,能和我一起看“我歌”、“好声音”这样的选秀,却对电子嘻哈欣赏不能。他们甚至不认可这是音乐,更遑论承认这是流行的是酷的。 在这种背景下,Rap of China能在仅有网络播放平台的基础上,造成几乎现象级的影响,不论它的节目品质如何,已经是一大成功。 “你有Freestyle吗?”恐怕你办公室里无聊的老板,也知道了这句流行网络的名言。所以,制作人本身在嘻哈届造诣其实并没有必要深究,推广、普及这种音乐,才应该是这档节目的追求。

很好看!很搞笑!很燃! 前面都是废话,这一句就是我看过五集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所以尽管我不熟嘻哈,这个安利我还是要卖的。

上初中的时候,同桌男生很喜欢哈狗帮。还借了一张黑人某Rapper的CD给我,公放时被我爹听到F**king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常看到有些喜欢Hip-Hop的网友疯狂Diss这个节目一点都不Real, Battle totally fake. Wait a minute! 非常能够体谅诸君的心情。But, 这本来就是个和地下八英里,Iron Mic完全不同定位的综艺节目啊!(喷照抄Show me the money就不在讨论范围了,此处讨论节目定位,笔者并没有看过韩国节目,无法评价)

我想这些参加节目的Rapper和Hip-Hop爱好者都有这样矛盾的心情吧,想做特立独行的自己、不想被娱乐圈套路,又想Hip-Hop广为人知、舞台更大、环境更自由、商业价值更高。 Underground很酷,Underground也很难填饱肚子!那些喜欢Hip-Hop的Rapper,难道不期待这个又可以赚钱又可以躁时代来临吗?喜欢Hip-Hop的朋友们难道不期待你喜欢的歌手一直唱下去,做质量更高的专辑吗?

看了节目花絮,辉子被问到为什么参加节目这种狗血问题,他毫不掩饰地说想提高知名度,今后有更高的出场费,能够养家,回报爱自己的家人。 莫名的非常感动,这样的大实话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其他选秀综艺中的。嘿,你难道不承认这就是嘻哈keep real的核心精神吗?

不太清楚节目准备和制作的周期有多长,也许Battle的一首歌也就诞生于一周甚至几天之间。这种音乐、这种艺术,你能说的唱的,只能是你想的,没时间和空间让你包装自己的灵魂。 恐怕这也是唯一一档演唱技巧必须和选手个人情感紧密结合的歌唱类节目。哪怕是最简单的话语,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

其实我压根不关心谁能走到最后,但他们出现的每一个镜头我都倍感珍惜。

这个安利我先卖到这儿,吃一口试试呗~

Peace!✌


更新EP6

EP6只有两首公演,光选队了,选队也没什么抓马可看,坑!随便聊一聊到现在为止的作品。

我平时不听嘻哈,上集看到差不多先生也几乎感动到泪目,音乐真的是极强的感情载体,打动人心有时候不需要knowledge,甚至不需要情怀。很多人吐槽炒冷饭辣鸡,嘛,对我来讲是是久别重逢的热汤面呐。 潘帅的作品是个很好的秀,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舞台效果,没有Hit到我,可能现场挺燃... 凡先生整首Auto Tune真是了不起,现场不燥不燃,为了引入流行和前卫也是真大胆。他的水平如何,我不懂得评价,不过我想以他的人设,坐拥现在的资源和身价,完全不需要玩这些容易扑街的东西,可见他也是真的很耿直,很喜欢嘻哈。了不起!就默默地路人转会点赞的路人吧。

这个节目,本质上是个综艺,素人音乐真人秀好看的地方,除了音乐,就是Drama。仔细看选手性格的话,其实选队几乎没什么悬念意外。 凡先生无疑是手上资源最多,变化最丰富风格最前卫的。年轻追求流行、喜欢风格多变前卫的Rapper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跟上凡先生那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像gai爷、八一这样风格化很接地气的Rapper,看上去戏路很窄很不IN,说不定非常符合现在的市场定位,更容易被路人大众接受。他们跟着有老灵魂的热狗组肯定是对路啦,不过看预告总觉得这组下个作品要扑街(啧啧,GAI爷那个脾气太适合Drama了)。 潘帅队有种一锅炖的窘迫感,现阶段很难在脑内勾勒出他能玩出什么花。Bridge\VAVA\鬼老师,这看着就不像一路的。。。

Battle战的两集有不少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

《Time》,《甜葡萄 红眼睛》,《回到未来》,《Fat Boy Got Flow》, 《蚂蚁》这些大热单曲就不说了,挑两首略冷门的。

黄旭&Young Gorilla《逍遥》 这首歌虽然剪成了快闪,词比较浅,这组男女声配合的Verse真的还蛮好听的,第一段男女声交叉的"Everything"吟唱很有层次,黄旭的声音特别好听。据说活在评论中的0.8秒哥黄旭会复活啦。。

大狗&李大奔的《继续》 “为了家 代表南昌和武汉”第一次听到这里的时候,我都有点泪目(泪点好低),后来重看歌词,“见招拆招的老学校怎会中你陷阱圈套” 妥妥的Puchline啊!我倒不觉得剪辑在黑大狗,他的Rap多么随意漫不经心,简直像来这个节目送送盒饭的大哥,随便表演一番就碾压众小鬼。然鹅,这是个造星年轻Rapper的舞台嘛,制作人舍弃江湖老前辈也在情理之中啦。听说组队战,李大奔最后被捞,为何不选小青龙(哭唧唧)...

Battle做出好作品,选手双双出局的情况在歌唱类综艺里其实挺常见的,虽不熟嘻哈,看了两场直播也能直观感受到小青龙和辉子都是Freestyle的高手,个人作品虽有亮点,厚度不足。我也很喜欢Time,不过觉得他们(尤其是小青龙)就算晋级也不会走太远。 他身上似乎缺少那种吸睛的爆点 。

艾尼维,这周歌单是无法增加了。So SAD。。。


更新EP7

为小青龙挽尊...不说了,帮你投几票先。哎,Battle就看出来潘帅喜欢辉子呢,都是命啊。

可PIA!48小时连续两首组合半原创作品,这种强度没有任何一种类的真人秀节目有过吧。摔桌走人真是太应该的了,GAI爷 REAL! 《好歌曲》也有过限时创作,有选手灵感超水平迸发,也有扑街作品一堆。虽然这两个节目应该都可以根据主题套库存,但每个人创作习惯不同,速成作品真的是一个(嘻哈)歌手应有的能力吗? 当然,综艺节目安排一些极限挑战来筛选选手也是常规套路。我的理解,对于嘻哈这个种类的音乐而言,限时的主题创作还是相对容易的,毕竟每个Rapper都应该有Freestyle能力,有很多韵脚词根的积累,跟着Beats定个主题直接上也一样可以出一首作品。

聊一聊这集三首作品..

凡先生组 《How Do》。 这不是就是在秀Freestyle了么?不过PG One那段要不是全程打着Freestyle,倒是真看不出来全是现场编的,估计还是串了一些他自己写的几稿词吧。 小白那是唱的啥?囫囵吞枣一顿哒哒哒真的是太醉了。可能我见识少,红花会王牌二号同学的能力我真的没看到几毛,整天卖腐不合适吧。 双胞胎作为死亡组短板第一个阵亡也是正常剧情,不过如果我有票的话,我是要投那位寸头白的。

哈哈哈组 《遥远不远》。 好听!那段副歌艾福杰尼说起鸡皮疙瘩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普通,是不是夸张了?然鹅,上台效果确实震撼,直击心底!给GAI爷点一个大大的赞!三组比较的话,我觉得这首《遥远不远》从完整性、上脑度来讲都是最佳! 大笑据说她曾经提速翻唱热狗的歌,沈阳妹子嘴皮子确实很快,快到打头阵真的太不稳了一点。客观地讲,我觉得五人当中大笑在各方面,还是略差一些。估计真的紧张,整个人都在崩溃边缘,惨。其实性别优势还是有的,这种小组选次,只要妹子表现不太差的话,不是很容易淘汰。 虽然心疼小青龙被淘汰了,不过被捞的黄旭小哥真的稳呐!基本功扎实,到底是有家室的男人(误)。 孙八一太可惜,他说的没错,他们是炸鸡,他是土鸡,不是他不好,风格真的太不搭了。你看他连男队员全体都有的头巾都不带(也许头太大 = =),还穿了一件这么..的大花衬衫。不过我很喜欢他那段词,真的在契合这个主题,在讲一个故事,叙述一种情怀,关心一个社会问题。我去翻过孙八一的微博,他的作品有无厘头搞笑的部分,也有不少在关注社会问题,有点土却很真诚。听说他Battle都没有脏话,真的是个很不一样的Rapper。 最后表白一下GAI爷!这是一个(无知?)群众选最次的组合表演,能做到帮别人找爆点、合拍子、垫和声,没的说,REAL MAN!

潘帅组《700》。 太可惜了,明明是一首可以让大家听哭的歌,副歌莫名其妙唱得像走音一样。第一段合唱就错词,后边感觉都没人敢一起唱了。 Bridge还能Freestyle拯救一下,胡旭那个车祸真是没的救,该他走,没毛病。 不明白鬼老师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背词的准确性?难道是语文老师的强迫症?虽然唱错两句,看看人家PG One整场Freestyle,到底还有啥压力啊喂。其实他的Part从舞台效果来讲,我倒觉得是他们这组的亮点。鬼老师那种阴郁的孤傲萧瑟感本身就很迷人,套用两句北京北京的歌词,写出对未来对嘻哈艰辛又坚毅的坚持,Vava那段公认很走心,个人觉得鬼老师也不差。比哈特♥

下集能有三首组合表演+三组空降+三组Battle?装得下么..... 苏醒参加快男的时候我还挺喜欢他的,不过他真的会Rap么?=__,=???


更新EP8

为什么这个节目的评委叫制作人不叫导师?这是我第一集就有的疑问,不同于其他音乐类节目,有嘻哈是中后阶段才进行的战队分组。评委和战队成员的关系其实有一点微妙,他们可以放飞选手不做任何指导,可以做兄弟一起吃炒面,也可以强力植入他们个人对作品的修改意见。

我觉得到了这个阶段,对评委来说,挑选优秀Rapper的阶段已经结束,只剩十二个人了!接下来的工作应该是激发选手各自的潜力,在这个节目里留下具有影响力、优质经典、可以传唱的作品。 不是很懂导演的思路,还没过甄选,需要再迅速筛人?毕竟连续二十四小时的创作,正常人类很难出一个全新的好作品了。但像热狗这样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依然觉得是对节目制作资源的浪费。 Anyway, 优秀Rapper的才华是不会被创作条件限制的。

接下来嘎聊作品。

哈哈哈组《Street Fighter》。 大笑用了第一次写的词,GAI爷应该也套了自己的作品,沙漠兄弟非常平庸的Verse和Flow,花园宝宝还忘词了(那求助黄旭的小眼神,心疼1S)。确实没办法,爱因斯坦也不行。但别的组怎么就能做好呢?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参见炒面组的惊艳Beat,参见潘帅组鬼老师的状态迅速回升。这么强的比赛压力下,制作人在音乐品味、心理疏导上的提点,对于整个作品和选手表现都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这组本期作品水准直线下降,制作人绝对要背锅。当然我理解热狗也并没有想在这个回合帮他的战队留下什么精彩的作品,他对这轮的工作定位应该还是筛选选手。

潘帅组《不信命》。 一开始一个晃点,为啥鬼老师说这是他的命题呢?难怪了。与其说是Phenomenon,不如说是Philosopher。Rapper大多追求的是合适自己的Beats,他追求的却是主题和题材。想必是在我们看不见空间里曾经无数次窒息怀疑、呐喊斗争过吧。 说回作品,这组真的是一锅乱炖,开头鬼老师呼麦(?)还没惊艳过两秒,就看见Bridge和Vava尴尬地你拍一我拍一。。哥们,你不是在唱蚂蚁蚂蚁好吗。。= =||| 热狗重点捞的鬼老师还是被干掉了,我其实..并没有看出李大奔的Trap帅出了一个级别...不过反正鬼老师和大奔都要在这两轮被筛掉,还是让老师早点回去准备开学叭。留下精彩的作品,昂起头、骄傲没有遗憾地离开,No Regrets!COOL!

炒面组《毕业》。 大家都知道MC JIN是不会留到最后拿冠军的。要在节目里体验到什么程度,相信他本人和节目组都早有共识(默默脑补48小时连续作战跟他的档期是不是有关系呢?)。Nothing more,这就是台本写好的剧情。他尽兴就好,Fully Respect! PG One那段确实太精彩了,我在想如果PG One没接而是靖哥唱那段的话,他是不是就不会写那段毕业感言,反而会出一段惊艳的Verse了呢。TT分段的时候把自己身份做低了,魔王也是PG O来战,默默地觉得TT不会走太远了。。。

淘汰环节莫名激发泪点,三组都看得我嗷嗷哭。怎么搞的!说好的另类综艺呢!!为什么要走这么煽情俗套的老路!!

听了一下三首表演作品,质量都不错,每个人的特色都发挥出来了。互相之间还有点Battle的味道,主题连接起来相当有意思。 潘帅组:找呀找呀找朋友( ̄▽ ̄)" 热狗组:说听说大魔王要让我们回家?(¬︿¬#) 炒面组:上面两组快回家玩儿去吧~~( ﹁ ﹁ ) ~~~

Rapper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歌手,说唱也不是普通的歌曲。你会拿音色和唱功去评判一个Rapper么?所以《FRE$H ONE》和《饶舌歌》并没有可比性。不过我想Rap要寻找更宽广的舞台,要有更多的受众,更多一些“跨界”的尝试和合作何尝不可呢? 下周甚至下下周的魔王也好,帮帮唱嘉宾也好,某种程度上,都是在用一种普通大众更能接受的方式,温柔地帮助嘻哈渗透到更多的人心里。 不希望这个节目最后让观者记住的只是“你有Freestyle吗?” “我觉得普通,我觉得OK” “糖糖先记一下”,这样的段子。没有作品,无法打开市场,热度过后,嘻哈依然是小众的音乐,《中国有嘻哈》也会只是一个没有生命力、渐渐淡出视线的综艺,而已。 如果是这样,就太遗憾了。


更新EP9

尬评之前先要说一句!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是淘汰赛啊!!心好累,感觉自己看这个节目已经有点太认真了。。ಥ_ಥ 后面详说。

这集高质量的单曲太多了,深深地感觉自己太浅薄,难以尬聊。 三组大魔王我相信都是事先打过招呼,送给三队各一个保送名额,魔王的三首歌都很棒,哪怕是公认肯定会回家的苏醒也表演了一场颇有力度的自嘲作品(某水果台的女婿此时应该汗颜)。应战的三人我觉得也是表现了他们目前为止的最佳水准。 《After Journey》的Hook真是太好听了,艾福杰尼第一次没用他那种怒吼式的唱法,认真到像换了个人。因为唱同名曲,所以回归了本我?听哭,给花园宝宝点赞! 我之前不太喜欢VAVA,觉得她嘴太毒,也没有惊艳的作品。“愿你趟过浑水,不染一身世故”我以为是偶尔的灵感迸发,我错了。虽说这首原曲已经牛到作弊,谁对上PK都是死路一条。但VAVA第一句出口,我就被戳到泪点,好像某种程度有点明白她为什么要祈求伟大的人原谅她的世故。可惜最后的互动有一丝啦毁气氛。 我想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开始学会歌唱和怒喊,并不是为了装酷装帅,而是经历了我们并不清楚的的残酷青春。

战队表演,这里其实很明显已经事先定好保送名额是谁啦,歌也是提前定好的,哪有空又24小时临时编排新歌嘛。 之前看到剧透我就一直在想这个赛制,比较保守收益最大化的策略应该是保送队内2号种子与大魔王PK,然后争取战队表演排名第一,保送3号,留下最强的1号PK其他队的成员晋级。毕竟到第三环节其他队至少也会留下一个3号选手,一到两个2号选手,留下己队1号PK赢的几率是比较大的。感觉只有热狗在思考怎么保更多自己队的人晋级。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最想拿第二”,都是什么鬼!是没看过歌唱类综艺吗?不知道这是淘汰赛吗?最重要的当然是保自己的队员全员晋级啊。这是假设这里没有任何导演/节目组的设计,若战队表演第一,组内三名成员有50%几率全员晋级,排名第三则是50%几率淘汰两员。不会做数学吗?争第二?那意味着你离第三就不远了好么。。= =

TT说得其实是对的啦,为什么要嘲他?观众投票基本决定凡先生组不管唱什么至少不会垫底了。 热狗组多一个音乐品位不错,现场超强的Vocal,这个环节简直是超强助攻,每次都喊什么好紧张,千万别听他瞎讲。继续给GAI哥打CALL,咱们做人能不能真诚一点呢昂?

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 梦里花开牡丹亭,幻想成真歌舞升平

写出这样的词说自己没文化?跪就一个字。话说那一嗓子不说别的,效果绝对不比阿岳差啊。 票数没公布,不知道差距怎样,潘帅组虽然有失误,整个秀现场效果至少不应该垫底。嘛,也许真的有拼粉丝吧。但是潘帅这思路就不对,以自己为亮点,拼自己的人气和粉丝?有赢面?

1v1 PK。首先吐槽一下这轮PK的晋级的规则,制作人投票,Excuse Me? 分组PK当然会选自己队的,Of course 帮亲不帮理。。有什么意义? 潘帅有帮队员看过选歌吗?淘汰赛,Bridge这孩子选这样的歌?人家在唱《三天三夜》,你来首《梦醒时分》?又不是蛋堡老师无欲无求...心疼差不多先生1S,要在GAI爷面前淘汰他兄弟。 黄旭的歌又差点把我听哭,上一次《Street Fighter》里虽然他的Flow表现平庸,歌词里有一句“兄弟内心软弱,曾经死于醉驾”,我对这位0.8秒哥背后的经历,默默埋下了一个不知名的痛点。为什么他要打破预设,背负风险,坚持要唱。因为天上的兄弟在看,亲人在看。

我很好奇小白有多少粉丝是CP粉,多少是凡先生粉,多少是红花会粉,剩下多少是原生The One粉。没别的,纯好奇。

看预告似乎又有Drama,上个EP观感我讲,Hip Hop和流行歌的创意融合,是对这种小众文化一种温和渗透的方式。嘻哈的核心精神除了REAL还有包容,需要把流行歌曲界优秀的唱作人挤到你的对立面,I don't know WHY. 人家笔笔姐是选秀综艺老江湖了,怎么样利用赛制讨教一下不好嘛?万总闹什么情绪呢,真是的。


更新 EP 10

口可口可!果然开始抓马了叭~~~

首先,在聊这个礼拜的节目之前,虽然应该不需要我宣传,不过还是郑重推荐下隔壁“斯丢象是海松鼠”大大的评论,超多干货!可惜大大拖延症晚期,请大家不吝敲碗。 Steel桑介绍了我才知道《FRE$H ONE》其实是红花会贝贝的作品《So Fresh》,Steel桑说你们听一下就懂这两个人的Flow差距在哪里了。因为前几集听到PG One唱的时候,我已然觉得是一首超级惊艳的作品。本着研究型学生的精神,我仔细体会了一下。 有两个发现, 1. 其实我之所以觉得这首歌好听,最重要的原因是Beat。不得不说Mai的好几首Beat真的让我改变了对嘻哈音乐性的原有印象。 2. 如果要类比的话,PG One是清晰的顿音,而贝贝则是行云流水三连音。我小时候学过手风琴,最难弹的不是速度一百八的三十二分音符,而是连续的三连音。前者是靠勤奋练习任何人都可以达到的水准,后者对于缺乏天赋和悟性的乐手而言,再准确的节拍和停顿也无法让你的音乐拥有画面和灵魂。

言归正传EP10。 我理解Diss/Beef是一种嘻哈文化,很常见,甚至是某些灵感源泉,平时做吃瓜群众,有Diss作品,当然喜闻乐见。但是这是个综艺节目,所有人都在努力呈现一个“Show”,做一些常规的大众化的作品,你PG One突然出一首Diss歌,其他人必须一脸懵逼,等于把竞争放到了一个不公平的起点上。 我个人很不喜欢生活里那些没事就爱开嘲讽的人,而且,我认为PG One的态度是前后矛盾的,“台下可以跟大家关系非常好,但是在台上我们就是竞争对手”,“今天准备的作品比较疯狂,但这就是我最想说的东西”。 嗯,你这么Real,写的歌就是想说话,打心底里觉得他们写的是垃圾歌,做的是烂人,就不要再假装跟他们是好兄弟了嘛。还特地解释啥呢,不然你的意思难道是这是一首纯为了节目效果的歌?╮(╯_╰)╭

另外我真的想吐槽,黄旭为什么要跟小白say sorry?黄旭用不正当手段赢的PK? 比赛有胜负心,大家都想赢很正常,什么报不报仇的,未免格局也太小了。 Anyway,即使大家都唱一般的作品,风格所限,黄旭的赢面也不会太大。两首作品从舞台效果的震撼度而言,PG One赢没什么毛病。

再一次被黄旭小哥唱哭,说他打感情牌消费儿子兄弟的,摸摸良心吧。 参赛以来,黄旭的三首歌都不同程度提到他这位兄弟的故事,从可能无人注意的引子到今天道出全部原委,尽管充斥着旁人不熟悉也不理解的碎片、姓名、情节,却像一部令人熟悉悲伤的电影,终于在这个夜晚落幕。 他说《天堂来信》是他的第一首Rap,歌里唱那个上铺的兄弟嘲他Battle总是千年老二。你们觉得,他为什么决定全职做说唱? 听者为什么会共鸣?不是什么被消费的情感,是因为音乐打到了你心里。

女选手在男性强势的选秀比赛里确实要占一些非客观水平的优势,Vava融合京剧很巧妙很讨喜,但是港真,《我的新衣》融合有点生硬,尤其对比GAI的中国风,这歌真的也就“差不多”叭。 《After Journey》是不是有一个系列专辑啊,口合口合~~这系列的两首歌,艾福杰尼唱的时候都像变了个人。雨馨助唱那首的Hook也是真好听,但是显得花园宝宝唱功好差啊哈哈哈。

TT不是这集开始虚的啦,前几集就在拉低身份。我个人觉得他的个风格确实自成一派,不过相对而言对抗性不强,理论上讲不算是比赛型。以他的能力和影响力,其实比赛对他来讲并不是要十二万分努力的事情,能够做到现在这样,可以说相当有职业精神了。

GAI这首《苦行僧》应该是上期说是吊炸天的单人作品,没得说,全场最佳。台下的制作人都是流行乐大拿,最近几年出了很多经典的中国风歌曲,对这种风格当然实力圈粉,毫不犹豫吃下这口菜。甚至如果这首作品先出现,对比之下,Vava那场PK都未必会险胜。这些Rapper不是全能艺人,为什么要熟练驾驭各种风格?到比赛的关键时刻了,不拿自己最拿手的出来炫,KO对手,是脑门有坑么?

最近连续严重加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指着周末看这节目不抑郁了。 其实本来纯听歌,对那些人设名次真的无所谓的。 突然带着这么多情绪,看来真的应该自我反省一下。。 好在下礼拜这节目就要大结局了。。。


更新 EP11

再次前排提醒大家,这节目本质就是个综艺,怎么可能看得到岁月静好呢?( ̄▽ ̄)

官方用总决赛直播直接剧透大概也是综艺首创了,掐准直播经济时代脉络,有创意,节奏踩得非常好(此处是反讽)。网上很多人刷双黄蛋冠军,我觉得真实性五五开吧,这个节目到这个份上,如果你关注他们的名次远重于关注他们的作品,我想你粉的这些Rapper也不会服气的。

我对帮帮唱环节的期待值其实很高,对于大多数看热闹的普通老百姓如我,更容易接受的Hip-hop应该是流行和Rap的有机结合。帮帮唱这个环节理论上来说应该能够做出这个节目不说最优秀,至少应该是传唱度最高、热度最久的作品。排除那些抓马的东西,很遗憾这四首歌跟我的期待都有差距。

互选环节真的心疼一把帮唱嘉宾。 王嘉尔感觉一脸谢天谢地有人选我,竟然还有两个!突然又变成,天辣!怎么难道没人要选我了吗? 信到最后也不知道搞了个什么Beat,竟然没人选。(难道因为信哥帮唱的黑历史震慑到了他们?哈哈哈)他的个性一直很Real,也闯过祸,能站出来为选手着想打破规则,真的了不起,娱乐圈清流! Tia是有才又真诚,很好的女孩子,可惜没过脑说错话,把自己拖入死局。我不知道她心里到底有没有偏好,随便无责任说一嘴“我觉得你很好,但感觉跟他更搭”就完事了。因为花园宝宝有back up的Verse就选PG One,这种理由对两位选手都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选择和作品的不尊重。 笔笔内心估计也是矛盾的,照她一贯以来的音乐风格估计很想玩一些新奇的,但是对潘帅和Vava又有特殊的战友感情。 真的心疼他们每一个。

关于闹退赛这个事,GAI的反应我觉得是很正常的,PG One讲真我没有Get他的点。。如果他自认自己的Verse写得比艾福杰尼好,两人唱同一首不是更能显示你的好吗? 还有一种可能心态就是,根据规则,Tia已经选了我,那么艾福杰尼就应该去和可能“拉低”他水平的信合作,如果现在让他跟我和Tia唱同一首歌,对杰尼的发挥起了正面作用,对我来讲是不公平的。 如果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规则的临时改变对他来讲,应该完全不存在什么忍耐妥协才对。如果他是因为没信心才闹的话,那是真的没啥好说的了。

回到作品。

《Papillon》 听说GAI爷高中没毕业就混社会了。之前已经被他的古韵词折服了,这次普通话+英文,歌词还埋了梗,GAI爷你真的是没读什么书的不良青年么?同志们,社会大学了不起啊! 《Burn》 PG One这人设,真是评什么都尴尬。说好的只精心准备这一首呢?我花时间认真看节目,反复loop节目歌单,并不是想听这样随意拼凑词不达意的Freestyle。 《一见如故》 讲真,不涉及歌词,就表演而言,我觉得两组都各有特色,没有谁搭谁不搭。PG One和Tia是内敛酷哥+性感女郎,艾福杰尼跟Tia这组透着可爱和一点搞怪,杰尼这组Style相对可能更有新意一点。但是花园宝宝这节奏啥时候能踩准呢? QvQ 《Rap Star》 这首其实才真的是帮帮唱,Vava是主角,笔笔辅助,可惜作品太平庸,笔笔没有起到丰富作品的加成作用。两个女生的Power确实不如其他几组。这也是为啥压轴出场却票数最低了。

总的来说 ,这四首应该要惊艳的歌都显得过分平庸了,还各有失常瑕疵,帮唱嘉宾都不算小咖,交出这样的作品,个人觉得比较遗憾吧。

潘帅组的人都不懂得什么叫淘汰赛1v1 PK,鉴定完毕!当成最后一首歌,却选个一点不炸的,谁相信你想赢呢?《中二病》才叫PK选曲好不? 不过,不混点二次元还真Get不到《中二病》写的梗,虽然都是民工番,这歌还是挺有意思的。 吐槽一下,别欺负观众日语差,特地问了日本友人,人家表示从来没听过这么说的句子...

相对而言,复活赛要精彩多了!没会员也值得去听一下歌。一开始我以为车轮战就是每个人备一首歌,最多守擂的每轮再随便Freestyle几句,没想到真的要每轮都唱一首。 Jony J真不是躺赢的,一人独挑四轮。砍瓜切菜【真】王者!黄旭TT的歌都有Diss,很有意思,特别酷!小白和辉子的选曲真的太水了,懒得吐槽。 复活赛其实可以看作单独一集,以后有机会看完整了再来补全作品感想。

大结局之前,讲一些题外话,没想到节目开播一个多月才开始写的这篇笔记也有不少豆友来看,还有人支持有人喜欢,我这个人其实很懒,这么认真写笔记,一半是为了排解上班的压力,一半是喜欢豆瓣的讨论氛围。谢谢你来看,Thank you all!


EP 12 Ending

一个绝对要决出冠军的比赛,怎么可能会设置最终票数为偶数呢?放任可以轻易规避的赛制漏洞,只有有意为之一个解释。我不是说这个节目一定有黑幕,只不过节目组势必准备了双冠军这个剧本。大家就不要装得很在乎名次辣,最开心的应该是劈头盖脸粉丝团吧哈哈哈。

开场秀的掌灯人和火车头创意和舞台效果我很喜欢,无论制作人和MC Jin是怀着怎样的预期来干这份工作,这个节目空前的影响力,他们对这个节目和这份文化的贡献都功不可没,把最深的敬意献给他们绝不为过。但是为什么一直要给Papi酱镜头哦,好尴尬。

第一Part帮唱,除了潘帅没帮什么忙,其他几组作品都挺不错的。 《酒干倘卖无》其实GAI没怎么发力,但阿岳的Hook一张嘴,就炸出一整个市井酒市的气势。一个人一把吉他,用源自底层的潇洒,游走在午歇的庸庸自在,串联出GAI对这个节目的态度。一气呵成! 《青春舞曲》这是我奶奶最喜欢的歌!花园宝宝太可爱啦,但是为什么没扭脖子!词什么的虽然不达意,不过show嘛,也不是很重要了。 《以父之名》这首歌Beat其实真的已经很棒了,看得出歌词尽力用心,后期视频虽然突出了PG One的失误,总体也算唱得不差了。周董珠玉在前,我还是觉得很别扭,赶紧去循环几遍原曲。。 《One Love》门外汉也看得出粗制滥造浑水摸鱼了,潘帅那些个错拍忘词又实力拖后腿,连拉票都说这么勉强,太尴尬了!Jony J那么棒那么棒,只能说很遗憾了。

百人团毕竟都在道里混,相信有人情票,有为日后团队合作的友情票,也一定有根据场上表演质量投的客观票。真是没想到怼这个怼那个好像没人缘的GAI爷票数还挺多的,倒是PG One有几张反水票,意外,意外。


第二Part投票其实没什么意义。早两天就定了网络人气的局势,PG One绝对优势稳获第一。用这波网络投票定义几个选手的人气其实有失公允,这波票表现的是有多少愿意砸钱的迷妹迷弟,也就是这个节目时间段里,选手的吸金能力。认真看节目的理性观众如我,早就过了疯狂追星的年纪,最多也就在微博上、爱奇艺平台上象征性支持下喜欢的歌手,节目结束后也许会买专辑、有时间或许会去看现场,花钱砸票那是绝对没兴趣的。

说回作品,豆芽的全部星光都亮在复活赛,总决赛他已经不是真男主了。心疼。为什么他只用那个长条形的舞台呢?还几乎没有灯光舞美。 PG One这首《他》的Beat是真好听,走心就...反正我这儿没听出太多共鸣。可能他唱的这段历史画面性太弱,对于他的母亲,歌里也只有一句始终站在身后。不知道他2013年经历了什么,对红花会历史不太了解,只知道他一直强调团队对他不薄,有知遇之恩。不过看到这里,突然也有一点被触动,他确实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而已,有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挣扎、脆弱。 《Too Much》谁说有嘻哈没人唱情歌,这就是一首实打实的情歌,还很扎心啊。沙漠兄弟似乎很喜欢把爵士元素融入Beats,之前节目里黄旭的《Round 4》如此,这首也是,很有Feel。配上杰尼带点毛边又浑厚的声线,如同无力诉求着生活和爱人为何带来这么沉重的负担。 《空城计》其实我觉得这首并不是很燃、甚至有点闲淡的歌不是很适合比赛,编曲也不是很炸。但老盖现场不得不服,我甚至有点被帅到,怀疑自己的眼睛。QvQ


《Yellow Skin Flow》讲真艾福杰尼在节目后期的单人作品几乎首首惊艳,Hook好听上口,Verse有力有深度,我个人很喜欢这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复古风Beat,感觉随时能来一段尬舞。艾福杰尼,你真的是九零后么?音乐品味为什么会这么老派? 相信如果不是有明显失误,鹿死谁手还真要演得再纠结一点。

《重庆魂》天啦噜,只手遮天真的叫非常狠的歌了,真是拜服后期字幕组能编出这样的歌词啊哈哈哈。我还是很喜欢原版Beat的,这版编曲弱化了狠劲,当然为了社会和谐还是有必要的。老盖说这首歌以前是跟贝贝合作的,对他有特别的意义。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红花会和GAI的各种爱恨情仇,真是分外唏嘘。一想到以后也许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合作,莫名地有点难过。


客观地说,比到这里,哪怕你只看过《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也能得出相对的结论。无论是豆芽、盖还是艾福杰尼,他们每一个的创作能力都高于PG One。他们每个人都有相对风格成熟的作品,而PG One却只有技术和Freestyle有记忆点。技术是成为不了风格的,一个没有风格的歌手,发展的高度就十分有限了。 说现场能力,视频有视角局限。纵观整场总决赛,花园宝宝三首已经有点喘不上气了,只有GAI唱满了四首还稳稳地站在那儿。老盖其实不论名次,唱满所有准备的歌,已经赚到了。

《破釜沉舟》我觉得PG One对走心的认识真的有点偏差。好在电影原声也穿插地很巧妙,配上写票子Homie的词也没有太尴尬。 《一百零八》确实四首风格近似,同一晚竞技轰炸难免审美疲劳,我觉得是编曲还是有点问题。酒干倘卖无相对比较有新意,后面三首单人的编曲都太雷同了,当然这首《一百零八》的重编版比起原曲我还是更喜欢的,单拉出来绝对是很耐听的好歌。老盖把眼镜都脱了,豪气万丈的歌,反倒唱出一股沉稳,Nice Ending.


不是很像结尾结尾 —

讨论组有个投票,叫你能否接受双冠军?我投了赞成。 对于一个节目来说,我其实不能接受。很滑稽,像一个各方讨好又无奈的结局。对于这些Rapper来说,我又很不在意他们的座次。看到他们享受舞台,留下作品,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已经值回了票价。 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下!潘帅真的可以说是很不Real了!没错,明明有偏好还要硬扯什么评不出高下,你的票倒是很诚实昂?

最后聊两句对双冠军人设的感想。

讲真心话,凡先生真是算很宝贝PG One了。他人设上的洞,是年少成名的学费。能认清定位,留下作品,将来还会一帆风顺。 走在膨胀和崩溃的边缘,也就赚一笔热钱。跟他年纪一般大的普通青年都懂得收起幼稚和戾气,走上工作岗位,社会不是粉丝组成的社会,没道理容忍你假装初中二年没毕业。

GAI是每一个摸爬滚打在混沌中小人物的倒影,脆弱而敏感,卑微又不甘。 在我看来,他从来不是表里不一,不过是比你我更能轻易入戏自己的人生而已。 伟大的梦,从来不会只停留在想的阶段。GAI是一个天生的白日梦想家,希望他的才华终不被时光辜负。


我对这个节目的看法在这整整12期后依然没变。

那些过气的音乐节目充斥着郁郁不得志、虚情真情难辨的市井气息,而中国有嘻哈,满满都是桀骜轻狂、包容天地的英雄相惜。 即便没有嘻哈情怀,也能深深地感动于这扑面而来,真实果敢又不造作的青春自在。

谢谢你看到这里,希望这个夏天,你也因为这个节目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更新复活战

之前只听了歌,没看完整的正片,周末补完很受触动,就当番外再补一点感想。

上个周末(2017.9.16)Yolo来上海演唱会,除了几个随着节目火起来的团体,蛰伏多年的上海本土Rapper寿君超Keyso也出现了,遥想当年的达人秀的爆红和风光,简直恍如隔世。 演出最后一首歌《霞飞路87号》,众川渝湘歌手竟一起用沪语合唱。音乐没有地界,这果然是一个夏洛特式的夏天,拿着手机看饭录的我不知道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

复活赛。

《如果真的是比说唱真的强你好几倍》 Hip Hop的旋律性不能和普通的歌曲类比,节奏元素更多体现在Flow技术上,歌词则是灵魂,毫无疑问最重要的部分。 沙漠兄弟,可以说是生活画面具象化的高手,他们的作品是我在节目里看到,内容张力、画面感最强的,所有的力量直扑面门,常常一锤子砸得你晕头转向,停下来回味还能品出每个人不同的理解,拼凑出不同的剧情。

拿黄旭小哥这首歌去比PG One的《H.M.E.》就有明显的不同,PG One更多是攻击表面人设。反观黄旭,你一秒就能被火爆有力的Diss刺激到所有的感官,完全明白他要表达什么。坐下来看歌词,又能拍着大腿欢呼这许多句怎能如此精妙!

旋律和艺术在炫技和嫉妒 该出卖或庇护中要怎么选? 根本就不屑被记住 这文字的瀑布 用最大的力度去打你的脸

所以万人迷小白怎么能比得了呢? 我虽然是吃瓜群众,也能听出来小白这首《万人迷》很应付。 Hook重复太多句,没有内容上的变化。歌词很浅薄,万人迷/万人敌,这里面其实太多的矛盾剧情可以发挥,却几乎没有看到。Flow也很简单,他之前唱过变化复杂的,明明有这个能力却没去做。 复活赛,是要突破以前的自己才能突围的,只是来演一场,当然没资格走下去。

Jony J【真】王者!他如果从40强Battle战中活下来,这个节目真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走向。嘻哈诗人绝不是过誉的称号,请打开歌单,豆芽教你什么叫华丽隽永的歌词和Flow。 《玩家》这首歌是他复活赛歌单里我最喜欢的,loop了很久,旋律耐听,歌词流畅上口。 其实他的每一首都充斥着Jony J专属的连珠式高品质流畅,歌词丰富饱满却没有一个复杂不达意的词。还有通篇的比喻和隐射,碰上一个比你努力的天才,还不忘词,凡人怎么比嘛~

黄旭第二首《我想要》,哈哈哈,这不是花园宝宝的歌么?但是从亲范冰冰上升到了文化的程度。 现场真的炸,没毛病!绝对燃过Jony J的《玩家》,既然是比分贝,换了我也不服气。 但是没啥遗憾的,这是最好的黄旭,只是惜败给众望所归的Jony J王者归来,以后一定还有更了不起的黄旭。

TT是真爱了,复活赛主要来表达爱意,基本整首都是垫着唱的,选择唱这首应该主要也就是来秀个态度~ 其实他们很在乎比赛结果吗?当然是,当然也不是。 我相信TT早已经收获了他想要得到的,当然各种场内场外因素促成了现在的结果,你看他把Diss和硬态度都唱得这么开心,就知道他一定会越来越好,也许他不需要,但是此刻我也为他高兴。

为啥之前说辉子很水呢? 我不知道辉子有没有个人作品,他人气最火的时候,也没有他的个人作品起来。这首也不知道是不是新写的,他反复在提“平民窟”,其实他本人的人设跟这个概念应该差得很远。来自底层、来自地下,并不是反复用这样的词就能表达态度和思想的。我认为这样强行标签化自己也是一种不Real的表现。 《两杆大烟枪》这歌的内容和歌名有关系么?歌词完全不能推敲,One/Two/Three/Fore这样的Hook...这种歌不知道的可能就当成Freestyle作品了,PK台上当然没得比。

Vava虽然说是要争一口气,感觉也只是拿参汤吊着,整体都很疲惫,完成任务而已。

复活赛这么精彩,却在总决赛直播完才放出。爱奇艺这种策划执行的思路也是很了不起。。。 废话完Ending又来补复活赛的我...以及明明看到写了完结,还点进来再次看我废话的诸君,说句实话,我觉得有嘻哈,今年真的赢了。

这次应该真的不会更了,笔芯~ Bye again,后会有期,如果还有明年第二季的话~

 短评

最没本事的最装,不点名道姓。

6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不说别的,能把音乐选秀收窄到某种类型来做这本身就很值得鼓励。其次它应该更多是让不了解嘻哈的人加深对这种音乐类型的了解而不是仅仅服务于爱嘻哈的观众。导师阵容除了吴亦凡不太懂其他应该都符合大众认可,能够代表这个圈子的明星。选手方面,既然是第一季质量应该是最好的。值得期待吧,持续观望。

7分钟前
  • 高达君
  • 推荐

找全中国最锋利的一群人,舞台还没掀翻,很震惊。第一期看下来很惊喜。尽管720P的画质渣得眼睛要瞎了,但节目制作还是比较成熟的。(潘玮柏好甜,态度上轻松,要求上严格,这是做好人的境界)(我为之前骂快男剪辑刻意道歉,因为一对比,中国有嘻哈前几期的魔鬼剪辑故意撕逼更不负责)

8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还行

导演:吴亦凡我们请你来爱奇艺做中国有嘻哈的导师吴亦凡:导演我不懂rap怎么办?导演:你就问他有没有freestyle

9分钟前
  • 咲君丶
  • 很差

不是吴亦凡的粉 但想说 吴亦凡会不会rap不是重点 毕竟比赛的是选手 而且他有让人值得肯定的鉴赏能力 他选的人比潘玮柏的好多了 再说了 可能潘很有料 但他优柔寡断的人设还不如吴亦凡的高冷讨喜。嘻哈是一个很窄专业性很强的音乐分支 选手极具个人特色 除去商业性 我觉得这个节目可观望下

11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这个节目比任何一个搞笑节目都要好笑,周末需要一笑,妥妥五分。最近几期的感受:垃圾的比赛赛制,坑钱的复活赛制,想给两星,但前几期给我了那么多笑点,我也很喜欢里面的一些选手,那就四星吧。

13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唯一一部不卖惨的,劳资狂拽酷炫吊炸天选秀。

18分钟前
  • 大柴小象
  • 推荐

笑死了这些妖魔鬼怪 评委们被喷了一脸口水吧哈哈哈哈哈哈 作为综艺来讲真的有点好看 顺便学学freestyle剪辑师傻逼吧

23分钟前
  • 二十块钱
  • 还行

看了这个以后对吴亦凡有改观,感觉他情商也比较高,说话做事比较适当,理论知识的确也比较专业,但是,唱歌真的好难听。。。

24分钟前
  • Ms.橙
  • 推荐

我不懂嘻哈,本来是因为看了微博上一个嘲讽吴亦凡freestyle的视频,抱着嘲笑的心态来看的,但是意外地觉得他很专业,一针见血,耳朵很尖。总体觉得特别热闹,剪辑也很厉害,觉得很好看。

25分钟前
  • 夏目
  • 还行

喷导师不如选手的,喷节目不够地下的,喷男团女团的,认真想一想,你是希望这个节目就只在嘻哈圈里流传,还是希望更多听流行的观众,也能够喜欢上嘻哈,对于一个吃惯鲜甜的人,你一上来就给他一盆辣翻天的火锅,还是先让他尝一尝宫保鸡丁,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让他接受重口味的川菜?

26分钟前
  • 豆它它
  • 推荐

豆友评论:“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装逼的人在一个节目里装逼“

3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我只想说,最后结果是不是黑幕就不说,但是一个要看票数决定结果的东西,总票数是偶数,这件事情我觉得总是有人的脑子里面装了屎吧。

34分钟前
  • 女巫
  • 还行

还有比这帮人拍热血高校更合适吗!!!

37分钟前
  • Lemures
  • 推荐

中国式奇观之:选手比导师有实力

42分钟前
  • 芦笋培根
  • 很差

我觉得挺好的啊。好可惜jony j。只能说有些人生而为王,有些人生而为将

43分钟前
  • 乱了节奏
  • 推荐

说实话,真的蛮好看,没有刻意回避那些尴尬和装逼,keep real 。另外,小朋友或者年轻人看这个也OK的,因为你会发现,想要与众不同,语文是多么的重要!

48分钟前
  • Vincent
  • 推荐

大结局太吃剧本了,凡凡跟围脖的演技实在令人捉急,连懵逼脸跟便秘脸都演不好,最后也没有百名Rapper版《难忘今宵》,烂尾差评!

52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PGONE颜值人设都过关,但歌真是没一首入耳啊。GAI和JONY J的歌倒真还不错

57分钟前
  • 我是一架战斗机
  • 推荐

反正我心目中的冠军是豆芽。

60分钟前
  • 小岩井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