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中年

爱情片内地1949

主演:石挥,朱嘉琛,沈扬,李浣青,韩非

导演:桑弧

 剧照

哀乐中年 剧照 NO.1哀乐中年 剧照 NO.2哀乐中年 剧照 NO.3哀乐中年 剧照 NO.4哀乐中年 剧照 NO.5哀乐中年 剧照 NO.6哀乐中年 剧照 NO.13哀乐中年 剧照 NO.14哀乐中年 剧照 NO.15哀乐中年 剧照 NO.16哀乐中年 剧照 NO.17哀乐中年 剧照 NO.18哀乐中年 剧照 NO.19哀乐中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6:03

详细剧情

1920或30年代的上海。创办小学多年并自任校长的陈绍常早年丧妻,独自抚养两子建中、建平和一女建英。与他一起生活的大姐劝他续弦,他虽也有心,却因目睹挚友的爱女刘敏华备受后母虐待,断了念头。不久,挚友亡故,敏华辞别他后随后母迁居外地,一别十年。两人再见面时,敏华已成长为独立自强却不失贤淑的新女性,因不愿再受后母摆布,她拜托绍常介绍一份工作。随后,她成为绍常的同事。成年的建中如愿以偿成为某家银行的职员,因得经理赏识,他结识其女冯丽君,很快变作其乘龙快婿,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建中夫妇认为绍常卑微的小学校长身份丢了他们的脸,劝他退休在家做老太爷,绍常虽一百个不情愿,却也乖乖听命。敏华接下他的工作。只是赋闲在家的日子不好过,每日时间都似他那块坏掉了的老怀表般静止不动。而将无聊心情讲给家人听时,家人或怨他有福不懂享、或自忙自事无暇顾他,他的失落一日多过一日,与建中夫妇的矛盾亦越来越多。又到一年清明时,拜祭亡妻时,绍常遇见前来祭母的敏华,感慨人到老年只能等死,敏华却认为人在中年的他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劝他再回学校教书。而听从敏华建议偷偷瞒着建中再回学校教书一事漏泄后,建中对他的态度更加冷淡,但他已铁了心。“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其后,他无意间发现自己与敏华早已两情相悦,决定与她结婚,此事更令建中夫妇大为恼火。

 长篇影评

 1 ) 人和世界《哀乐中年》1948年出品,桑弧作品

                                                        人和世界
               《哀乐中年》1948年出品,桑弧作品

     对于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珍贵的影像资料,那些可爱的演员们,我心中充满了感谢和激动,但是更多的是敬畏。今天有幸在影院观看了桑弧的《哀乐中年》。
     这是讲述了陈绍祥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家庭故事。
     同时也讲述陈绍祥和刘敏华的爱情故事,一个近五旬的中年男人和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的一段新的人生,新的追求,和新的思想。
     桑弧、石挥和朱家琛,对于前面两人的喜欢的狂热已经变为淡定了,从《哀乐中年》开始,对刘敏华的扮演者朱嘉琛的爱慕似乎开始膨胀了。这个朱嘉琛据闻是黄宗江的前妻。黄宗江是个才子,但更是情种,毕业于南开大学后,便美参军,后归国创作,经历了五段感情,朱嘉琛可能也只是黄宗江生命中的一滩昙花,两人的婚姻关系并不漫长,而黄宗江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病逝于2010年。关于朱嘉琛,这位女演员,散发出书卷气息,同时夹杂着清新柔和的风味,我也心里顿生爱慕之情。桑弧当时也是因为喜欢朱嘉琛的气质,所以才请来了她来当《哀乐中年》的主演。解放后,朱嘉琛这位美人儿便追随黄宗江参军,后来两人便离婚了,昙花一现的朱嘉琛,此后逐渐被世人所忘记。
     这部产于1948年的电影,其艺术品位和思想质量跟当下的电影相差无几。更令人吃惊的是,影片所表露的思想观念更是直指人心,突然发现,五十年前的人所拥有的生活观念和五十年后的人们所怀揣的生命理念毫无变化。从电影中反思自己,反思生命,这是我所追求的,桑弧用电影化的手法让我达到了目的。
     首先是生命观,人的生命观的改变大多是因钱而起。早年的陈家,母亲离世,父亲只是一家小学的校长,拿着微薄的收入,家里三个孩子上学,陈绍祥还供给着自己姐姐的孩子上学,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时候,大人的生命观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然后长大成材,而自己的辛苦和煎熬都是应该的,值得的。因为在陈绍祥的心里,孩子是自己的全部,是家庭的全部。
后来,三个孩子长大了,女儿嫁人生子了,大儿子荣升为银行的二把手,也娶媳妇了,二儿子谈恋爱了。老人要开始当“老太爷”了,一天到晚可以在家吃喝玩乐,一切只是等着死亡的到来。因此,连家里的仆人都不把这位老太爷当回事儿。于是,大家的生命观开始变了。老太爷生日,儿子就给“老太爷”建墓园,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等死这件事情只是自己意识到的,那还是开心的。但是如果旁人也认为你活着只是等死,那这件事情就严重了。生命的意义是让别人能感觉到你存在的价值或者是利用的余地,一个等着进坟墓的人,还会有别人认可的价值?
“老太爷”实在无法继续这种“老太爷” 般的生活下去,于是他回到了学校去找刘敏华,刘敏华是一个温婉动人的女子,她一直将自己对陈绍祥的情感对都深藏于心中,却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希望。刘敏华对陈绍祥的情感起源,从某种程度上,陈绍祥是代替了一个抚慰她心灵的角色。刘敏华的父亲在后母面前总是唯唯诺诺,就算是面对后母对女儿的胡乱指责,刘父也只是忍气吞声。而陈绍祥对刘敏华的点滴关心和呵护,却让这位善良的女子将陈绍祥的关怀铭记于心。多年以后,刘敏华长大了,出落的亭亭玉立,美丽动人。心中空虚多年的陈绍祥,似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女性角色来倾诉,来陪伴,唯一的女儿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也无暇顾及他。恰恰此时,是她,给了这位“老太爷”新的生命希望。而陈绍祥的坚决和果断,让这一份新的生命希望开始燃烧。
 其次是反思人。反思人的目的是希望看到人可爱的一面。而看到人可爱的一面则是建立在看到人丑陋的基础上。但是,在电影中,丑陋不能挟带十分强烈的批判色彩,不然的话,人便不是一个电影人物。
第一,陈绍祥是一个可爱的人,对儿子安排的“老太爷”生活言听计从,收集邮票、旅游、养花、养鱼等,他是一个可爱的老人;后来自己明明悄悄的喜欢上了刘敏华,却全然不知,当知道之后,他表现出来竟是坦率和果断。就个人视点而言,这是一个小漏洞,当陈绍祥得知自己的心里一直藏着刘敏华,表现出来的爱首先应该是羞涩的、纯真的、可爱的,接着才是大胆的、直爽的、毫无顾忌的,直接忽略了第一步,便会减少这个中年人另一份纯真的可爱。但是相反的,这个可爱的人,是不成熟的,因此表现出来的便会是自私、无厘头。如自己生日之时独自离家,如果儿子对父亲足够的漠视,那么这次的五十大寿便可忽略。陈绍祥被“老太爷”的这种称呼所忽悠了,所以啥也不干了,养花养鱼,打麻将,因为,老人从来都是不需要学习的。于是,陈绍祥始终如一的延续着自己老一套的生活方式,而对于这个迷乱的年代来说,似乎与周遭有些格格不入,如果陈绍祥的后半生没有遇到刘敏华,他将会怎样度过他的余生?是学会与人沟通,还是保持一如既往行为风格?第二,刘敏华的后妈是一个丑陋的人,她为了生计,为了占有,不得不排挤刘敏华,并将她找个人家嫁了。陈绍祥骂她没心肝,她也认了,后来女儿要和陈绍祥结婚,后妈站了出来接着骂陈绍祥没心肝,这是合乎情理的,因为这个时候她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她是可爱的,只是这种可爱是肤浅的,柔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观看的时候,是故事重要;思考的时候,是思想重要;回味的时候,是人重要。是那一群人,给了我们一个新世界的故事,一个新世界的思想,让我们享受,引起我们的层层思考。

 2 ) 哀乐中年观后感

刚入门的电影爱好者可以从主题、视听语言及艺术性等三个大方面来分析电影,对于艺考生来说一开始会选择主题来练习影评写作,这非常像考语文的阅读理解。况且主题这玩意在一部电影里远不止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能说的到位便能基本确定是篇好影评。《哀乐中年》是一部主题性极强的电影,回归生活、回归人生,指向大千世界。

电影最后是邵常和敏华的直击心灵的对话,虽然说教意味很重,但怎么也好过某些电影的恶俗搞笑,还自以为潜移默化中教育了观众。敏华问“我们结婚他们不来你就觉得可耻吗?我们被从老学校赶出来,那我们不能去创办另一个学校吗?”是呀,撇去旧的才能创造新的,一连串的反问于回答句句诛心。

此时,邵常的三个孩子也已经结婚生了娃,敏华却对他说,你就像个孩子。就这样,本来邵常是在体育老师的委托下撮合他和敏华的,结果把自己和敏华搓成了一对,这里真的戏剧性很强,又很有生活意味。当所有人把你当老太爷的时候,爱你把你当孩子。

整部影片把校长的父亲形象立起来了,虽然是一校之长但是没有大家长的作风,整个人乐观、平和又很有安全感。可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里,对于死看得那么重要,却不去想怎么好好活着?能不引发人的思考吗?最后,空地变成了新的家园,他们也有了新的学校,鲜活的生活,有了爱连土地连空气都活了过来。

电影里真的是金句频出,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中学都没读完呢,还是去学个生意吧。我不怕死,我怕的是等死。现在体罚学生已经过时了。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放在现在依然很超前,但是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查了原文可以说是对主人公邵常校长的欣慰了。

 3 ) 哀乐中年

很想为这电影写点什么,没整理,写哪是哪。
这是中国导演还没在浩瀚影史里迷失方向的时候,还没被身份焦虑困扰的时候,还没非得说出点什么的时候,拍出来的电影。有些导演总是有一些架子,有一些所谓的底限,或者有一些特别想表达出来的各种观,为了这些东西会牺牲掉观众能看得出来的另一些东西。如果这度拿捏的好,或者底限足够高,完全可以成为伟大作品。就怕又不具备超凡的审美品味,又无法潇洒取舍,中间的这个状态就是匠气和做作。
哀乐中年这个片子有一种可贵的拙气。在各方面都基本过关的基础上,为了叙事这个完全单纯的出发点剪辑和运用技巧。没有杂念的这个状态是可以被感知到的。该用什么的时候用什么,而不是这手法太low了我要避免,或者说要不咱来个这个吧。
叙事也是丰满而放松,在与观众的对话中用自己的这种无邪的状态调动情绪,整个资料馆拍手爆笑的时候,这观影体验,真是太美好了。
这拙气并不是幼稚无知,而是一种选择。绝不煽情,但不只我一人笑着笑着,想流眼泪。
敏华跟绍常有几段对话,在两人关系往男女情谊那里走的当口,敏华看绍常的眼神里有千言万语,退休回家那段,嘴上没说,全在眼神里说了,这女演员太灵了。
怀表是一个很好的符号,配合着人物的状态,在当校长的时候提着劲,在退休了以后怀着旧。道具组好评。
石挥真是挺拔,一股北京人的气。
辞典掉在敏华脚边的时候能看见她的高跟鞋,讲究,服装组好评。

生在那个年代,一定觉得中国电影很有希望。

 4 ) 观哀乐中年有感

上世纪40年代的老片,观点毫不过时,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意识放到现在仍旧超前。几处转场处理得很惊喜,画外之音也是亮点。金句虽多,说教意味却不会很足。兼具技巧和内容,不可多得的国产佳片。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那么重要,而不去讲究怎么好好地活下去。

清明节刚过,这个时间点看到这句话,更有一番滋味。大部分国人对死后之事看得都很重,那些繁文缛节的祭祀形式,除却对老去之人的思念和寄托,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不能否认清明祭祀更像是一个契机,老人是维系兄弟姊妹感情的纽带,正是那些时刻,让天南海北外出务工的亲人有了相聚的时机。可是,我看到的,更多时候是对身后之事的在乎,在乎所谓的传承,所谓的名声。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仿佛传宗接代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情,死去之后也能有一双眼睛洞悉整个世界。活在当下,不应该只是被作为一句口号。

做父母的,有一天能用儿子的钱了,哪怕就是一块钱,也会让他高兴的。

这句倒是人生哲理,为人父母,或者说尘世间的大部分俗人,谁不会畅想自己衣锦回乡的场景呢。年初春节前夕,本打算两手空空归家的自己,经稍年长朋友的提醒,才匆忙之中购置了年货,很明显可以看到家中母亲的欣喜之情。百善孝为先,嗯我还是这个观点。

你跟她说了?——说了。——她怎么样?——她答应跟我结婚了。

俨然让我想起了李安《饮食男女》里边的“你个杀千刀的老朱”,在那个年代产出跨越年龄的“禁忌”恋,只能说颇为大胆。饮食男女在内容上和哀乐中年有相似之处,也不知道安叔是否有从此片中获取灵感。石挥朱嘉琛都靓美得不像话,演技也相当突出,举手投足之间,没多少的表演痕迹。朱嘉琛有点小津安二郎镜头下原节子的味道,知性美溢出。石挥的书生气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即使人到中老年,也是帅气依旧,怪不得刘敏华会对陈绍常用情至深。看不少评论拿郎雄和石挥作对比,私以为还是郎雄更符合中国父亲的形象。这句台词其实也是整部电影的缩影,观影前以为这种老电影会比较闷,没想到出乎意外的诙谐。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宝贵的是中年。

对应片名,现如今的卷中卷时代。除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会被时代洪流推动到喘不过气。闲庭信步,终究是只能在想象之中实现。

你以为他们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人。

陈绍常的三个儿女,正是形形色色年轻人的代表。对陈绍常来说,唯有“不值得”。正当年时考虑到继母对几个儿女的影响,可是在他们长大后能话事的时候,又是如何回报他们老父亲的呢?

金句摘录↓

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一片云、一条河、一棵树、一把土,我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只要一个人肯上进,学历也没什么重要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见得个个都有工作。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等死。

我觉得我的生命刚开始,就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我来跟你们讲个故事:从前呐,我办了一个小学校,刚开办的时候,学生非常少,说起来也许你们不相信,你们猜,我们第一年有多少学生?只有十二个学生,十——二——个——可是现在那个学校,差不多有一千个学生了。咋们今天,我们学校也开学,虽然同学也很少……对了,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十一、十二,巧极了,也是十二个,可是我相信,再过几年呐,我们这个学校一定会办得更发达的!

 5 ) 牛逼的国产电影

"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自由恋爱,哪轮得到我们管啊?" "体罚已经落伍了。" "现在的社会名流都把欺骗当职业。" "只要一个人肯上进,学历也没什么重要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见得个个都有学问。"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等死。"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宝贵的是中年。" "一个人没有工作就没有快乐,他活一天就得尽一天的责任。" "你以为他们能代表年轻人吗?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人。" "你得狠心撕掉旧的,才能开始新的。"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奇怪的民族,把死看得那么重要,而不去讲究怎么好好活下去。"

"活人总比死人要紧。"

"我觉得我的生命才开始,就像我们刚出生的孩子一样。"

——————————————————————

不敢相信这些是68年前的电影中的台词。

向牛逼的国产电影致敬。

向那个牛逼的年代致敬。

 6 ) 《哀乐中年》佳句

1. 做父母的,有一天能用儿子的钱了,哪怕就是一块钱,也会让他高兴的。

2. 反正现在我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人家都说我好福气,其实是活受罪。

3. 其实你真应该出去做点事情,像你这样的年龄,学问有了,经验也够了,正是人生最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是不好好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4. 我老觉得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可宝贵的是中年。

5. 谁都叫我老太爷,今天居然有人叫我孩子。

6. 难道我还能叫你跟我结婚吗?——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一直希望有这么一天。

7. 难道我这个人还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吗?——你可爱的地方很多,你自己没发现罢了。

8. 你跟她说了?——说了。——她怎么样?——她答应跟我结婚了。

9. 她是一个没知识的女人,她的话怎么能听呢?——不单是她一个人呀,所有家里的人全都反对我们,他们说我们结婚的那一天,他们全体不来参加婚礼。——他们不来,你就觉得可耻吗?你错了,可耻的是他们自己。

10. 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

11. 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在我的面前不管是一片云、一条河、一颗树、一把土,我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12.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这么重要,而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

13. 我觉得我的生命刚开始,就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短评

石挥是演技最好的华人男演员没有之一

6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茕茕孑立中国浮世绘,恋恋情深电影皇帝曲。

1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无论思想还是技法,都是相当超前,找到李安的根了,看来也不完全是在小津那里,算是一点欣慰了,很早的年代,中国也有很好的电影。石挥和朗雄真是神似啊,只是他们之后,中国旧派父亲形象,我们还能指望谁?

12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穿过整个北京去看你。

13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1948,1948年啊!这部华语片放在现在看竟然一点也无违和感。阶层、面子、世俗人情,老夫少妻敢于反抗俗世却是追求真挚的爱情,甚者号称已过时的体罚方式。校长自有的豁达让人如沐春风,更爱刘敏华的热忱、独立和勇于追求爱情的态度(娶妻如此夫复何求)!上个世纪民国尚存的那些光辉,怎么在现在通通变味了呢?构图几乎都是平视角度,更为一种平和的表达。身份转化游刃有余,石挥这演技真的没话说。9.0

1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1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中年危机的解除,那么早就拍大叔爱萝莉了。石挥真是又帅演技又好的老男人,朱嘉琛长得好像俞飞鸿。

26分钟前
  • 闵思嘉
  • 力荐

石挥太好了。这部电影有那么几分像小津,但你又知道,有些东西是独属于它的,那股浓浓的上海市民气,仿佛张爱玲名言说的,“到底是上海人”。桑弧是1916年生人,三十三岁就拍出了这样的杰作,然后直到2004年去世,就再也没有拍出类似的电影。不堪细想,细想则悲哀入骨。

28分钟前
  • PooomBooom
  • 力荐

老夫少妻的爱情结合太进步了。说中国人只有青年和老年,没有中年,50多岁就要在家做起老太爷,中年该怎么活成为影片最关注的话题,对生活的关注在现在仍然有其意义。石挥自不必说,朱嘉琛也让人眼前一亮。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欣赏老校长的温文儒雅、乐观豁达、有家庭责任感又开明。导演最后让他找到一个天使,真是幸运

37分钟前
  • 燃烧的暹罗猫
  • 推荐

观赏性颇佳,中国式的人情世故都在里面了。最让人惊叹的是在那个年代导演桑弧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前卫的电影意识,主要反映在时空衔接上。第14分钟通过两次脚的抖动进行大的时空转场;第66分钟通过连续的几个快速横摇镜头完成转场。而通过声音转场在影片中用的较多也更有趣:第30分钟父亲说结婚不要找他做主婚人,下个镜头直接接结婚现场父亲做主婚人;第37分钟女儿和媳妇抱怨父亲还没回来叠化到父亲在学校;第87分钟父亲告诉儿子结婚对象是刘敏华直接接众人惊呼刘敏华;还通过收音机的广播声音勾连了三个时空。最有趣的尝试是第44分钟在父亲第二次退休演说的时候接一个儿子和媳妇相视一笑的中近景,这仿佛是大银幕前所有观众的自然反应。这些技巧即便放在今天也依旧不过时,五星推荐。

41分钟前
  • 德州没有巴黎
  • 力荐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只有青年和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中年最宝贵”“你以为他们是年轻人吗?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我们只关心死,很却很少关心怎么活”振聋发聩啊,影片之先瞻叹为观止;惜乎小学教员的地位和收入在半个多个世纪后仍未得到改善!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看到不少人说这电影放到今天都不过时,还是乐观了,这电影放到今天可能都不过审。

47分钟前
  • 深邃
  • 力荐

1949年的电影,观念却是21世纪的,所以,不要贸然断定,今人胜古人。

52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0615@影城 四星半。庆幸有事outing顺便看了这部。中国早年庶民伦理一挂集大成者,编导桑弧、主演石挥、朱嘉琛均近乎完美,通片流畅幽默,质朴成熟。两次直面大特写:“中年可贵,勿做未老先衰活死人”“国人重死轻生”的批判亦不违和,放在今天看仍有足够社会意义。

54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那时候他们说,体罚孩子已经过时了。

55分钟前
  • 付玲
  • 力荐

话剧皇帝石挥的神演技啊。

59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现在的电影有人家的思想觉悟吗,男演员有石挥会演戏吗,女演员有女主角漂亮吗,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观众朋友们注意了,种花养鱼玩邮票旅游可都是人家老太爷在家等死的玩意。

1小时前
  • 阿暖
  • 力荐

老夫少妻,超前之作,关注个体,叙事扎实。石挥的表演朴实自然,脱离了影戏腔调的束缚。阻碍婚姻自由的不是祖辈而是晚辈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我不怕死,我怕等死”,“中国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我们中国人真是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很重要,而并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1949年的电影,有人说这片的思想超前了70年,我想说,这片放在当下,依然是超前的(不但没前进,反而倒退了)。

1小时前
  • 陈哈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