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其它1963

主演:伯特·兰卡斯特,克劳迪娅·卡汀娜,阿兰·德龙,保罗·斯托帕,里娜·莫雷利

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

播放地址

 剧照

豹 剧照 NO.1豹 剧照 NO.2豹 剧照 NO.3豹 剧照 NO.4豹 剧照 NO.5豹 剧照 NO.6豹 剧照 NO.13豹 剧照 NO.14豹 剧照 NO.15豹 剧照 NO.16豹 剧照 NO.17豹 剧照 NO.18豹 剧照 NO.19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1:49

详细剧情

  影片以1860年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为背景,通过萨里纳亲王这个中心人物的心路历程,反映出面对风起云涌崭新时代的到来,身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的浩荡潮流当中,原有权贵和贵族因此而没落这一无奈而必然的命运。  萨利纳亲王一家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随着局势的急剧变化,亲王的外甥唐克雷迪投奔正在西西里登陆的青年意大利党人加里波军队。返回故里,唐克雷迪对市长塞达拉的女儿安杰莉卡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不久便订婚了。塞达拉答应给女儿一份丰富的嫁妆,这样便挽救了萨利纳即将衰败的家族,而塞达拉也因能跟大贵族攀亲而沾沾自喜。此后,西西里岛进行了全民投票,结果一致赞成归并意大利。都灵派来了使者,邀请萨利纳作为名门贵族的代表,参加议会工作,但被萨利纳拒绝了。新政府没有给这个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岛屿带来任何变化,特别是加里波在战败后,巴勒莫上流社会的生活又恢复了旧貌,贵族们频频举行舞会,庆幸劫后余生。

 长篇影评

 1 ) 《豹》

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担任助理的那段经历使他从法西斯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拍摄完《沉沦》、《大地在波动》等影片后他离开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转而在这部讲述老贵族阶级即将被新的资产阶级取代的叙事中抵近了唯美主义。

审美于他而言是客观剖析现实历史的利刃,而他也认同马克思提出的阶级斗争理论,特别是他本人作为意大利贵族出身对这段贵族阶级遭遇灭亡的历史感同身受。男主角是西西里王国末代大公萨利纳亲王,影片讲述的就是他不得不将权力过渡给新资产阶级的故事,电影中他轻蔑地说道:“我们曾经是虎和豹,代替我们的却是豺狼和土狗。”由此可见他内心的傲慢与不满。但在这里迫使他从历史舞台上退场的并非是新资产阶级的军队和枪炮,而是那位一向被他鄙视的市长塞拉达的女儿安杰莉卡,她年轻、充满活力,不受贵族繁文缛节的束缚,她脸上的笑容跟那些老气横秋的贵族两相对照让他预感到贵族的时代即将过去。

但为了挽救家族的颓败之势,他选择让侄子唐克雷迪与她订婚。在萨利纳拒绝了新政府议会的邀请后,他参加了当地贵族举办的舞会并同安杰跳了一场谢幕之舞,舞毕,他单膝跪地抬头仰望星空祈求自己能远离尘世得到永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面对历史大潮的无可奈何。

维斯康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让他的电影美学蕴含着独特的理念,他认为现实中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美”本身并不纯粹,其无法与政治分割,它受到统治阶级及其宣扬的道德的影响。一种阶级如果要取代另一种阶级也必须在审美上取而代之,说白了,一个新社会如果不能拥有属于先进阶级的,由表及里的美学,那么它还无法从旧社会的深层束缚中解脱出来。

 2 ) 最后一部贵族电影

看过很多表现贵族的电影,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社交礼仪,很难不令人好奇。而旧时代的贵族真的如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吗?纵观影史,有一部电影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便是上映于1963年,摘得第1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视与听》影史百大排名90的:《豹》。都说贵族讲求血统纯正,《豹》这部电影可谓是根正苗红,改编自没落贵族兰佩杜萨亲王的同名作品,导演更是意大利传奇大导演,贵族出身的卢奇诺·维斯康帝,就连群演也动用了西西里岛的大量贵族后裔,电影的结尾更是上演了一场标榜影式的华丽舞会,堪称视觉盛宴,成为日后电影中表现贵族舞会不二的灵感来源。

当然在此之上,作为“颜狗”观众的我们,又岂能够拒绝在这部电影中正处于颜值巅峰的阿兰·德龙与克劳迪亚·卡汀娜呢?!

《豹》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电影,不过对于不熟悉意大利历史的观众可能会一脸蒙圈,剧情介绍尽量去结合历史展开。电影开始于1860年5月的意大利西西里岛,彼时的意大利尚未统一,西西里与那不勒斯这两块地方,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字叫做:波旁-两西西里王国。

而电影的主角萨利纳王子便是这块土地上一个声名显赫的大贵族。一天早上,一家人在家族神父的带领下诵读着《玫瑰经》,却被门外的喧哗声打扰。原来是在庄园里发现了一名死去的那不勒斯士兵的尸体。时局动荡,加里波第的红衫军兵临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的城下,依附于波旁王朝的贵族们纷纷逃离,好友来信建议萨利纳王子也赶快离开。王子却不以为然,反而当晚便动身前往了巴勒莫主城,他去那里只是为了私会他的情妇。萨利纳王子与王妃的关系很微妙,他们的感情被过多的礼教所限制。他向牧师吐槽:自己甚至从来都没有见过王妃的肚脐。王子的子女众多,却没有一个能够让他看上眼的,他特别喜欢自己的外甥法康利家族的继承人坦克雷迪,只不过,坦克雷迪本应拥有的家产全被他不争气的老爹给霍霍光了,他便依附在舅舅的门下,定期讨些零花钱生活。虽然是贵族出身,但是好在包袱轻。坦克雷迪很懂得如何去变通,听说加里波第即将攻破巴勒莫,坦克雷迪义无反顾的准备加入红杉军,一早便是来和舅舅告别的。王子的女儿康塞塔听说坦克雷迪要去打仗,心生不舍,他与坦克雷迪青梅竹马,这一切,萨利纳王子全都看在眼中。萨利纳王子默许了坦克雷吉的决定,他深知外甥去打仗所讨伐的正是自己这样延续了近千年的贵族阶级,但是他理解,因为他也渐渐觉得自己似乎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对立面。上文我们简短的提到了一句意大利“尚未统一”,我们有句古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意大利自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分裂长达1500年,所以这些延续千年的贵族阶级,他们的思维是很根深蒂固的,而萨利纳王子却更为超前的看到了未来,他要求变。红衫军势如破竹地攻破了政府军的防线,大举进攻巴勒莫。维斯康蒂的这场街头巷战戏拍的非常棒,大全景中两军对垒,中进景中平民肉搏,安静的女孩穿过街道让节奏舒缓了下来,然后政府盟军到来,将巷战再推向另一群高潮。最终人群中发现了坦克雷迪,一声爆炸后他倒了下来,巴勒莫,也被红衫军攻下了。坦克雷迪一只眼睛受了伤,不过并无大碍,巴勒莫被攻下,萨利纳王子一家并未受到波及。坦克雷迪甚至邀请了他的军中好友,红衫军军官加里亚吉以及他们的上级来到萨利纳城堡参观壁画。作为回报,上级给他们搞来了离开巴勒默的通行证。这一段,在原本的电影中是作为插叙讲述的。

没过多久,萨利纳王子一家拿着通行证举家前往一个名叫杜纳福卡特的小镇度假。在那里有他们的庄园。小镇里的居民们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活动仿佛就是欢迎萨利纳王子一家的到来,他们守在道路两侧,夹道欢迎。新任镇长卡洛杰罗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冲上前去握手。而萨利纳王子也侧面得知,这个圆滑的卡洛杰罗最近依靠革命混得风生水起,掌握了大量的财富,甚至与自己不分高下。一家人陪同镇子上的人做了弥撒,他们私下里却计划着当晚的晚宴。沐浴更衣的时候,神父突然闯入,因为他有一件事情想要向萨利纳王子告知,关于他的女儿康赛塔,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哥坦克雷迪。不耐烦的王子认为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是他不想阻碍坦克雷迪的前程。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女儿康赛塔,她不是那种能够帮助自己的丈夫在政坛取得成绩的女人,而自己的财富将平分给自己七位子女,康塞塔所分得的也不足以支撑其丈夫大展拳脚。坦克雷迪需要的是一个有着财富与野心的女人。

当晚,杜纳福卡特的名流都参加了萨莲娜王子的晚宴,而他们却私下里嘲笑暴发户卡洛杰罗的衣着。但是伴随着卡洛杰罗的女儿安杰丽卡的到来,所有的嘲笑声都戛然而止,因为她的美貌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坦克雷迪。晚宴上,大家有说有笑,自顾自的聊着,安杰丽卡与康塞塔听着坦克雷迪讲述那些战斗的故事。聊到精彩的时候安杰丽卡插了一句话,然后坦克雷迪回复了一句又幽默又下流的话。顿时间,安杰丽卡失态地大笑起来,并且停不下来。听得在场的贵族名流们仿佛受到了冒犯,大家起身离开了餐桌,而这一举动也惹恼了端庄的贵族小姐康塞塔。

简短介绍一下意大利的历史,上文提到过加里波第的红衫军,加里波第是意大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被称为“现代游击战之父”,为意大利结束千年分裂,缔造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只是打仗,却并未掌权。而他其实是为了撒丁王国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打江山。观众可以认为,两西西里王国就是我们战国时期的楚国,撒丁王国就是秦国。最终撒丁王国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

杜纳福卡特煞有介事地举办了全民公投,因为经过萨利纳王子的授意,卡洛杰罗暗箱操作,将所有的选票全都投给了撒丁王国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认可他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位国王。

萨利纳王子的打猎随从西斯奥表示:我不理解,王子你原本是两西西里王国的贵族,革命推翻了这个国家,为何你现在要拥护新君呢?萨利纳王子说:格局,格局要打开,我们应该顺应世界的发展,只有统一的意大利的未来才会更好。并且说出了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若要保留一切,就必须改变一切”。然后,王子向西斯奥打听起卡洛杰罗的情况,因为他准备替自己的外甥坦克雷迪向卡洛杰罗提亲。得知真相的西斯奥很是愤怒,他不理解萨利纳王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简直是萨利纳与法康利两大家族的终结。王子非常愤怒地训斥了西斯奥,并且表示:不,这不是终结,这是另一种开始。最终,旧贵族与新地主联姻成功,一个需要金钱,一个需要名份,双方各取所需。卡洛杰罗简直乐开了花,离开的时候,还不忘吹嘘其实自己的出身也是很不错的,萨利纳王子笑而不语,礼貌的告别了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坦克雷迪带着他的好朋友加利亚吉来访,王子盛情的接待了他们,但是令他疑惑的是,坦克雷迪脱下了红杉军的军装,原来是“狡兔死,走狗烹”。国王最终遣散了加里波第的红衫军,坦克雷迪与加里亚吉转投到了政府军门下,是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军官了。他们把跟随加里波第的经历贬得一文不值,甚至称呼以前的红衫军都是暴民。

再插入一些历史知识,加里波第帮助萨丁王国拿下西西里之后,与新国王以及首相因为某些政治矛盾最终同室操戈,他们击伤了加里波地,并且囚禁了他,同时遣散了当年威风凛凛的红衫军。

这次回来,坦克雷迪给安杰丽卡准备了一个戒指,他想要向她求婚,而加里亚吉也对贵族小姐康塞塔产生了感情,想要追求她。安杰丽卡听闻坦克雷迪回来了,冒着大雨赶到了萨利纳府邸,与坦克雷迪拥吻在一起。之后他们参观了萨利纳家族巨大的庄园,很多房间都是空着,他们有说有笑的穿行其中,而加里亚吉却十分苦恼,因为康塞塔看都不看他一眼。

后来,有位新政府的官员来到杜纳福卡特拜访萨利纳王子,他此次前来的目的,是想要劝说王子成为新政府的参议员。鉴于他过往的贵族身份以及在当地的号召力,而萨利纳王子却回复他:如果你们只是需要一个头衔,那我可以胜任,但是如果你们需要一个切实为人民办事情的人选,我不合适。最终王子拒绝了,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他跨越两个时代,不管在哪个时代,他都觉得不够安宁。贵族只是个世袭的头衔,他很清楚自己并没有什么参与政治的能力,他做不到自欺欺人,他老了,也累了。他恳请官员,看看西西里、巴勒莫这破旧的街道,新政府一定要好好经营这里,让人民安居乐业。最终,他推荐了圆滑的投机主义者卡洛杰罗来做这个参议员。他觉得卡洛杰罗很适合这个位置,并且也可以帮助坦克雷迪飞得更高。第二天,萨利纳王子送走了新政府的官员,看着他离开,自己默念:“我们自诩是豹子,是狮子,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但是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都会觉得自己很高尚”。

终于,电影迎来了一场异常华美的舞会,这场长达40多分钟的舞会戏码,仿佛就像一场贵族生活酣畅淋漓的绝唱与挽歌,社会名流悉数到场来混入其中,有说有笑。安杰丽卡第一次被介绍给其他的名流们,依旧是整场的焦点,而萨利纳王子看着这群人却说不出的失落,他孤单的穿行其间,最终不得已找到了一个小房间独处。坦克雷迪与安杰丽卡找了过来,他们安抚了王子,安杰丽卡邀请王子共舞一曲,二人的舞蹈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萨利纳王子甚至有些爱上了安杰丽卡,或者说他如果年轻就一定会追求安杰丽卡,只可惜他老了,彻头彻底的老了。他听着新政府的将军如何吹嘘自己的功绩,吹嘘他枪击了试图逃走了加里波第,听得萨利纳王子非常不悦,他顶撞了将军。坦克雷迪与安杰丽卡在旁边的房间里也聊起新政府。坦克雷迪认为,新政府成立就必须立规矩,以前那些追随加里波第的狂热分子就应该被枪杀。在一旁的康塞塔再也听不下去了,哭泣的离开了房间。

最终一群人涌入,大家簇拥着坦克丽迪与安杰丽卡边唱边跳,笑声充满了整座宫殿,舞会在清晨结束了。天亮了,萨利纳王子打发了马车夫,自己想要一个人步行回家。路过一个房子前,有人去世了。王子向着天上的星星发问,我何时才能摆脱这尘世的一切,在永恒不变的世界中得到永生。而另一边,颠簸在马车里的坦克雷迪与安杰丽卡听到了处决加里波第追随者的枪声。卡洛杰罗说:“这就是机会,是西西里的机会”。电影最终在萨利纳王子离去的背影中结束。

毫无疑问,《豹》是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它几乎拥有了所有作为一部完美史诗电影所具备的特点,宏大的场景,华丽的风格,抒情的配乐,而至关重要的则是它深刻的表现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种阶层的意识形态。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说:“《豹》是由唯一可能铸就他的人所写出的作品,也是由唯一可能执导他的人所导演的电影。”

原著作者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是西西里岛的大贵族。兰佩杜萨亲王这个头衔,是17世纪西班牙的查理二世所授予,绵延百年,最终终结于朱塞佩这一带,他也被称为是最后一位兰佩杜萨亲王。1943年二战的战火烧毁了位于巴勒穆的兰佩杜萨宫,朱塞佩一气之下,决心撰写这部他筹划已久的《豹》。故事的原型,就是他自己的曾祖父。“豹”的意思其实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豹子,而是一种生活在北非,尤其是在其封地:兰佩杜萨岛上的一种小型猫科动物。因为它是作为兰佩杜萨家族的象征而出现在族徽上,最后被直接挪用进了小说之中,成为了电影中萨利纳家族的象征。可惜的是,兰佩杜萨亲王并没有看到这部小说出版便病逝了。而《豹》这部小说一经出版,便成为了意大利历史上最畅销的小说。

至于导演维斯康蒂,则更为传奇,他出生于比兰佩杜萨来头更大的米兰维斯康蒂家族,中世纪时期,曾经连续百年掌管米兰,后来世袭伯爵。卢奇诺·维斯康蒂从小衣食无忧,学音乐学到和普契尼成为好朋友。后来二战爆发,他又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去闹革命,闹到险些被枪毙。后被朋友解救后又转投电影行业,经可可香奈儿介绍,与大导演雷诺·阿结识,成为了他的副导演。维斯康蒂是20世纪中叶意大利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尽管他出身贵族,并且一辈子不愁吃喝,但是,他却将目光投射至彼时的意大利底层,与罗西里尼、德西卡并称为“新现实主义”三杰,他的电影《沉沦》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大地在波动》成为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经历了这一时期之后,维斯康蒂从一个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者转变成为了一个对往昔贵族生活充满反思的回忆者。他的电影风格也从以往关注底层那种充满了新现实主义的质朴风格,摇身一变,成为华丽、恢弘、唯美的古典主义风格。可以说维斯康蒂彻彻底底的走上一条反新现实主义之路,以往店里的穷人们,变成了曾经在他生活中出现过的那些贵族。

主要是:一方面碍于彼时意大利严苛的审查制度,使得新现实主义作品创作难度加大,比如《沉沦》,还是维斯康蒂本人亲自偷偷保存了原始拷贝,才使得这部电影免于销毁。另一方面也因为其贵族出身,一生都在通过镜头去关怀他人的维斯康帝,老年后才真正的回望自我,自我审视。加上他晚年的身体状况不尽人意,使得维斯康蒂的作品时常透露出一种华丽的颓败感,花团锦簇之下充满了堕落,死亡以及不可避免的无可挽回。《豹》就是这一时期的分水岭以及最为代表性的作品。

关于演员,要是不说萨利纳王子的饰演者是个美国人,是否可以看得出来?经常在好莱坞出演西部牛仔的著名影星伯特·兰卡斯特起初是在维斯康蒂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制片人定下出演的,原因是20世纪福克斯愿意为此投资,所以维斯康蒂很排斥他,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演惯了牛仔的美国人能够诠释好一个意大利贵族,但是最后兰卡斯特极富层次的表演打动了维斯康迪,之后二人成为了多年好友,并且兰卡斯特后来还出演了维斯康蒂的《家族的肖像》。而阿兰·德龙与克罗迪娅·卡汀娜则自然不必多说,常年活跃在那个年代的欧洲影坛,我们可以在很多优秀的电影中看到他们的身影。

但是……如果大家看过很多那个年代的意大利电影,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为什么60至9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对外国演员的包容度是那么的高,甚至高过于好莱坞。

在这里简短的说一下意大利电影所独有的配音传统,我们经常在其中看到很多世界各国的优秀演员,比如来自于法国的阿兰·德龙出演了维斯康蒂的《洛克兄弟》、《豹》以及安东尼奥尼的《蚀》,阿努克·艾梅出演了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以及《八部半》,来自英国的理查德·哈里斯出演过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来自美国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甚至凭借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事业回春。

因为在早年间,意大利电影与美国电影联动很多,彼此引进,加上美国的意大利移民也很多,就培养了很多配音人才。后期墨索里尼执政,意大利电影审查严苛,严苛到一些引进的电影直接抛弃原来的音轨,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配音。二战后,经济凋零,录音设备落后,噪音又大,所以,意大利电影人就直接抛弃了同期录音,完全采用后期配音,使得意大利电影走向一条与众不同的“歪路”。比如我们经常嘲讽当代的演员,演戏时候,不背台词,只说12345等等,那么那个时候的意大利老戏骨其实也差不多,你看他们聊的煞有介事,其实指不定在聊剧组的伙食有多么的差,这个不分作品,大部分我们现如今能够看得到的,那个年代优秀的意大利电影或多或少呢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看意大利电影,会有很多外国演员加入,不管什么南腔北调,鸡同鸭脚,最终全都是配音来救,关键是意大利人还很接受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所幸最后所有的意大利电影全都这么处理,类似《天堂电影院》之类,反正简单,倒是成为了一种特殊的风格,以至于现在一想起早期的意大利电影,总是会不自觉的联想起那种强硬的配音感。音画分离的感觉。回到电影《豹》这部电影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视觉呈现。整部电影的色彩饱满,构图讲究,电影中的很多道具甚至都是真实的古董,主要角色的服装也都采用了极为昂贵的面料,精心缝制,使得观众很容易就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随便截取一帧都像是一幅异常美的油画作品。为了凸显其浓郁的古典主义风格,维斯康蒂采用了大量的全景、中景,让角色置于繁复华丽的置景之中,镜头所到之处,美轮美奂,华丽奢靡。维斯康帝对古典美学的考究影响了很多导演,比如库布里克的《巴里林登》、贝托鲁奇的《同流者》等等。《豹》这部电影讲述了在19世纪意大利统一运动时期,通过一个贵族阶级“萨利纳王子”的视角展开。看待“贵族”这个阶层是如何不可避免的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萨利纳王子超前地预判了贵族这一阶层即将消失,于是他重点培养自己那个投机主义者外甥:坦克雷迪,并且与暴发户卡洛杰罗联姻,为其铺路,加以巩固家族的势力,希望能够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不至于被抛弃。电影中,在初到杜纳福卡特的时候,萨利纳王子举办家庭晚宴。瘦下的卡洛杰罗的穿着被众人耻笑的燕尾服走上楼梯,王子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俯视着他。而当深知自己大势已去之后,在电影的结尾那场华丽的舞会上,卡洛杰罗与萨利纳王子平起平坐,聊着世俗的话题。同样还有,当坦克雷迪与加里亚吉带着他们的红衫军领导来参观城堡的时候,萨利纳王子甚至不屑出现,在这里王妃这轻蔑的表情,而后期,当加里亚吉再次拜访的时候,我们看看王子这堆满假笑的脸,嘴巴咧的都恨不得露出后槽牙,这是对这头骄傲的豹子沉重的打击,不得不俯身迎合这个时代。最终的舞会上,他口中的豹与狮与豺狼土狗齐聚一堂,后者甚至堂而皇之的成为了这场舞会的焦点。萨利纳王子落寞的游走其中,格外悲戚,电影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就是那个神父。意大利尚未统一之前,教皇盘踞罗马,甚至利用其影响力阻碍意大利统一。宗教与旧贵族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电影中神父与萨利纳王子一般。当意大利统一,教皇被逼到了梵蒂冈城,电影结尾,俯身迎接新时代,迎接豺狼与土狗的萨利亚王子身旁再也没有了神父的陪伴。或许历史就应该是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电影到最后,萨利纳王子觉得自己老了,他向星星许愿,希望在永恒不变的世界中得到永生。故事虽然设定在过去,而作为原著作者以及电影的导演,不管是兰佩杜萨还是维斯康蒂,他们所塑造这个角色的同时,无形之中都将自己带入其中。虽然故事发生在19世纪,但其实更符合二战后意大利贵族后裔的尴尬境地,没有什么能够永恒。《豹》这部电影,是对贵族这个远去的阶层一种致敬,一种反思,也是一首绝唱,一曲挽歌。

素材来源于B站德里氪

盛佳蓝光标注

 3 ) 偶像的黄昏

本来看完就写完的,结果断网,就忘记发了,补发一下。

标题一如既往瞎起的,想说英雄落幕,忽然想到黄昏,索性尼采一把。

看的187分钟的版本老电影,声道感觉不是非常舒服2333,没有那种立体的感觉。

万物要保持永恒,就要做出改变”——这句台词在全片中出现了两次。萨利纳亲王真的很喜欢永恒;后面也几次提到“追逐永恒”;喜欢的爱好——观星 (家里好几个天文望远镜还有一个黄道仪) 也是在观察永恒。

几个关键的点:见到安朱丽娜;打猎;提亲;最后盛大的舞会,陪安朱丽娜跳一支舞。

以为会死在舞会的,平静地睡去,毕竟在那里暗示了那么多次,不管是墙上的《沉思中的蒂亚戈》(没有百度到这幅画的名字,电影里这么叫的),还是面对镜子的喘息,都在体现衰老。

是的,壮士暮年,雄心未已,但终究还是老了。第一处明显体现是在“没有比自认为年轻却听到女儿喜欢上别人更能体现自己是老年人了”,第二次是直观的在舞会看到漂亮的优雅的闲的发慌的小姑娘小伙们。再看到镜中的自己,一下子就老了,是这样,直白的让人心碎。

片名叫《豹》(其实感觉形象跟狮子更接近,可能狮子意象被用烂了吧),印象里,全片唯一两处体现豹,第一次是在提亲的时候,镜头给了挂画特写,一个徽章,盲猜是他们族徽之类的,是蓝色的张牙舞爪的豹;第二次就是那段

“我们曾经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

(惊 复制这句话还可以有彩色字)

自信又带着一丝执拗,坚信自己的判断;老派,但不同情心泛滥。也许是人生经验丰富,面对动乱与新党,他不放弃领地,也没有像侄子一样追逐革命。面对官职也不为所动:“我不能插手政治,那样便不能全身而退” 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保全了自己与属民们。“寻欢作乐是为了遗忘”“西西里人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引诱敌人或许还算是种征服,可一旦娶她那便是真正的投降了”。(突然想到教父,同样的保护,同样的睿智,同样的西西里人)

但毕竟时代变了,胜利属于投机者。追随加里波第革命的侄子转投了皇家军,似是而非的普选会操纵选票,玩弄民意,上校和军官们先为加里波第服务之后又背叛了他,洋洋得意地吹嘘着,嘲讽着狮王的落寞。但哪怕卡洛吉罗在电影里作为“新兴资产阶级”被塑造的像一个小丑(在宴会睡着、不受女婿待见,用土地价格评价烛台,谄媚地对待王子,操纵选票),他以及与他同类的投机者也注定要主宰下一个时代。面对注定的落幕,王子并没有顽强的坚守,而是在“两个世界都感到不安”之后恰当的退出舞台,并且高尚地推荐他们作为接任者(推荐卡洛吉罗作为参议员)。可能这就是人性高贵的体现吧。

然而除了政治的大变动,另一处让王子震惊的也许是他自己的衰老。青春无限好,提醒老年人的青春无异于残忍。于是结尾,他走出舞会,跪倒在街道上,向繁星们祈求,以获得内心的安宁。他的身影消失在镜头的阴影里,就好像悄悄退出舞会一般,悄然谢幕了。

几个别的有趣的点:

加里波第 这个人很关键,应该是意大利历史那个时期的重要人物,盲猜是一个真正高尚的革命者。

舞会布景太太太精致了。

舞会女子们的束腰令人恐惧,太细了。

女儿娜塔亚的爱情被塔克罗第背叛也是体现年轻投机者的朝三暮四吧。王子对此倒是看的很清楚:”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支撑起这个年轻人的野心”。联姻也是一种自保吧。

神父窝窝囊囊的,也是旧时代人物代表之一吧。

扑克牌样式质感总看着像塑料的2333,也不知道是不是穿帮。

19.11.15 卫津路放映厅 与jue

 4 ) 孤独得的醒着

   这是一部老电影,1963年卢奇诺·维斯康蒂的作品,荣获第1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故事的背景是拿破仑之后的意大利南部,或者说是加里波第的那个年代,或者说就是《牛氓》的那个年代。

   历史是不熟悉的,但是并不影响自己的情绪,以开头就被富有西西里风情的画面吸引了,想起似乎教父里面也有这样的场面,明亮洁白的门帘,灰土的果园,灿烂的笑容,深沉的嗓音。接着主人公就出场了,萨里纳亲王殿下以及他的周围。这是老牌贵族,有高贵的血统和悠久的历史,但是面对复杂变化的西西里,也束手无策,他的侄子毅然奔赴加里波第的队伍,参加了革命,为此亲王还暗中支持,然而结果如何呢?褪下红色衬衫,换上天蓝绶带,转身革命的经历成为了晋级的台阶。

   亲王眼睁睁的看着旧有秩序的崩溃,和全家逃出家园,讽刺的还是依靠自己侄儿的经历才逃出生天。平静的小镇因为亲王的到来而骤然热腾起来,列队的乐队,热情的市长,可爱的投票员,这是让人难忘的,人们对亲王的尊重依然,这只能让他感到痛苦,因为他知道时代变化了,以前是狮子的时代,现在马上要变成豺狗了吧。

    商人的女儿,美丽而多情,似乎能看到一些活泼的元素,亲王目睹着暴发户的成就,为自己的侄儿提琴,然而在提亲的最后,商人巴结的提到了自己果园的历史:你侄儿娶的说不定是男爵的女儿呢,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原来大家都想着如何钻入贵族的圈子哦……亲王非常颓唐的挥推了。

    开始选举了,亲王郑重得投了自己的一票,支持西西里和意大利的合并,这并不能为所有人理解,包括他很亲近的人。最后的一场舞会,隆重而华丽,国王的卫兵也来参加,在餐桌上若无其事的谈起了对暴动的镇压,商人受宠若惊的亲吻公主的手背,他的女儿陶醉在这交际场中,亲王疲惫不堪的沉坐在一旁,勉为其难的和侄儿的未婚妻跳舞,在他看来这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5 ) 《豹》:逝去时代的优雅挽歌

虔诚的星星

何时我才能远离尘世间的一切

在永恒不变的世界中得到永生?

——《豹》

时代的变迁如同海浪,时而暗流涌动,时而波涛汹涌,作为个体的人在巨流面前是无力而又渺小的,欲奋匹夫之力,或与之颉颃,或与之同流,然而常常事与愿违,落得彷徨而又荒诞的结局。个体如此,若以共同之财产、声望或者社会网络为根基而彼此羁绊、牵扯的阶层、团体,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或许会有所更具效力的举措?譬如治水,一人之力难有回天之功,多人积累则或能阻遏,对应于社会变迁亦是如此吗?

身处于共同的身份、阶层之中的个体,如果没有明确的组织机制,那么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很松散的,面对一种新的社会浪潮,未必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共同的选择,更多的成员出于自身的志趣、利益和期望,所选择的应对方法也不同,贵族阶层也是如此。当1848年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位于西西里的一个贵族家族也同样受到了波动,年轻的塔克雷迪——这个年轻贵族成员决定去参与加里波第的红衫军。他的舅舅萨利纳亲王没有阻止他,因为他明白变革不可避免。当清晨花园中出现一具士兵的尸体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一些东西,一些关键的东西。他对神父说:“你知道国家在发生什么吗?没什么,只不过是细微的阶级更替,中产阶级不想消灭我们,他们想取而代之,而且还慷慨地给我们一笔钱,然后一切皆回复平常。神父,国家的命运危在旦夕......”他本人敏锐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涌动,而且他的感知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多少人因为自以为拥有这种能力而走向自身的毁灭!

萨利纳亲王

所以,萨利纳亲王选择与这些新贵相融合,他知道塔克雷迪是家族中的野心家,他也知道小丑般的新贵——卡洛杰罗拥有着庞大的财富,所以他没有阻止甚至去促成塔克雷迪与卡洛杰罗女儿的婚礼。家族会传承下去,因为我们永远会选择融入新的力量,汇入新的江河湖海,但是荣誉呢?价值呢?新的永恒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锻造,在它从历史的神殿中打造出来以前,会有无数的动荡与折磨,萨利纳亲王望着贫瘠的乡村与街道,说道:“这一切不该持久,但还会一直继续,‘一直’就是一两百年,一两百年后也许会变......不过是变得更糟糕”。历史没有乌托邦,更不存在理性的神殿。

贵族,这个历史悠久的阶层,它的高贵来自于自身对一系列价值理念的坚持,包括对责任与荣誉的重视,他们是历史与传统的承载者,正如片中的神父所说:“你所说的贵族很难捉摸,他们所经历的那个世界,是他们用数个世纪的烦恼和喜悦创造出来的,那些你我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他们却至关重要。我并非说他们是坏人,完全不是,他们与众不同。我们认为重要的事,他们不会在意,我们觉得无所谓的事,他们反而担心”。

神父的慨叹

同样出身于贵族家庭的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试图指出:君主制如果想要稳固且长久的延续,尊重传统与秩序是必需的信条,马基雅维利式或者说法家式的权谋狡诈反而是最应该摒弃的品质。在君主一次次的“有为”中,本应作为社会主要价值承载者与稳定器的贵族阶层逐渐沦为空有既得利益而没有任何责任与权利的空心集团。贵族,他们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君主的制衡之中,他们的荣誉是应对君主最好的武器,一旦沦为食利阶层,德性的劣化与品质的败坏就成为必然的,他们再也无法阻止君主的集权与攫取,这是革命的根本根源。同时,“有为”也意味着破坏社会绝大多数人所尊重和信任的东西,而这就是革命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性。一个没有中坚阶层的社会,一个无所适从、无所信赖的社会,距离革命只有一步之遥。

繁华落幕后的悲凉

当民主成为潮流,革命也就成为摩登的事物,所以塔克雷迪选择加入红衫军。托克维尔却用穿透时代的眼光认识到公民的德性难以从中培育出来。君主时代,德性蕴含于贵族的骄傲之中,时值民主时代,德性该如何在公民中孕育?这是西方政治学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所有关心当下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人应该注意的。一个处于转折过程中的民主社会,一个日渐平民化的社会,如何能够从暴民(多数的暴政)统治的危险中解脱出来?豹的时代过去了,豺狼、土狼的时代来到了。民主如何能不变成一张空头支票、一个滑稽的笑话(当卡洛杰罗滑稽地宣读投票结果时,就注定了“民主”成为笑话)?托克维尔疾呼:德性要从民主的实践中,从最基本做起,比如参与法庭陪审,亲眼见证法律的实践;参与乡镇自治,自己管理自己的社区等。

这是托克维尔的答案。

当萨利纳亲王跪下,虔诚地仰望苍穹时,他有过答案吗?或许有,或许没有。

我亦然。

 6 ) “我们曾经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豹》

维斯康蒂 Luchino Visconti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15615/

《豹》在国内有一个更具气魄的译名《浩气盖山河》,大概是因为它的历史背景是意大利革命时代,但对该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跟影片本身的气质与格调相去甚远。
  
《豹》是一曲时代的伟大哀歌,它讲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在1860年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西西里岛的巴勒摩城,萨利纳家族已处处显露出种种哀败的迹象,在社会变革的大潮面前,萨利纳亲王试图通过与那些庸俗、贪婪的新兴资产阶级进行政治联姻,来挽回家族的没落。但那个高贵的历史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影片的叙事悠长而大气,完美地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远方的山峦大道、华丽的宫殿教堂、精致而古典的内景装饰常在摄影机前徐徐而过,结合那些宿命般的历史角色,犹如一场庄重的历史祭典。维斯康蒂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留恋,甚至在后半部分不惜冒着破坏影片结构的风险,用一段长达50分钟的舞会哀悼一个时代的远去。
  
“我们曾经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萨利纳亲王),时代的发展并不必然地意味着高贵精神的延续,当镜头定格于萨利纳亲王单薄而立的背影之时,维斯康蒂的历史悲情也被渲染到了极点。

 短评

展现大时代背景的史诗杰作,萨利纳亲王的尊严和不得已的妥协,与那些或者高举革命大旗、或者高呼为皇族尽忠,或者声称为地方尽力的豺狼们相比,更表现着风云变幻下的人间百态。

8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好一曲挽歌,怎么拍得那么好。那时候维斯康蒂老师在失落悲伤中还有很多欢腾。着重看了Piero Tosi老师的成果,倒抽N多口凉气,给他老打一百颗星。(再感慨,Claudia的腰细成什么了。另:那对拙劣黄段子发出的酣畅又监介的笑声绝了,也可以留在影史上)

10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事无巨细,暗流涌动,一个家庭浓缩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愧是大师之作!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这种情怀有时还挺无趣的,在令人兴奋的新鲜事面前显得更加笨拙。排除那些富丽堂皇、精工细作的部分,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流露出来的哀叹理解成一种讽刺。末日就要来临,守旧的人们束手无策,只能赋予“豹”的意义来获得心理安全,他们的遗憾,或者说更多是一筹莫展,大多是懒得开动脑筋所导致的吧。

12分钟前
  • 邓若虚
  • 推荐

真正的贵族电影——原著作者、电影导演,都是出身贵族的。西西里岛的革命变迁融入到了萨利纳亲王的家庭里,并没有很抓马的故事下都是暗流汹涌的情感。最后一场舞会(还有那幅画)是权贵的谢幕更是交接,只有圆滑投机的人才能想豺狼土狗一样继续生存。伯特兰卡斯特真是器宇轩昂!

1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贵族政治落幕的时代,末代王孙在爱国主义与贵族传统之间徘徊的历程。美术和摄影极好,油画般的色调,兰卡斯特翩翩的风度比女主有点煞气的“美貌”更有说服力。最后半小时的舞会美轮美奂。但你说凭这些就能赢《切腹》,我一百个不同意。

20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比茨威格更高贵优雅的是什么——让星辰带领豹与狮去往永恒的国度。

2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三刷,维斯康蒂最高作。1.影片以1860年意大利西西里为背景,通过萨利纳亲王的心路历程,反映出身处社会变革的浩荡潮流中,原有权贵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维斯康蒂予《豹》以厚重的史诗质感,即呈现时代兼具的历史意义和虚假“真实”的描绘及歌赞。有如油画般精致奢华的服化布景、场面恢宏的战争与宴会令人眼花缭乱。“这是一曲旧式贵族的大气挽歌,永远紧凑的景框内积淀着25个世纪的智慧和美丽”。2.宗教精神的衰落、歌舞升平后的满地残纱,以及那幅《临死的圣地亚哥》。“我们都曾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和野狗”。伴随黎明的枪声步入黑暗,迎接不可避免的伟大谢幕。3.寻欢作乐为了遗忘,枪林弹雨渴望死亡。懒惰、甘甜的饮汁只因贪餍奢侈的安详。“虔诚的星,何时我才能远离尘世的一切,在永恒不变的世界得到永生”。(9.5/10)

24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自然散发出高贵、优雅的气质,完美之作。1,伯特兰卡斯特的表演可以堪比《教父1》中的马龙白兰度,尤其是至片末的忧伤气息,相比之下,阿兰德龙就是一小毛孩。2,史诗的定义:不是时间上的跨度,而是在历史的变革中人的抉择,由人物去切入历史内核。3,片末的宴会难以置信长达50分钟,

25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浮生若梦,华贵如豹,苍凉日落,众生喧嚣。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所有战争和暴力都是对遗忘的渴望,寻欢作乐也是渴望被遗忘。”阿兰德龙让整个画面璀璨生辉,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油画里。

3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建议和《秋刀鱼之味》一起服用,可以比照出小津、维斯康蒂同为右派保守主义者,境界的差异。维斯康蒂对于新旧交替、时代变革的喟叹,伤感之外实则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洒脱以及贵族自我尊严的期许与肯定,漫长的舞会恍若《红楼梦》的台词所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小津表面认输,骨子里是认定旧价值、旧体系、旧风物有着万世一系不容置疑、不容颠覆的先验永恒价值,典型的保守帝国神学。全片最喜欢的一场戏,是CC和阿兰德龙在空无一人的残破屋宇里嬉戏游走,穿过一间又一间屋子,影像滋生出一股穿透历史的轻盈无常的丰沛诗意,维斯康蒂经常性的会突然插入类似的这种诗性场面,叫人难忘,也是非大师级水平不可为。4.5

34分钟前
  • LOOK
  • 推荐

“频繁的近亲结婚并没有改善血统,看看她们活像一群猴子,准备爬上烛台摇尾巴露出屁股”于是,如此华丽而宏大的晚宴又有何意义呢,不知道能换来几亩田地,时代变了。

37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力荐

#重看#siff@影城;花团锦簇、华美盛大的舞会场景堪称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新旧交替的窒息空间里,历史的力量天平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倾斜;他突然感到一种从前未有的疲倦,垂死的肉身(旧势力)日暮西山唱响挽歌,那两个野心勃勃的俊美人儿势必成为弄潮儿。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被大笑吓醒了。

43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我们是狮与豹的后代,却要被豺狼与土狗所取代。”时代再华丽也终有落幕的时候。

47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一向崇尚高雅的戛纳与维斯康蒂后期的贵族气质惺惺相惜之举。三小时的华丽影像展现了西西里贵族在受时代冲击前最后一点奢华。最后近50分钟的宴会场景可以和《猎鹿人》的开头相比较,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喧嚣纷扰宛如贵族没落前的回光返照,你引诱敌人或许还算是种征服,可一旦娶她那便是真正的投降了。

48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我们是狮与豹的后代,却要被豺狼与土狗所取代。

5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四星半。最后那场奇迹般近50分钟的舞会之所以无与伦比,不止是因为丰富到俯拾即是的隐喻、技术上几乎无暇的调度、或象征层面贵族时代的落幕的浓烈的挽歌气质,也由于只在这场戏里,马克思主义者维斯康蒂真正腾出空间让亲王跨越出阶层代言人的身份,去深掘他个体心灵的悲剧性情感:在格勒兹画作前对死亡的沉思,与安杰丽卡共舞时必须止乎礼的情欲,和一头豹窥镜自视的疲倦。“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好一场死亡的舞会。

5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我们曾经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事物若想保持永恒必须做出改变” 维斯康蒂出身贵族(文艺复兴时期米兰公爵),拍摄了一部贵族的挽歌,Salina是个近乎完美的角色与化身,超脱,清醒,孤独,走向衰败与死亡。摄影美如油画,布景和调度都极尽奢华之能事,但实在太枯燥乏味了。(7.5/10)

5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