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泪1919

爱情片美国1919

主演:丽莲·吉许

导演:大卫·格里菲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残花泪1919 剧照 NO.1残花泪1919 剧照 NO.2残花泪1919 剧照 NO.3残花泪1919 剧照 NO.4残花泪1919 剧照 NO.5残花泪1919 剧照 NO.6残花泪1919 剧照 NO.13残花泪1919 剧照 NO.14残花泪1919 剧照 NO.15残花泪1919 剧照 NO.16残花泪1919 剧照 NO.17残花泪1919 剧照 NO.18残花泪1919 剧照 NO.19残花泪19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00:11

详细剧情

  中国青年程桓(理查德·巴塞尔梅斯 Richard Barthelmess 饰)远赴伦敦,希望能够在异国他乡传授佛教教义。哪知道理想丰满现实残酷,抑郁不得志的程桓不仅荒废了事业,还沾染上了鸦片,整日生活在颓废沮丧之中。  一次偶然中,程桓邂逅了名为露丝(丽莲·吉许 Lill ian Gish 饰)的美丽女孩。露丝有着极为凄惨的身世,她的父亲巴汀(唐纳德·克里斯普 Donald Crisp 饰)是一名个性凶残的酒鬼,常在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对露丝大打出手。同样悲惨的遭遇让两颗孤独的心越靠越近,终于,不堪忍受父亲折磨的露丝离家出走,程桓收留了她。好景不长,巴汀很快就找到了露丝的踪迹,将她强行带回了家,等待着露丝的,将是又一轮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的折磨。

 长篇影评

 1 ) 谈谈种族主义,再谈谈丽莲·吉许

有人说格里菲斯的这部电影充满了歧视和偏见,其实恰恰相反。此时的格里菲斯已因《一个国家的诞生》被指为种族主义者,饱受非议,因此他先拍了《党同伐异》,意在表明自己对种族主义这种党同伐异的落后思想的摈弃,后面更是拍了这部《残花泪》来进一步表面立场。

在那个年代,格里菲斯敢在电影里讲述跨种族的爱情已被视为大胆而充满争议,即使它还只是情感层面而未涉及身体接触。要知道,在那时的跨种族婚姻还是一桩罪行。可悲的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某些人的观念也依旧如此。 在那时,有色人种是不能够作为电影主角的,影片中的中国人程桓也只能让白人来演。他吸食鸦片,日常佝偻着身子,眯着眼睛,但这不过是当时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罢了,这样的设定可能只是为了让观众明白这个主角是中国人而已。但同时,正义、善良、深情,这些正面的品质也被赋予他,这些才是人物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电影,在现在看来可能有些过时,但在那个年代也曾驱使一个极度仇外的国家像种族宽容多迈了一步。 然而历史却总是在重演。现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在某些方面就像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某些方面我们的祖国确实落后了很多,甚至一百年。经济快速发展,一座座万丈高楼平地起,也引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员。人们仇外,痛斥外族人占用了当地人的工作机会以及其他资源。人们会将懒惰、野蛮、无知这样的劣性完全归结于种族,尽管没有任何的科学理论支持,但党同伐异的心理就是能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所以就在现在2023年的今天,在一百年前就被批为陈腐落后的种族主义仍在大行其道,我也不奇怪了。

再谈谈本片的女主丽莲·吉许。

丽莲·吉许曾对格里菲斯说,她对于《残花泪》中的女孩来说太老了。也许的确如此,她出生于1896年,在拍摄《残花泪》时已经二十三岁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丽莲其实出生于1893年,但为了工作方便而虚报了年龄,不过这些是在1993年她去世后她的经纪人透露的。但在此之前人们却从未怀疑过她的年龄真实性,是的,她看上去总是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 我第一次认识丽莲·吉许以及《残花泪》是在一本书上,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伟大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中的许多资料正是源于这本书。那是我高三时候的事了,我在学校的书店里买了这本书,在课余时间以及晚自习时阅读。空闲的时间并不多,我看的也并不多。这本书里收录了罗杰的一百篇精彩影评,并在每篇影评里附上一张电影剧照。我在读完我所看过的电影的影评后,翻看了每一张剧照。在翻到《残花泪》时,也就是如下这张,我承认我确实被丽莲的美吸引住了。于是我看完了这篇影评,虽然没看过电影,也已经对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和主旨都比较了解了。其实使我在一百部电影中留意到《残花泪》的还有一个非常私人的原因,那就是这张剧照里的丽莲真的很像班上我爱慕的一个女生,而且她也喜欢我。但出于某些原因,我们并没有在一起,毫无疑问,这成了我每想起来总会感到有些遗憾的一件事,或者可以说高中时代最遗憾的一件事。

《残花泪》剧照

在去年2022年大概九月份,《残花泪》的一个小片段突然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也就是片中男主想要吻女主这个片段。配上那首0.8倍的《燕无歇》“劳燕分飞……”,一大群人争相模仿绘画这一场景。而作为一个本来就知道这部电影的影迷,我一方面为这些老电影的魅力能够被大众所感受而高兴。然而另一方面,对于低质流行的音乐才能吸引大众,以及一些营销号错误百出的所谓解说和许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误解,我又感到很悲哀。

《残花泪》在短视频平台的爆火

但总之,《残花泪》这次的爆火又让我再一次对这部电影提起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网上去看了这部电影的原片。又再次被丽莲·吉许的美所惊艳到了。后面我又再去看了她主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以及她的许多照片。我发现我被她迷住了。引用下面图片中这位来自广东的网友的评论,我觉得他说的毫不夸张,在某些方面我所想的跟他完全一致。

首先,毋庸置疑,她很美。但奇怪的是,我对她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也许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吧。甚至面对丽莲端庄且略显冷峻的眼神,我会觉得那些想入非非的东西都是那么的肮脏。这正是那位网友所说的“连性瘾都没有了”。也许再者也可能是出于对高中那段遗憾的弥补欲望吧,我不得不承认我已陷入对她的狂热爱慕。事实上,我的手机锁屏正是吉许小姐。

我的手机锁屏

然而对一个人的爱慕不能只止步于外貌。然而当进一步了解吉许的为人和成就后,只会更加被她折服。吉许是最伟大的默片女演员吗?借用罗杰在《伟大的电影》中一段话“也许吧,她的脸是我最先想起来的,就像卓别林和基顿肩并肩站在一起。” 她的美早已定格在了影史镜头上永远不会褪色。无论是早期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残花泪》《风》等默片佳作,还是后面重返影坛出演的《阳光下的决斗》《猎人之夜》,她的作品厚度毋庸置疑。 她对于建立早期电影表演技法的先驱贡献也永远无法磨灭。在电影诞生初期,大多数演员还来自剧院,表演大多浮夸造作,而吉许的表演总是那么自然真切,她的表演技巧启示和影响了后世太多。 她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格里菲斯晚年穷苦潦倒,似乎这个美国电影之父已被整个电影圈所抛弃。但吉许并没有,她一直照顾多病的恩师直到去世。 她的敬业精神在圈内也人尽皆知,在那个年代,虽然默片演员的地位不高,但一百年前的吉许也早已是超级巨星。尽管如此,她总是工作最为认真负责。她曾趴在浮动的冰面上,曾在五十多度的风沙中表演,也曾故意饥饿两天只为了拍出更好的效果。 在她的晚年,她也仍然活跃在影坛,有时出演一些作品,但大多数时间是一位电影活动家,主要致力于推动对默片的保护和研究。从1912到1987年,她的演艺生涯横跨75年,全世界也很难找出比她演艺生涯更久的演员。1993年,吉许在睡梦中撒手人寰,享年99岁,终身未婚。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这一辈子有母亲,有妹妹,有格里菲斯先生就足够了。是的,她的父亲是个不务正业的酒鬼,常在酒后施暴。这正与《残花泪》里露西的境遇相似。她的母亲是个话剧演员,带着丽莲和她的妹妹登台演出养家。而后才碰到了格里菲斯,才有了这后面的一切。

最后再以《伟大的电影》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结尾:1987年,吉许在拍摄她的最后一部电影《八月的鲸鱼》,与她搭档的是另一个传奇影星贝蒂·戴维斯。一天拍摄时,导演说:“吉许小姐,你刚刚给了我一个绝佳的特写镜头。” “她本应如此,”贝蒂·戴维斯不动声色地说道,“这就是她发明的。”

 2 ) 《残花泪》:格里菲斯的歧视和丽莲·吉许的美

提起大卫.格里菲斯,有两部电影是绕不过的,一部是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另一部是1916年的《党同伐异》。有一句话叫做,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可见格里菲斯的地位。

今天在这里要推荐的是一部格里菲斯的爱情电影-《残花泪》,没有了眼花缭乱的电影语言,但从内容上来看,这部电影也应该得到推崇。

对于影迷来说,看完《残花泪》应该了解到一个知识点,那就是中国形象最早出现在大荧幕上是什么时间。在《残花泪》这部电影中,理查德·巴塞尔梅斯扮演了一个中国青年,他远赴巴黎,希望在这里传授佛教教义,结果残酷的现实让他陷入低迷,不仅荒废了事业,还沾染上了鸦片。丽莲·吉许在电影中饰演一个经常被酒鬼父亲殴打的姑娘,两个没有归属感的人擦出了火花,可惜好景不长。

理查德·巴塞尔梅斯扮演的中国青年程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传教者。但因为文化差异和时代特性,导致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文化特点上来说,这样的设定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怀才不遇”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中也可以看出,格里菲斯试图用他的电影来触及中国文化,希望通过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给他的电影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遗憾的是,这样的了解是带有偏见的:鸦片、软弱、颓废......。

文化上的差异性进入电影领域之后,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角色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此问题上大做文章,而是要将这样的角色放在意识形态以及政治语境中来了解。

当然,《残花泪》中的中国青年程桓并不是无中生有,早期的文学作品给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素材,以及各类信息的互通有无,人才的相互交流都让“中国形象”具体化。

在格里菲斯的电影中,《残花泪》并没有被过多的重视,相比较他之前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部电影的确过于普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依然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丽莲·吉许的美,在美人盛行的好莱坞,丽莲·吉许就像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美的不真实。在电影中,她将一个娇小柔弱受尽家庭暴力的形象诠释的极近真实,恍惚间,让我想起了杜拉斯的《情人》。

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也是一个关于异国恋的故事,这部小说有一个惊为天人的开头,却有一个万劫不复的结尾。

回过头来看现代的爱情电影,除了有身体来表达所谓的爱情之外,很少有这样安静、细腻的故事了。喜欢看老电影,这种充满年代感的电影总让人想起很多故事,这大概就是电影的意义吧。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自由与爱之地(F-and-love)

 3 ) 小评

       第三部格里菲斯的作品。严谨的戏剧性结构,加上默片时代爱情片的邋遢节奏,对于快节奏的观众而言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爽快。
    比较不错的的是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强调了人物此时此刻的状态及在镜头语言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人到女主角床边,给了一个狰狞的特写镜头,这处的文学性语言:他的兽性在蓬勃燃烧......最后温馨的双人镜头:她的美战胜了他的兽性,镜头的直揭性用的恰到好处。
    这个时候的格里菲斯的电影还是有戏剧性规整的味道,虽然强调的是镜头语言,但是在结构文本语言上,还是有戏剧独到的幕和幕之间的感觉。第一幕:悲惨的女孩与堕落的道德男人。第二幕:爱情燃烧。第三幕:悲剧。传统的三幕式戏剧节奏。
    格式电影的基调与情调在他那种转场渲染气氛的空镜头里得到展示。在党同伐异中的摇篮母亲,这次成为了海中之船。它起到了转折,揭示情绪,主题,剧情等一系列作用。
    不够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节奏拖沓,故事在感情上缺少细节,不够细腻,悲剧性结尾不够充分,格式的交叉蒙太奇的结尾节奏在这个片子上很逊色。
    值得研究的是电影符号的镜头寓意:中国男人白人女子暴力父权道德救赎。此时已经是二战的尾声。格式的基调已经从史诗般的战争场面转化为温情的恋爱,虽然有党同伐异失败的影响,但是我想这种风格的转变是因为二战和创作等等人生的阅历不同使得格里菲斯厌倦了社会和人。

 4 ) 《残花泪》观影记录

说来惭愧,这部电影还是我刷lof小视频时认识的,标题冲突感强烈,很是吸引人。“他亲都舍不得亲的人,被她父亲活活打死了”

看到美女和典雅的氛围,看到熟悉的大清(?),我瞬间有了兴致,到B站花了一个半小时把电影看完了。

这是一部百多年前的默片,英文名叫brokenblossom,片中被家暴致死的苦命女主叫Lucy,而男主则是在片头则被标为theyellowman(黄种人),还是个美国人化妆扮演的,他的真名在影片中有暗示,但我没注意。

【剧情回忆,全是剧透】

男主在大清应该过的不错,坐黄包车穿华服,和老僧讨论佛理,会主动试图调节美国水手之间的争执(虽然没啥用),他背井离乡去往英国想要在英国传教,让他们变得更加和谐一些。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他的衣服变得普通,开始和其他东亚人一起吸鸦片,只是经营着一家小店。

女主是个少女,她的父亲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拳击手,喝酒玩女人,每当喝多心情不爽的时候就会打女主,让女主时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日,她走出收拾好自己,走出家门出门购物。

男主注意到了总是在橱窗跟前看洋娃娃的女主,开启了朦胧的爱恋,他会不知痕迹地注视她,会主动挡住骚扰她的男人,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担心女主的安危,他甚至偷偷尾随女主,直到确认她回家。

一日,女主被他父亲暴打了一顿,拖着伤躯跑出家门,倒在了男主的店里。男主出现了,一脸淡然的店里转了一圈,坐在了女主身边的椅子上,做梦般的看着倒地的女主。(弹幕说是男主以为是自己吸鸦片出现的错觉),女主缓缓苏醒,男主这才发现女主是真人,立刻拿毛巾出来给她擦拭伤口,然后抱她上了阁楼,放在一个小床上。

之后便是如梦幻一般的生活,小屋内的各种精致豪华的摆设越来越多,男主送了女主漂亮的旗袍,华丽的首饰,给她送花,还让女主拿镜子看自己,女主十分开心地用手指给自己挤出一个微笑(她不会笑,只能这么做)。但两个人什么也没发生,男主最多也只是亲了亲她的袖子,之后便匆匆离开了。

急转直下,女主爸爸的朋友来店里买东西,正巧发现了女主,他告诉了女主爸爸,对方恼羞成怒,一个chink也敢觊觎他的女儿,他愤怒的拉着一伙人冲向无人的小店(男主外出给女主买花了),冲上二楼打砸了一番,逼着女主脱下旗袍和首饰,换上原来的衣服跟他回家。

之后更是恐怖片,拳击手用斧子劈开了门,硬生生从门洞中扯出了躲藏起来的女主,狠狠地用鞭子打她,打完之后他便心满意足地回到房间喝酒。

女主奄奄一息地爬上了床,抱住男主送自己的洋娃娃,最后在嘴角用手扯出一个微笑,离开人世。回到店里发现女主消失的男主悲痛欲绝,他拿出了藏在箱子里的手枪,冲向女主的家,爬窗进去。

最终,他只看到了女主死不瞑目的尸体,他更是悲伤的难以言表,女主爸爸出门看见了他想要打他,男主上下打了一通,结果了他的性命,抱着女主回到了他们那间幸福的小屋,把女主放回了她养伤的床上。

最后,男主找出了祖先牌位等等,在女主身旁设了一个小小的祭坛。在女主爸爸尸体被发现,朋友报警的时候,他饮弹自尽,倒在了女主的床边的地上。

【个人向感想分析】

我回忆这么多是因为这部片设计的很巧妙,基本上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这部片的象征感很强,这大概是默片通过文字外内容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比如说男主送女主的洋娃娃,它陪伴女主走到了最后,这是女主少女心的一个象征。比如说男主相关的佛教元素,他应是一个相当虔诚的佛教徒,但他最终却通过杀人和自杀解决问题。

电影里充满了各种暗示,比如女主遇到男主后的幸福程度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她先有了第一次温柔的对待,旗袍,首饰,华美的房间,洋娃娃,花朵……花朵凋谢了(引出男主买花后的悲剧),旗袍被迫脱下了,首饰被扯掉了,房间被砸掉了。但是,洋娃娃始终留在她身边,她即使被打也下意识地将洋娃娃藏在身后,这大概是她生命最后的慰藉。

男主收到了外国传教士送他的一本书,上面写着hell(地狱),但他最终摆在祭坛上确实一本翻阅到破旧的佛经。

正如导演在种种文字细节中所暗示的,这是一部时代的悲剧。

去年死了四万人(一战),女人的生活很悲苦(生了一堆孩子的熟人告诉女主不要结婚,路上遇到的妓女告诉女主不要做她们这一行),男主的理想注定无法实现,中国人在西方也不被瞧得起。

不管是否有女主父亲这个大反派,他们的生活似乎都注定悲苦,但他们遇到了彼此,度过了一段很残酷现实似乎完全脱节的梦想般的日子。

男主的人生曲线大概是一路下沉,遇到女主后有了一小段的回光返照,女主消失死后断崖式下跌,爆发持枪杀人,最终回归绝望的平静。

女主则处于惶恐和得过且过的谷底,父亲因为她没泡茶发怒将她打伤,这算是陷入了又一个低谷,遇到男主之后重获新生,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幸福,之后幸福破碎,但依旧获得了最后的平静。

男主是理想破灭无望,最后一根稻草也被碾碎的绝望,而女主大概是从未抱过希望,体会了从未想象过的幸福后被打死,这大概也符合她曾想象过的人生预期。

从我理解的宗教意味上说,男主堕落了,而女主升华了。

我总觉得,在男主心目中,女主与其说一个不幸的小姑娘,不如说是一个象征着美丽的女神,是一个像梦一般的存在。他不敢唐突不敢冒犯,最终甚至也死在了她的身下(一个床上一个地上)。他从未以拯救者自居,反而是把女主高高地捧了起来,说实话这样的男人实在是太不大清了。

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发乎情止乎礼,这是东方特有的含蓄,是西方人对东方浪漫的想象。

男主过分夸张的热情显得十分的“恋爱脑”,他也因为“恋爱”远离了鸦片,站直了身子。大概是因为现实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可言,他才会如此沉迷于女主,为了她各种买买买,很多评论都说,女主像一个洋娃娃。也许男主并没有把女主当成女人(也太小了),而是当成了一种会动的洋娃娃,一种十分美好的东西,是他拥有的最后一丝慰藉,仿佛上天的恩赐。所以,在最后一丝希望破灭时,他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了,直直走向地狱的门。

我不太觉得这是一部爱情片,但里面的感情线确实非常好,发糖发的很好,虽然最后都变成了刀子,更具有悲剧性。角色们的表演非常戏剧性,说实话,这部电影其实更接近戏剧歌剧那种表达方式(虽然没有唱),用音乐和动作来表达剧情,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文字提示,点缀和深化。

这些处理方式很有借鉴价值,未来可以考虑多看一些默片,学习一下情绪的表达,节奏的把控,细节的布置……

 5 ) be美学

100年前的默片,无论剧情刻画还是人物描写都比较的浅显,拍摄手法比较蒙太奇。女主的表演有些浮夸,但可以理解(默片没有声音,所以用肢体语言、神态来表达)

男主的颓废和女主的娇俏柔弱很搭,他俩之间的氛围很适合。

导演并没有抹黑中国人,男主是个正面形象。演员眯着眼是为了像丹凤眼,外国人很多认为我们的眼睛是丹凤眼,就像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外国普遍都是金发碧眼一样。男主驼背伸头一方面是抽的,另一方面100年前的人很多都这样,女主同样也是这样的仪态。

 6 ) 残花泪——百合与梅花

《破碎之花》(又译:残花泪,“Broken Blossoms”, 1919)本身也许并不是一部出彩的电影:讲的是一个饱受家暴的伦敦女孩和一个中国男人的故事。撇开古老又默片的因素,当时它首先吸引我是因为男主角是中国人(当然由老外扮演),并且是正面的东方人形象;后来看了一张剧照,莉莲•吉许扮演的露西孩子般地蹙眉涩笑,中国男人温柔地侧头望着她;我就想自己一定会喜欢这样温情脉脉的电影的。

想说的东西很多,一样一样来罢。

首先是音乐。据我发现,该片有两个修复版,较常见的一个版本配乐阴森恐怖,当时从电骡上很辛苦地把它拖下来,一看版本就毫不犹豫地删了。另一个版本是钢琴配乐版,从片头一开始,那温暖的琴声就抓住了我的心;它使得这个阴冷凄凉的故事不显得那么肃杀,而温暖深情的一面则渲染得更加感人肺腑。

接下来把莉莲•吉许提到前面来说罢。

当年她已有26岁了,演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十分惟妙惟肖,极其可爱,惹人怜爱(这也是导演格里菲斯的审美观)。早期长相甜美的女演员很多,如玛丽•璧克馥、奥黛丽•赫本,但我唯独喜爱吉许,也许是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不是那种天真无邪的小可爱,而是彷如“破碎之花”一般。

露西摆弄洋娃娃的情景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一个精致可爱的东方脸庞的洋娃娃,穿着简洁的西式连衣裙,手脚的关节还会动;是中国男人送给她、陪伴她入睡的礼物。直到被残暴的父亲抽打致死,她的手里仍紧紧攥着这个娃娃。令人心碎。

中国男人的形象延续了早期西方电影中一贯的样式:弓背、缩颈、眯眼,但影片正面描写了他细腻圣洁的爱情,以及温柔的举止,这在当时的西方实属不易。据说这也是格里菲斯为了消除《一个国家的诞生》里给人留下的种族主义印象而作的努力。

影片中爱情的戏份很短,但兀立在其他一切情节之上格外绚烂夺目。温暖忧伤的爱情;两个强权世界中弱势者的珍贵、纯洁的爱情。

有一张字幕卡将两位主角比喻成“百合花与梅花”,真是优美而贴切。而就像影片一开始的字幕卡说的:“这是一个让人泪水沾襟的故事。”我的确泪水沾襟。

 短评

7.7 As he smiles goodbye to White Blossom, all the tears of the ages rush over his heart.

7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真正令人惊讶的是巴塞尔梅斯扮演的中国人程桓,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真实性,远超时代。当然,丽莲·吉许的表演也值得肯定,高潮的尖叫也是很震撼的,尽管这是一部默片。斧子劈门和斯约斯特洛姆的《幽灵马车》应该都是《闪灵》劈门的源头。

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D.W.Griffith不可忽视的默片力作。男女主人公1919年大胆谈起异族恋。女主角Lillian Gish那个年代是好莱坞当红的清纯玉女,几乎每个close-up都用filter处理,梦幻到一个程度。

10分钟前
  • ISA
  • 还行

忧伤的故事哇 白人演员眯眼驼背演中国人意外的别有一种伤感的味道,女孩纤细可怜,插的字幕十足发挥了文字能带来的东西(不知道怎么说)。原来从一开始美国片就有一种“啊 这是美国片”的气质hhh 片子顺到忘了自己也是看过彩色有声电影的人,觉得电影不就是这么个东西,导演谱曲,演员用清晰优美的表演填词,满满当当的情感,迷人。另大斧子劈门板的恐惧想到闪灵、雾和寒江的场景带劲、拉远景的时候居然那个时候就会改变画幅表现、肯定有中国人参与工作都没有意义不明的文字之类的hhh

11分钟前
  • 高山白早
  • 推荐

虽然这故事里的爱情看上去没一点可信度甚至很狗血,但是一个东方男人的心路历程,从一个决心改造西方世界的奋发青年变成为一个理想破灭自甘堕落的小店主最后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的过程倒是非常非常的现实。。。柔光魅影之间尽显古典好莱坞的婉约与凄美,首尾呼应的画面犹如是一出警示寓言。。。

15分钟前
  • 秦诺诺
  • 推荐

8.6/10。①原本远赴伦敦传佛教却因残酷现实而日渐堕落的中国青年男主与屡屡被父亲家暴的可怜白人女主之间的爱情,以及男主为救女主而干掉女主父亲。②算是对当时已有的影像技法的极高水准的娴熟运用,柔光、特写、遮罩、景别切换、平行蒙太奇、等。③叙事节奏较拖。

16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D·W·格里菲斯的一部经典爱情片,因涉及中国男子与白人少女的爱情而受到关注。格里菲斯曾因《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种族主义受到质疑,不知道这部作品是不是有洗清自己打算。片中的中国人的形象其实看起来依然令人不适,即使是外国人演的,但感情却是美好的。而对爱情的刻画仅仅点到为止。

18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Richard Barthelmess 演得真的神似中国人... 有些句子跟中国诗词蛮对应的。

1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女孩被白人父权秩序控制与占有,东方男子对其只能幻想与意淫,非常典型的西方菲勒斯中心主义。有些内景戏还是有强烈第四面墙视点的舞台化痕迹,平行蒙太奇的使用稍许多了点。

21分钟前
  • LOOK
  • 还行

the complexity of narrative, intertitles like poetry

22分钟前
  • 葱油饼
  • 推荐

9.大概整个10s那些重要的关于电影摄影技术的创新都已经完成,那么引领后二十年摄影潮流的摄影方法则是创造出柔焦摄影的视觉风格。本片在一些丽莲·吉许和一些空镜头上制造了这样柔软、模糊的镜头。|另一方面关于表演,本片的故事和丽莲·吉许的身世有很多相像,外加其表演风格的加持,高潮片段更是令人心碎。300

26分钟前
  • 杨小槑
  • 力荐

这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有些评论也不要太强行添油加醋觉得抱着各种不好的目的。什么xx印象里的xx怎么的,人人都有这毛病别只知道说别人。影片也没描写中国人或程环懦弱孬种了人家明明很英勇,那个恶爹面对程环的时候反而畏缩样,还有女孩不也同样佝偻着背。被设定吸引决定看的,他俩还算挺萌逗的一对可惜

31分钟前
  • 吝啬的灵感
  • 还行

8。美帝佳人落花钿,故去唐人夜披林

34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三星半,难得正面刻画中国人的电影,也超前地表现了跨种族的爱。印象最深的两段:女孩用手指撑起嘴唇,强颜欢笑。中国人想吻女孩,最后只是吻了她的袖子。Kino版DVD里有一段丽莲·吉许回忆本片幕后的内容,挺棒的~

37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第一部Griffith.不可思议的值得深究的东方形象。白人扮演长袍马褂却高鼻深目的中国青年,眯眯眼,常年佝偻身躯,对白人姑娘怀有pure and holy love.而白人姑娘正如她抱着的小娃娃,是个纸片人——In every group there is one, weaker than the rest, the butt of uncouth wit or ill-temper.因此影片最终探讨的竟然不是爱情(这里爱情呈现得几乎苍白无力),而是暴力和凌辱。因此才会有拳击比赛和表达爱意的交叉蒙太奇和长达十分钟(考虑到默片的节奏其实更长)的施暴。故事的开始也是青年见证美国水手在中国横行而决定渡海弘扬佛法,最终tears of all the ages rush out of his heart。结尾一周四万人伤亡的世界大战、僧人敲钟、雾迷津渡,个人的暴力和集体的暴力已不可分。

42分钟前
  • Yinanaa
  • 力荐

“In BROKEN BLOSSOMS, produced after his controversial film about the Klu Klux Klan, THE BIRTH OF A NATION, D.W. Griffith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intolerance against the Chinese, albeit with yellowfaced white actors and a script infused with racial slurs and stereotypic tropes.” --Arthur Dong.

46分钟前
  • Q影誌
  • 推荐

最后死时用撑起嘴角的笑相当凄楚可怜,Gary邀请了乐队来现场演奏这部默片的音乐,感觉电影的平行剪辑已相当成熟,男主的表演深情却有点让人出戏

49分钟前
  • 飛翔的剪刀手
  • 推荐

1919年距离清朝灭亡的1912年很近,片中关于清朝末年的生活场景,非常真实,几乎可以当作纪录片来看。手工上色的默片,画面唯美。影片描述了一场异国爱情,华人程桓虽然被刻画成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谦逊形象,但演员的表演方式是刻意眯着眼睛、佝偻身子,可能是意图突出这种卡西莫多式的反差,但依旧让人不适。丽莲·吉许,演出了少女被摧残的恐惧和哀愁。

53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1. 1919啊!差不多100年前了!喜欢老电影的一个原因找到了,他们已经熟悉了困难,所以不想今天电影总是试图给一个结局,给一个圆满,那时候干净利落,咔嚓,THE END。光明磊落的。2. 那时候西方就有人认为自己是野蛮的,就已经开始歌颂黄种人了,虽然这个黄种人本身也是个移民,他的向西方传佛教的愿望

5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徐枫大一的时候放过,当时翻成“落花”,女主人公强行用手指将嘴唇上扬苦笑的动作永远记得。

57分钟前
  • 37°2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