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表扬我

喜剧片中国大陆2005

主演:王志文,范伟,陈好,苗圃,廖凡

导演:黄建新

 剧照

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2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3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4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5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6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3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4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5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6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7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8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9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3

详细剧情

民工杨红旗(范伟 饰)几次三番跑到报社要求登报表扬自己,因为自己在一起强奸未遂案中救了一个姑娘,可是当事人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 饰)对这件事却坚决否认,并且声称自己从未见过杨红旗。记者古国歌(王志文 饰)在调查中得知杨红旗要求登报表扬是为了完成父亲在临终前的愿望,然而 直到其父去世依然没有看到儿子被登报表扬,古国歌受到很大的触动。在警察女友米一(苗圃 饰)的帮助下,古国歌很快就找到了事件的真相。真相自然使杨红旗得偿了登报受表扬的心愿,可是却深深的伤害了想维护自己清誉的女大学生欧阳花,与此同时,古国歌也陷入了不知对错的矛盾之中……   本片在2005年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以及最佳剧本奖。

 长篇影评

 1 ) 啥烂片,啥逻辑……

为了不让自己在抑郁中睡着,准备喷完了再睡……。你说这部电影主旨意义很深刻,我也承认它是阐释了人性,说明了人有善恶两面,社会的浮夸,道德的沦陷,但是作者真的表达出来了么?真的有那么多人能自行脑补出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了么?导演确实可能觉得已经表达了他想表达的东西,但从观看者的角度他考虑过合理性了么。
欧阳花:为啥告诉了救命恩人名字,以及自己的住处?我提几个合理的答案,第一,编剧问题,第二,她傻,第三,她吓傻了,第四,人性的本能(一些挖得比较深的观后感这样说的),公说公有理呗……
欧阳花:让姐妹作证,她姐妹就不怀疑直接作证了?她难道不怕他们涉及进来让事情更复杂?本来事情就是隐瞒的,她还能这么理直气壮?
欧阳花:想自杀为什么找报社?如果是为了隐私性为什么当初不单独找报社那个人让他不要报道这个事?发生了这个事她事完全不能接受?所以说到底,能解释的就是这是一个我们身边找不到的人的一个代表:超弱,思维单一,无情商的人!
我也不说更多关于她的丰功伟绩了,因为总有那么多看似合理的解释。

范伟演的,如果他只是一个厚实的工人,他为什么不把当天的事情全盘托出而有所隐瞒呢?(有人说他考虑周到,为了女孩的隐私,你觉得可能是么,对于他这样一个角色(为父亲的荣誉,证人都不会找),所以我想说每个人都能挖掘出电影中各种“深刻”的东西)。他要一个表扬非得登报不成?奖状不行?如果用他是一个“二愣子”那就什么都可以解释的话,那也太让人无语了吧……

村长和杨胜利,如果组织的隐瞒,为什么要通过村长的笑来体现,他那诡异的一笑会不会有更深的含义呢,例如国家的老人补贴金就但他的口袋了,例如我现在的排场足以头条了,并且我们村有上头条,他个人有能评先进的可能,不都可以说通么,非得表现出了是“假死”谋划之一……,这让观众如何信服?一点伏笔都没给!

杨胜利如果是这么正直光荣的,为什么要弄虚作假,虚荣的?如果你说他之前一直是以这种方式获得荣誉的,那为什么没有说明,没有说明就表示两种都有可能……

主角:感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杨胜利挂之前没给范伟登报愧疚的话,那就有点过了,最多就是有点遗憾而已,毕竟没有事实么,所以这里他那么大的负罪感对于作为一个记者来说听不合理的。

主角老婆:可以理解吃醋,但有点夸张的表现了自己的反应,她老公做记者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他那样,我觉我们看电影时她老公就已经不是记者了……

总得来说就是感觉电影不符合人性,或者说太片面化扩大了某些方面的人性,使电影看起来不怎么真实,太假,不能接受,并且剧情跳跃性太大,补充的空间有多种脑补方式,不能明确表达立意,我觉得不能被称为什么好作品。完全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或者说他想表达的他多了,需要我们自己深挖,如果是这样得话,那我想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看法……你说你有理,我还说我有理……

 2 ) 一部可以接受1星和5星不能接受4星的片子

这是一部隐喻很深的片子,如果单从剧情上理解,这里面似乎没有一个好人,反倒充满了怀疑和猜忌,以及浓浓的宿命感,我先把大家觉得是好人的人分析下。

古国歌 王志文饰

古国歌从始至终都是戏里的男一号,导演通过他实现了意识的蜕变,他是一个精明干练的人,好奇心强,算是良知尚存的一个人。

但他最终也被他的精明玩死了,这个人其实有很多自作聪明的地方,他内心里实际上看不起杨国旗这种农民。

杨国旗车被没收

在和杨的第一次咖啡厅交流中,导演特意给了一个特写,古其实看到杨的自行车被没收了,但他没有说,反而在后来取车时问了一句:你骑车来的啊?外面正在下着大雨,但凡能坐汽车的决不会骑自行车。在杨走后古露出了轻蔑的微笑。

另外古还玩了个心眼,它故意把罚款从5块说成50,也许是消遣,也也许是想把杨吓退,让他不要再缠着自己了。

古也是一个比较有自我意识的人,他很怪诞的画了一张老古自画,这是国庆节,建国54周年,很巧的是杨在2004年5月4日找到古,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

古家境不错,住的房子也不是一般农民能住上的。

老古自画

古在最后众叛亲离,这是因为他这种小资产阶级总是左右讨好,对下工农阶级杨国旗敷衍了事,看似热情接待实际看不起,对暴力机关米衣态度暧昧,希望和米衣可以联合,但却总不被接受,被怀疑。对上面的统治阶级主编言听计从,决定权全部被主编掌握,对老革命杨胜利又心生愧疚,试图缓和关系,只有谈伟这种学生阶级对他趋之若鹜,可惜他们力量太弱根本无法左右局势,这是个很痛苦的人物。

谈伟

谈伟 廖凡饰

谈伟是本片唯一一个挑不出大毛病的人,他所代表的学生阶级聪明,敢做敢为,为古通风报信,行动力强,说调查就调查,还都是敏感话题,追求自由,不信任暴力机关,可惜一是力量太弱,连和高层直接通话的途径和资格都没有,在剧中几乎没有和除了欧阳花和古还有杨之外的第三阶级有过大的接触,二是太容易被煽动,被欧阳花的美丽外表所迷惑,也让他失去了古这个老师和朋友,另外同为学生阶级之间矛盾也不少,在被谈伟要电话后欧阳花首先是拒绝,后来看穿谈伟为笑而不语。

尴尬的笑

在欧阳花准备跳楼时,三个她的朋友首先想到的不是联系谈伟来救,而是花大力气特意跑到编辑部找到古,这段看上去有点荒诞,实际是导演刻意所为,很有意思的是其实谈伟已经和那三个女孩互留了电话,这或许证明了他们之间也不够熟悉或不够信任,又可能认为谈伟力量不够 必须找到更高一级的古。

谈伟很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在游泳池戏里就拿了个望远镜,被同行女生所笑却不自知,但这也没什么,他还年轻。

再来说米衣

米衣

米衣是本剧里很可怕的一个人物,我怀疑她在第一次谈伟给古看欧阳花照片的时候就一直在偷听他俩的对话 后来直接报出了欧阳花的名字,还说她很漂亮,即使没有偷听,如她所说真是直觉,那也够可怕的,通过直觉,下一秒就直接凑到古身上闻,一闻就知道是香奈儿,她经历多,路子野,能力强,且自始至终都不信任古

米衣捶打木偶

剧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米衣每次生气或表达不满时都会捶打木偶,而木偶上是老古自画。

同样的捶打在剧末分手时

这或许是在敲打古让他听命于自己,但古也有自我意识,而且很强。

米衣和欧阳花一样都很会玩心机。欧阳花雨淋离开古家之后米衣回家,质问古说哪下雨了,其实真的下雨了,下过雨了,欧阳花是假意淋湿,而米衣则又对古起了疑心,她只靠直觉办事。

米衣发现家楼下的欧阳花

在这之后又拿放大镜对着床上照,我猜测是想发现阴毛或j液之类的分泌物的痕迹?结果当然是没有,古应该是真不知道外面在不在下雨,在欧阳花走的时候还借了她一把雨伞。

有一个处理很有意思

浅笑

在米衣发现欧阳花之后两个人对视了两秒欧阳花绽放了一个神秘的微笑,随后撑开了古送她的伞,这似乎是想表达挑战权威暴力机关,证明你身边的小资产阶级已被我拿下,请注意在这之前欧阳花已经发现了米衣有点不对,着装老土,她很聪明,又有资本,但还是太弱了。下面一场关于她的戏就是她被警察找到,家底全被抖出来了。

杨国旗

杨国旗 范伟饰

杨国旗不是好人。

他一开始应该是想去粉巷找妓的,剧里他没有老婆,也没受过嘉奖,真的如他所说是正好路过,仅仅是想去买烟吗,按照他的描述,他所救人的地方全是拆迁房,四周连灯光都没有,一个赶夜路的人真的会走那种路吗,他是工地的,后来古再去找她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从事高空户外塔吊工作的,首先塔吊在半夜是绝对不会开的,如果是顶班,当时又是大雨加闪电,按常理来说户外施工根本不可能开展,他在骗人。

所谓的爷爷希望他得一张奖状,这个理由真的很牵强,而从始至终都是他的一面之词,在古去的时候他表明来意,这么一个决好机会爷爷怎么没有说他的这个梦想呢,他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笨,在古说了还车50块之后怎么又去了交管所讨要自行车呢,他对古也表示了不信任,甚至以此反将一军。

至于杨胜利,我还是愿意将他当做成全片唯一的好人,一位纯粹的共产党员。而村支书说爷爷确实已经得了重病,这是从古嘴里说出来的,那时候他还没发疯。而村支书说他烦,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把政府发的钱全捐给希望工程,而村里就没有油水捞了,在葬礼上古看到村长笑了,是因为确实杨胜利念诗已高还是老党员,不照顾不行照顾了又凭空生事。人一死再一报导,为村里得了流量和曝光,也除了麻烦。

再来说欧阳花

欧阳花 陈好饰

欧阳花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在原著里她的家庭不好,家里穷,而米衣特意要说香奈儿,要是想表现古和女人接触过,说香水就好了何必要说香奈儿呢,我想可能是导演刻意为她营造多金形象,这可是2004年的中国,一瓶香奈儿香水要花一个普通职工半个月的工资何况是穷学生,根据强奸犯交代的时间,十二点半,粉巷,下大暴雨,且不说宿舍会不会封门,一个正常独身女性就不会出现在那,她在等人,等谁呢,大概是嫖客吧。

另外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古和谈伟第一次去学校找欧阳花时他们朋友四个很警觉,又露出了诡异的微笑,眼光齐齐望向欧阳花却又不说。

诡异的笑

在后来泳池时才表明欧阳花是谁,我估计在从校门到游泳馆的路上古已经表面来意,又或者是在欧阳花换衣服时(欧阳花参与了跳水)了解了古的来意,他们觉得没什么风险,就介绍了欧阳花,而在后来古调查时,他们却说二月十四号的晚上他们一直在一起,这显然是骗人,但为什么要骗人呢,同吃同住同恋爱,这句话我理解了挺长一段时间,朋友愿意为她圆谎,她大概也是编了一个什么理由,可奇怪的是最后欧阳花见到了古对他说她失去了工作,朋友,如果她不是去卖妓,怎么会失去工作呢,这只是强奸未遂,工作单位会因为职工被强奸未遂而拒绝录用吗。朋友也没了,请容许我作出最恶毒的假设,她和她的这几位朋友,全是妓女。在被警察查到是妓女后又将她的几位朋友顺带一起查明,这样就有点绕的通了,而一起恋爱,大概就是从事同一份工作,甚至服侍同一个人?

故事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黑化的版本。

农民工杨国旗在去嫖妓的路上看到妓女欧阳花正在被歹徒强暴,他左右为难之间吓跑了歹徒,欧阳花对此表示了感谢并留下电话号码和学校地址,杨国旗作为嫖客自然心领神会欧阳花的工作和留电话的意图,也就是肉偿,这大概是欧阳花情急之下的应变之道,她当然不希望杨胜利报警,但他还是报了,因为他也是嫖客他害怕欧阳花会报警,如果警察追查下来发现他也是嫖客,会使得功勋后辈的杨家身败名裂,所以他想占得先机,先以救人者的姿态出现,可惜派出所也是为了业绩选择沉默,随后他找到报社希望报道他的壮举,这件事他应该早就和村支书说过也通过气,村支书想这也许是给本村加点知名度的好主意,于是邀请古一行人来村里参观顺便宣传村里发展的有多么多么好,杨国旗和杨胜利也说过这事,并且了解到他的一张老照片的拍摄者就是该报的主编,于是等古家访时主动拿出那张报纸以套近乎,实际上也成功了。杨国旗的父亲当然不知道他是嫖客,自然觉得儿子做了这么个好事应该受到表扬。

欧阳花那边没想到报社会来造访,于是四个人联合演了一出好戏,本以为这事会就此结束但没想到杨是个极其固执的人 而碰巧古的女朋友又是警察,她们当然不希望报社报道,报社报道后强奸犯还没抓住,势必给警察很大压力,造成民众恐慌,破案进程会大大加快而一旦抓住凶手交代后自然也会牵扯到欧阳花做妓女的事,她即将要为一个很好的机构工作。

最后两败俱伤,在警察了解全过程之后欧阳花来祈求杨不要报道以免扩大影响,杨拒绝了,或许是怕自己到时候表扬没了人也没了,或许是对欧阳花的反复感到厌烦,至于到底有没有干,要是想的坏一点,可能是杨干了后又出尔反尔人财两得,又可能是杨对古这种自作聪明的人的一种调侃。

古一直被蒙在鼓里,认为是自己的犹豫导致了杨胜利的遗憾以及欧阳花的身败名裂,最后精神失常,变得孤僻怪异,远走他乡,最后的杨胜利应该是古自己想象的,他抱有朴素的正义观最后却被无情击碎。

性暗示
毛泽东思想与人民同在

如果揪其深层原因,在改开之前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民,全国至少团结一心物质匮乏而精神饱满,而改开之后,全国人民富起来了,各个阶层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精神的栖身之所,物质饱满而精神虚无,而主编不会说什么,因为他是既得利益者享受着被人尊敬和优渥的生活,欧阳花,古,谈,不会说什么,因为他们脚底下还有杨这种苦苦支撑的底层劳工。

影片有一幕很有意思,主编把写有毛泽东思想的报纸扔进土坑,而杨国旗亲身抄起铁铲用泥土将其埋葬。

 3 ) 我猜导演想说什么

理解杨红旗和欧阳花

从主线上来看,就是一件好人救人求表扬,而被救人否认真相,最终使得好人父亲抱憾终身的事情。

杨红旗意外撞上一起强奸(未遂)事件而救下受害人欧阳花,恰巧为了尽孝,追着谷记者希望获得一次表扬,以了却重病父亲临终前的遗愿,此行无错。 再看这位父亲杨胜利,是经历了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劳模,不仅将抚恤金全部捐出,重病仍不愿住院,因为不想成为国家的累赘,临终只求墙上有一张表扬儿子的奖状/荣誉,也无错。

欧阳花作为一名正值花季的女大学生,遭遇了强奸(未遂)的伤害,希望当天的事情从此不被提起,可以正常健康地生活下去,此想法并无过错。而在记者采访时,即便有隐去受害人姓名等信息的承诺,仍全盘否定当天事件,她认为只是一个口头的表扬,并不希望抖露此事,从其角度出发,亦无过错(即便后来知道杨红旗的父亲重病即将去世,仍然不知情这个表扬对杨胜利的意义)。

真正让谷记者抑郁的

即便我们可以理解欧阳花的出发点,但整件事看起来仍然让人压抑而着急。

欧阳花否认被救真相,是她的名誉和未来重要还是老人的遗愿重要? 派出所隐藏事故真相,是小区名誉和业绩重要还是事件的真相重要? 村支书在葬礼中一笑,是村子终于摆脱这位劳模的拖累后真心释怀,劳模过去的贡献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是否能带来村子今后的发展才是很重要的。 主编葬礼后写稿表扬,希望的是新闻会评上大奖。

正是这些让谷记者对人性有了思考和怀疑,这件事情的悲剧看似不能全部怪到任何人身上,但每个人都有过错。一个简单的表扬为什么来的这么难?

我猜电影想说

其实一个社会的进步与有秩序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惩恶扬善,虽然每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一个群体来说需要一个道德标准。这或许也是导演想真正发问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秩序和标准,才能让红旗继续飘扬?

关于电影的小细节

1.我认为最后的短信和看到杨红旗父子一样,可能都是谷记者的美好希冀,希望正义能及时到来。

2.有人说杨红旗是洋红旗,我觉得却是扬红旗,代表着民族传统优良品质的承载和弘扬。

3.最后镜头是五星红旗飘扬,暗示着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如何才能鼓励优良品质的传承和发扬,以保证国家的繁荣发展。

4.如果不是很喜欢思考人性,或者看了开头很难理解欧阳花这个角色,我觉得可以弃掉了,真的会看不下去的!

 4 ) 不及當年

黃建新的新作明顯不及當年,製作規模大了反而削弱了真實感,故事犯駁和不令人信服的地方甚多,男主角王志文和范偉演戲的感覺太強,沒有以前葛優以至馮鞏(《誰說我不在乎》,又名《婚姻證》)那種小人物的立體性格,反而是差不多要演花瓶的陳好演得不錯。

電影似乎想反思新聞媒體在社會上的角色,但媒體在內地從來都沒有把報導真相放在最高位置,令戲中意圖製造的矛盾衝突變得不可信。

我自己對表揚的看法其實很純粹,我以為如果幫助別人/做好事是為了要得到表揚的話便相當低層次,我們做或不做一件事,最應該關心的是該不該做,是否合符公義,而不是去計較能否得到表揚,這就是我們常說「知恩莫望報」的傳統美德。我當然不反對去表揚好人好事,但像楊氏父子以「儲積分」的心態去做好事要不得。

我們在內地常常見到甚麼「文明企業」、「模範單位」,這類表揚制度明顯過時。坦白說,楊紅旗最後上了報不過是他們父子沾沾自喜,一般老百姓看這類「正面」新聞自有他們的「adjustment」。

楊紅旗表面上傻傻的但千萬不要當他是好人,古國歌問他幸福是甚麼,他說:「幸福就是,我餓了,你有肉包子吃而我卻沒有,那你就比我幸福了。」這種憎人富貴的無產階級思想實在很差勁也很落後。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310

 5 ) 想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没看电影给评价的似乎不多,只是看了介绍的开头,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求求你,表扬我”。
    懒,以下为转贴:

危难时刻勇救85人 没成英雄反倒委屈了27年 车窗被冰冻结打不开,而玻璃又很坚韧打不碎,一车人惊恐万分。救命声、哭喊声响成一片,人们都往车厢后面涌,场面混乱不堪。年轻力壮的宋凤和挤到车窗前,抄起斧子,抡起胳膊击碎了一块玻璃,求生的欲望使一车的人全都往窗口挤…… 27年前,他从熊熊燃烧的客车里救出85人,最后却成了“骗子”,多年来他忍受委屈和煎熬…… 没过1分钟,火势猛地蹿起,“轰”的一声客车爆炸了 1978年1月的一天,家住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镇的宋凤和套上新媳妇织的毛衣,只身乘坐北上的列车到齐齐哈尔市打工。清晨6点到站后,他又转乘一班大客车。 客车在严重超员的情况下行驶了一个多小时,驾驶室突然起火,顷刻间车内浓烟弥漫,电动车门失灵,惟一的手动车门在被铁栅栏隔开的驾驶室,司机跳车逃生。 不想,车窗被冰冻结打不开,而玻璃又很坚韧打不碎,一车人惊恐万分。救命声、哭喊声响成一片,人们都往车厢后面涌,场面混乱不堪。年轻力壮的宋凤和挤到车窗前,飞腿踹向玻璃,钢化玻璃纹丝不动。想起做木工活的一把单口扁斧在工具包里,他回身抄起斧子,抡起胳膊击碎了一块玻璃,求生的欲望使一车的人全都往窗口挤,结果谁也逃不出去。宋凤和大喊一声“闪开!”又接连击碎10多块车窗的玻璃。精疲力竭的他看到乘客都逃生了才飞身跳出车外,回身一看,整个车被黑烟笼罩,火苗不断地从车四周往外蹿。 这时,他听到车上传出“救命”声,随着又传来小孩的啼哭声。宋凤和没多想就冲了过去,两手一搭车窗框欲往车厢里跳,没想到“滋”的一声手心被烫起大泡,这时他听到有人大喊“车要爆炸了!”一心想救人的宋凤和顾不了自己的安危,将身上的呢子大衣脱下来垫在窗框上又一次钻进火海。车里的浓烟呛得他睁不开眼,他蹲着前后左右找了两个来回,在一个车座下找到一位老人,他用尽全身力气拽起老人“托出”车窗。回头又寻着哭声在车尾的一个座位下抱起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为了不压坏孩子,他抱着孩子一个“背跃式”跳出车外,仰面重重地摔在雪地上,只觉后腰被什么硬物硌了一下。没过1分钟,火势猛地蹿起,“轰”的一声客车爆炸了。 他救了85条命的故事像长了翅膀,在乌拉街家喻户晓 被救小男孩的母亲泪流满面地跪下来向宋凤和叩头,其他人也都涌过来把救命恩人团团围住,纷纷抓住他的手表示感激。这次,宋凤和一共救了85人的性命。 一位客运站领导看到宋凤和的手和脸起了大泡,头发、眉毛都烧光了,大衣、毛衣和裤子也烧得满是窟窿,便拿来皮大衣和工作服让他换上,准备安排车送他去医院治伤,宋凤和婉言谢绝了:“我年轻,这点儿伤不算什么,过一阵子就好了。” 宋凤和的脸、手和胳膊多处烧伤,腰也伤得不敢弯曲干活,他决定回家。齐齐哈尔运输公司事故调查处理组的领导送别时恳切地问宋凤和有什么要求,宋凤和当时只提出羡慕那些戴团徽的人,想加入共青团。一位领导当即表示,事故处理完会写封感谢信寄给宋凤和所在村的团支部。 宋凤和怀着兴奋的心情赶回家中,家人看他满脸是伤都很惊讶。宋凤和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讲了一遍,父亲欣慰地说:“好样的,不愧是我宋家的爷们儿。”全家都跟着高兴,母亲还特意好酒好菜犒劳一番。 很快,宋凤和救了85条命的故事像长了翅膀,几天的功夫就在乌拉街家喻户晓。 73岁的父亲病危时抓着他的手问:“儿啊,你救人的事是不是真的?” 乌拉街是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世代相承着从内心崇尚英雄的传统。如果你是真正的英雄、勇士,他们会厚爱你、尊敬你。相反,骗人说谎话是乌拉街人最痛恨的事,说谎者祖孙三辈都别想在人前抬起头。 经受了生死考验,一个多月后,宋凤和就向村团支部递交了一份充满激情的入团申请书。但一晃半年过去了,齐齐哈尔运输公司的人没有音信。终于有一天,村里团支书找宋凤和谈话:“凤和,村里都传你在黑龙江救了85人,怎么感谢信还没寄来?你是不是为了入团编个瞎话骗我们,团组织可不要这样的人。” 面对众人的怀疑、误解,宋凤和有口难辩。父母对他的态度也由自豪转为痛斥,妻子几次催他给运输公司写封信或去一趟问问,但这有悖于宋凤和当时救人的初衷,他拒绝了。 不能在家里住下去了,宋凤和决定再到外地找活干。他发誓,总有一天让乡亲们相信他不是“骗子”,而是他们心中的英雄。 救人时受的腰伤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落下了后遗症,宋凤和病倒在工地不能再干体力活,无奈他只好再次返回家中。重回乌拉街,熟人都装着没看到他似的。听到身后传来的话:“糊弄咱们的人回来了!”宋凤和心如刀绞。 1992年,宋凤和73岁的父亲病危,老人抓着他的手问:“儿啊,你救人的事是不是真的,那是85条人命啊,感谢信怎么10多年还没寄来,你说句实话,是不是骗我了。就是客运站不管,那些被救的人怎么还没有来个信的?”宋凤和无法解释这一切,放声痛哭。 父亲带着对儿子的不解离开了人世,但宋凤和做人的信念并没有动摇。此后27年中,宋凤和先后7次在他人发生危险或人身财产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 听到这些迟来的感谢,他憋在心里27年的委屈化作泪雨,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今年年初,宋凤和84岁的老母亲旧病复发,宋凤和坐不住了,他想如果能证实自己救人的事,老母亲心顺了,可能会快些康复多活几年。与朋友吃饭时他谈了这件心事,有个朋友把这个线索提供给了当地一家媒体。此后,黑龙江、吉林的多家媒体都对此事作了连续报道。 远在内蒙古、今年已83岁的杨秀婷就是当年的获救者之一,看到“宋凤和一把斧子救了85条人命”的报道后她非常震惊。没过几天,杨秀婷用特快专递给宋凤和寄去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恩人你好!就是你救了我们!事隔这么多年,你不但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还受了那么多委屈,真是对不起你。因为得不到你的消息,心里总觉得欠你很多。现在终于找到了你,也让我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由于我们这里是山区,生活比较困难,给您寄200元略表我们的谢意。”宋凤和当即将钱退回并通过媒体表示,当初他并不是为了回报才救人的,只是凭着做人的良心。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客运站的党委书记隋广才得知宋凤和就是当年的勇士时很激动。他马上认真慎重地进行调查核实,走访了多名当年的工作人员及当事人,得到的答案与宋凤和所述一致。他马上给宋凤和打电话,表示不日将到乌拉街拜访慰问。 听到这些迟来的感谢,宋凤和憋在心里27年的委屈化作泪雨,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他备上酒菜,冒着细雨来到父亲坟前,高举酒杯一句句地呼喊:“父亲啊,儿子救了85人的事终于大白天下了,儿子不是骗子!”

 6 ) (只是練習作業)軸——淺析影片《求求你,表揚我》

關於“軸”這個字有如下幾種解釋:1.數學上的一條直線,周圍的點圍繞它旋轉,或是用它作為確定各點位置的標準;2.把平面或立體分成對稱部分的直線;3.《列女傳。母儀》中有這樣的記載:“服重任,行道遠,正直而固者,軸也。”。而一部電影也可以算作是對“軸”的一種注解,電影會提供一個切入點,然後鋪展開一個面,攜傳情達意俯瞰眾生態,或作為一把剖析社會人心的利器,將生活人事的肌理展示于熒幕之上,或乾脆就是《求求你,表揚我》中軸者古國歌和楊紅旗。
影片《求求你,表揚我》本身講的就是一個挺軸的故事,一個老實巴交的,說話都囫圇不清的農民工自言救下了一位被性侵的少女,少女矢口否認,被捲入其中的記者和警察,不僅顯得沒有什麽解決能力,還被事件攪亂了生活。故事帶動起的不僅是普通觀眾對於真相為何的追問,還有整部影片的敘事架構和人物關係。然而導演黃建新雖然將強奸案件的見義勇為者求表揚認可這一件事作為戲劇性前提,卻沒有止步于此,更沒有簡單停留在對事件的社會道德批判上。猶如他在影片中不斷用影像表現現代城市高樓大廈和古老城墻的“同處一室”的社會現實境況,這部影片的“企圖”也就是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觀的對立衝突。

一.人物軸——關於“軸”的第一個解釋
影片中執著求表揚的楊紅旗找到了記者古國歌,古國歌是“軸”點,圍繞他對事件的調查,周圍的人物也在“軸”點之外形成了固定的關係圈。導演希望藉助人物關係,表現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不同身份人物的價值觀差異。即使導演由於社會導向的原因,有意讓觀眾去認同古國歌的價值取向(特別是在影片的結尾),仍然可以看出各色價值觀的對立狀態,以及這種現象對人物關係和人的生活的影響。人物軸在影片中應該是一種動態體系,在這一動態體系的形成和反作用的刺激之下,我想這是導演黃建新對現在當下的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深刻而必要。
一件懸而未決的雨夜強奸案,一方是見義勇為要求表揚的楊紅旗,一方是能言善道青春靚麗的女大學生歐陽花。而記者古國歌在親身深入案件之後,發現自己無從判斷誰是誰非。嘴笨的楊紅旗根本講不清事件發生的細節,也找不出任何證據。卻在執著地要求一個登報表揚。歐陽花有理有證,但也會讓古國歌和警察米衣心生猜忌。古國歌答應協助楊紅旗調查,過程中又不自知地被歐陽花的女性魅力“吸引”,以至於不自覺將自己的認同倒向了歐陽花的一邊。但當他得知楊紅旗是爲了老父親的臨終圓夢才極力爭取一個表揚時,他也想幫助楊紅旗。最後楊紅旗遲來的表揚,歐陽花絕望地自訴,令古國歌迷惑了。其實在整個“行動”中,古國歌一直處在被動的地位,他被推著去面對各種人,所以他也不可能寫出表揚或決定堅決不寫表揚。倔強的楊紅旗,行孝道地堅持一個表揚,在他心中,“表揚完了有人會幸福”這是他的價值觀。他在意的不是出手相助的責任,也不是名義上的光榮獎賞,而是人子的責任。作為受傷害的女性,歐陽花在守護自己的尊嚴驕傲和逃避恥辱。而由此事件推及開來的,是作為報社領導形式化地端著《四書五經》下指令,或者表面化地對事件做出道德評價,給楊紅旗寫了表揚信。楊紅旗的父親作為老一代勞動者的代表,終其一生在守護榮譽的高尚意義,而這位模範式的人物的去世,卻村支書覺得這是省去了村裡的麻煩。在各種人物所保守的價值態度之下,是一些東西的失落,是必定會有犧牲的。楊紅旗的堅守沒有回報,他甚至可能成為這種價值的破壞者。楊勝利的死更是宣告了傳統價值體系的遺失。村幹部甚至不知道村裡還有這么一戶人家,他家的矮土房擠在“別墅群”中顯得那么不和諧。他的離世是對蓬勃發展的新農村的一個“極有利”消息。傳統的道德價值遠去了,他的維護者(楊紅旗)是盲目的,甚至是不堅定的,他的認可者(古國歌)又是猶疑的。而對於新一代的人來說,歐陽花在守護自我的“圓滿”,村官們在目光短淺地盯著經濟價值。這其中的對立糾纏在一封是否要發表的表揚上,作為權威媒體的報紙,應該如何認可社會主流意義的歸屬。這是導演在影片中提出的問題。最為解答,最後刊登在報紙上的是主編個人感情下寫就的表揚信。這封信或許認可了楊紅旗的表現,或許再度傷害了歐陽花,但都綿軟無力,這是主流話語的“失語”,就如同那位流於形式和片面判斷的主編,執筆落下的事件評價已全然失去了應有的導向和意義。
然而在人物軸的縱橫捭闔間,應有的巨大張力卻沒有得到完全的舒展。雖然楊紅旗的弦外之音“後來我就把她給做了。”和“你現在不會相信我,就像我說我救了人你也不會相信我一樣。”,以及古國歌出走時的感慨性的旁白,都沒有繼續將這種由於社會的變化導致的心態變化反作用于社會的情狀竭力挖掘出來。很多時候的點到即止顯示出了一種含糊的表達,似乎這種社會上真切存在的新舊對立變得面目難辨。導演雖然在影片的結尾安排了古國歌“遇見”心中的“楊紅旗”和“楊勝利”的“生命奇跡”,渴望表達一種符合觀眾期待的認同,顯然更加消解了之前影片潛在提出的複雜意義。沒有保持表達這種現代社會變遷導致的價值觀的交互影響,而是又錯誤地認同了某一種定性的價值觀,也使得古國歌這個人物缺乏了深度。

二.世界軸 ——關於“軸”的第二個解釋
影片關於價值觀的對立不僅體現在社會個體的人身上,還表現在影像對於城市和鄉村兩種環境的表現上。尤其是在城市的影像表現上,攝影機瞄准了這所城市傳統與現代的兩重對立且彼此“共處”。導演特地選擇了南京,這是一所歷史與現代并融的城市,投射在熒幕上的是這座城市古老建築和摩天大樓的對比,新與舊的兩部分恰好就是新舊價值觀在城市上空的浮像。而且在鏡頭中為數不多的鄉村景象,更是愈加明顯得表現了這種深刻的對立。
影片中三次出現了城市中保留下來的古城墻。第一次是在影片的開頭,伴隨悠揚音樂,鏡頭緩慢地前移,廣角鏡頭下的古城墻廣闊,雜草叢生,在後景的高樓大廈的襯托下顯出一份歷史的滄桑感和落寞感。這為影片定下了主基調(雖然導演并沒有始終在影片中灌注這種情緒)。第二次出現時,鏡頭越過斑駁殘缺的城墻,在石頭的缺口中露出在建的新式公寓樓房,又是一個典型的鏡內對比,在舊有的歷史遺存的身上再冉冉而生的新事物,舊物的蒼涼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導演相當克制,沒有帶出太多的主觀情緒。這使得這種對比顯得客觀,不帶感情評價。其實在導演看來,似乎并不存在對舊的過分依戀或新的抵制批判,他只是將這些東西表現出來。既是存在的事實,冷靜地表達應該就是最好的角度和態度。最後一次,城墻被賦予了造型意義并介入了敘事,經受打擊的歐陽花站在高高的城墻上,可不可以有點過分推理地說,那座城墻所代表的舊式價值和對它的認同“抹殺”的是歐陽花的價值。這是最終迫使古國歌離開的原因。
而在另一邊的鄉村,當古國歌去探訪楊紅旗家時,“這個很多人家都蓋上了別墅”的鄉村里還住著楊勝利這樣的老人。行將作古的老人,一身紅被,由窗口攝入的錐光投撒在楊勝利的身上,仿佛一束聖潔的光環。那些墻壁上貼滿的氾黃的獎狀,床上日薄西山的老人,落伍的土房,無疑都承載著一種失落的價值。在老人的葬禮上,村支書露出了不合時宜的笑容。顯然在他看來,這位固執保守傳統價值觀的老人的離世,是對新發展的農村去掉了一個“障礙”。這種尖銳的對立性比在城市中表現的更加明顯。
影片中不時出現的雞鳴寺,高架橋,古代遺跡,摩天大樓,都在宣告這座城市被一條軸線一分為二,成為對立的兩個部分,以及路口的路標指向東南西北。當價值觀的在數量上具備優勢時,真的難以決斷一種合理的歸屬,古國歌最後離開了這座城市,導演相當理想化地讓他在北京找到了心靈的落點——想象中出現的楊氏父子。

三.心軸——關於“軸”的第三種解釋
作為影片的最大一個“軸”者,表面看是求表揚的楊紅旗。楊紅旗的自行車上總是插著一件紅色的衣服,看上去很似一面迎風招展的小紅旗(剛好對應著楊紅旗的名字)。楊紅旗心中就有這么一面非旗的“旗”,這是楊紅旗“軸”性的一個外化物。他固執地相信自己能獲得一個真正的表揚,以了父親的心愿。但他以為自己的表揚可能得到了上報的許可,他第一次穿上了那件紅衣服。然而在我看來,古國歌也是一位“軸”者。他最開始并沒有同意為看似老實的楊紅旗做表揚,他心中也自有一份價值的定義。後來在楊家的遭遇使他找到了幫助楊紅旗的動機。可以說,是對於楊勝利的價值觀的認可。最後歐陽花的“指認”古國歌為“兇手”的話再次撼動了古國歌的價值定義。古國歌對價值的歸屬產生了懷疑,無疑,價值的對立引發人際關係的變化更令他無所侍從。“服重任,行道遠,正直而固者,軸也。”,古國歌也許在行動上并未做出投向任何一方的舉動,但在他的心中他始終沒有放棄對價值觀的自我肯定。不論哪方的觀點,都沒有撼動古國歌對自我內心價值觀的堅持。直到他自己也身陷其中,直到他無力為楊勝利(他所認可的價值觀)做“表揚”,又反而成了間接傷害歐陽花的人,他終懷疑了自我一貫的認定。當主編的表揚(他所不能認同的)刊登在報紙上時,他完全對自己所信任的事業,對權威話語的懷疑讓他做出了辭職的決定。愛人的離去,生活的轉變和陌生,古國歌終於選擇了離開。
在新的城市,古國歌找到了“軸”的安放點,他想象中看見楊紅旗推著父親楊勝利走進了古老的建築中。楊紅旗的一通短信:“我父親出現了生命的奇跡,他說做了好事就該要表揚。”似乎就像是說給古國歌聽的。古國歌就這樣在自我價值觀的重新“肯定”中得到了心靈的安慰。雖說結尾難以令人信服,并消弱了人物表現力和深度。但無疑,“軸”者古國歌獲得了一種終極意義。這可能就是讓我們這些會對影片產生懷疑的觀眾一種勸導式的說服。

 短评

这真是…

8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推荐

裸的没意义...

9分钟前
  • 佩鲁
  • 较差

有人看到红,我看到了黑,细思极恐,这是一盘大棋

10分钟前
  • Anondot
  • 还行

太隐晦,后续不给力,深度挖掘不够——或者不敢挖掘吧。王志文、范伟、苗圃、廖凡都是好演员啊,尤其范伟同志,几场特写的戏,功力十足,真影帝!7

13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还真有点意思,虽然是意外看到的

18分钟前
  • 平日
  • 推荐

中国电影的弊端:叙事无能

21分钟前
  • kavkalu
  • 较差

全片最有感觉的一句台词:我已经分不清对和错。被苗圃一句:那你分得清男女么 给顶回去了……苗圃你怎么不去死!

25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最后的黄氏讽刺剧,依然老辣,好像冲突很明确,“其实并没有故事”

29分钟前
  • 小水
  • 推荐

好简单的剧情怪文艺的。有点不够披露事实不够力度。

34分钟前
  • Q这一切的一切
  • 推荐

其实挺不错的片。就是结尾有点不着边际。这就是飘过心里啊?

38分钟前
  • Quentin
  • 推荐

本来想截图的,没想到不小心看完了,剧情太好,五颗星不过分。

43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看了原小说,愈加觉得电影的结尾处理很赞!说说演员,王志文快成戏精了都,苗圃原来挺漂亮啊,范伟对一根筋小人物的演绎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绝对不似他外表那样粗糙,越品越有味道儿~~

44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十多年过去了,媒体的处境又发生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再看这片是有不少值得回味的点,但黄建新终归是“混世”不魔王了。含混的,大费周折的,一会小河的音乐,一会“操他大爷的王八羔子”的老头萎缩成既不是真理,当然也非真相的结局。至此别过后,就加速的一颓到底了。求求你表扬我,一语成谶。

49分钟前
  • 董肥樂
  • 还行

看到最后一刻才算看懂了事实,我也分不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了。太隐喻了,晦涩的抵抗现实。被尊敬的是老谋阴险的人,被怀疑的才是受害者。

53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力荐

立意就值5星,解读参见B站up主毒舌的南瓜影评。

55分钟前
  • 高泽亚
  • 力荐

听说老杨上课讲这片了 我专门拉来看看。。解构主义者黄建新狠狠玩了把符号学玩了把影射 他讲了中国、毛、历史真相、价值观、时代的对立冲突和中间者的无助 故宫一场戏非常有亮点有深意 但是这么牛B哄哄的东西 就可以原谅编剧幼稚表演可笑和摄像无能吗?

58分钟前
  • 周鱼
  • 较差

中国式的荣誉感,愚孝误人,更误伤受害者。

1小时前
  • Clyde
  • 还行

我也想要表扬!

1小时前
  • 旺财sindy
  • 推荐

7.0/6.8

1小时前
  • 一一
  • 推荐

挺不错的片子,黄建新很有拍悬疑片的潜质,但是就本片来说叙事能力不足是硬伤,悬疑味道不足

1小时前
  • 罗夏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