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怎么了

剧情片英国,美国2011

主演:蒂尔达·斯文顿,约翰·C·赖利,埃兹拉·米勒,阿什莉·格拉西莫维奇,希博汗·法隆,Joseph Melendez,Leslie Lyles,Lauren Fox,Suzette Gunn

导演:琳恩·拉姆塞

 剧照

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2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3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4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5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6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3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4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5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6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7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8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19凯文怎么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6 12:24

详细剧情

伊娃(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饰)是一名梦想周游世界的职业女性,但突如其来的婚姻和意外的怀孕使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可是,她的牺牲换来的却只有失望。从小凯文(Jasper Newell 饰)就不是个令人省心的孩子,无休止的哭闹,对母亲的关怀无动于衷,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伊娃难免有些自暴自弃。很快,一个小女儿的诞生打破了僵局,遗憾的是,小姑娘天生失语,这悲惨经历更是让伊娃将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了她的身上。   成年后的凯文(埃兹拉·米勒 Ezra Miller 饰)与母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倒是和父亲颇为亲近,他爱好射箭,父亲便送了一副弓箭给他,没想到,正是这副弓箭带给了这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一次破灭性的打击。凯文到底怎么了?谁也无法回答,就连凯文自己,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也只能沉默以对。

 长篇影评

 1 ) 谁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潜意识!沟通!

母亲是最大的问题:母亲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儿子不正常,并放大自己对儿子无可奈何的感受。其实真的kevin他只是个小孩。
爸爸的问题:爸爸可算是神经大条,大条到认为儿子从来没有问题,这也让儿子从内心鄙视他的不敏感,认为爸爸最好哄骗。爸爸从来没有利用跟儿子良好的关系而跟他沟通母子关系。爸爸一直认为儿子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在老婆。即使如此,也从没有跟老婆沟通的想法,只是一锤子把老婆敲定:你需要看医生。潜意识里认为老婆无法沟通。
儿子的问题:儿子所有的问题就是他跟母亲一样太敏锐,太过于放大自己的内心感受。他敏锐地感知到母亲对自己的看法,他知道母亲不认可自己、觉得自己是个邪恶的不正常的人。并因此而怀恨在心。儿子的报复性做法就是:你越是觉得我不正常,我就越不正常给你看。——其实说到底还是想得到妈妈的认可,希望妈妈不要对自己有偏见。他所有的做法都是在吸引母亲的注意!他只是希望自己最在乎的人能够突然领悟并且屈膝,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就像妈妈不抱宝宝,宝宝就把玩具往地上摔是一个道理。在家里,儿子最在乎的就是妈妈,潜意识里一直希望妈妈能变成爸爸那样从来都认为自己正常。

 2 ) 沉闷的母子矛盾

从小凯文就不是个令人省心的孩子,无休止的哭闹,对母亲的关怀无动于衷。成年后的凯文与母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倒是和父亲颇为亲近,他爱好射箭,父亲便送了一副弓箭给他,没想到,正是这副弓箭带给了这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一次破灭性的打击。凯文到底怎么了?

非常激励冲突性很强的母子矛盾,又一部看完比较郁闷的片,Ezra Miller真是致力于演这种神经质少年嘛,不过他就是有这种邪魅的美感,他真的是演技挂啊,现在有点期待起《The Flash》了,但是18年还好远…啊他真的好美,气质出众 。

 3 )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s Mom

我没看过原著,以下单纯是看片的一些小想法。

第一遍顺着母亲Eva的视角看,也觉得这孩子存心跟自己作对,无法理解。可所有旁人对Eva的谴责和她最后那句”Why?”还是让我反问这世上真有无缘无故的恶么?重新在旁观的角度看Eva, 发现要谈Kevin, 得先谈她。

Eva热爱旅行。她出事前就在旅行社工作,之后也是在一家旅行社找了份活。在新家往房间里贴地图和旅游纪念品是她难得真心笑的一次。通过她的回忆,还可以看到她年轻时在西班牙西红柿节的疯狂和恋爱时的自由浪漫。但这一切被不期而至的Kevin改变了。她看着镜子里越来越圆的肚子,并不显得期待,当听见其它准妈妈们分享怀孕的兴奋,她甚至等不及逃离。孩子出生后,假笑哄不住大哭的婴儿,烦躁的她把车推到工地边,让电钻声盖过哭声寻求一刻解脱,过路人的目光都充满质疑。整个抚养Kevin的过程,几乎看不到她为人母的喜悦。母子间常呈现出无话可说的状态,两人一块儿出去,Eva一边做着尝试与儿子亲近的努力,一边又一副只想get it over with的模样。一次训斥Kevin时,她说”Mommy was happy before widdle Kevin came along, you know that? Now Mommy wakes up every morning and wishes she was in France.”这段回忆穿插在trick-or-treat扮鬼怪的小孩们越来越急促的敲门声中,对Eva的问责不言而喻。

所谓“意外怀孕怎么办”,让一个母亲没准备好甚至抵触的生命来到这世界合适么?这惩罚对双方都太过了,而故事里就更远不止双方了。Eva怀Celia的时候显然已经比当初准备充分多了,孩子出生后也像个正常母亲一样开心地抱在怀里逗。回想她刚生下Kevin的时候,孩子抱在爸爸怀里,她只是面无表情地呆坐在病床上。这大概也是她和两个孩子关系的缩影:和Celia是正常的母女关系,对Kevin她却始终不知所措。妹妹出生前的那段母子对话让人心痛。Kevin说”Just cause you’re used to something doesn’t mean you like it. You’re used to me.” Eva竟然都没反驳。难怪她说”I love you”儿子也不信吧。相比于儿子表面的逆反,她的冷暴力让我觉得更可怕。这么多年她在Kevin面前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却从来没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她看不懂儿子的逆反,也以为儿子觉察不出她的冷漠,可是小孩有什么不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Kevin生病是全片中母子关系最和谐的一段。平时Kevin对母爱的渴望表现得令人难以接受,生了病倒像个普通小孩一样赖在妈妈胸前听讲故事,连爸爸都不要了。Eva特开心地笑了,Kevin仰头盯着她就像看着一个暗恋许久的人一样。可病一好,倔强让人读不懂的Kevin又回来了。

整片中到处可见红色:番茄酱、苹果、蜡烛、油漆、体育馆的红色大门、和每次Eva低落时杯里的红酒。超市里她站在整排整排的番茄罐头前,不禁让人想到片头众人往她身上泼番茄酱的梦。红色在这片里就像是对她的谴责,让她一直在拼命洗刷油漆仿佛洗刷自己的内疚。




ps, 女王的演技是毋庸置疑了,让我惊喜的是那个演6到8岁Kevin的叫Jasper Newell的小演员,妹妹出生和生病那两场演得特别好,加上剧情的因素,他的Kevin是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

 4 ) 扭曲的亲密关系

没有直接曝光触目惊心的场景,全程用音乐和断续的特写镜头来营造紧张变态恶劣的心理状态,很成功,让观众细思恐极。🤢特别是小兔几尸体在下水道打碎机的暗示。。。男主角太帅了,有种诡谲的变态气质😍😍

父母的成熟与否对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影响重大,婴幼儿时期亲密关系的破损后天很难弥补。女主在儿子小时候就用一种嫌恶的态度面对他,甚至当着面对他说:“要不是因为你,我现在就在法国!”小孩子觉得自己被讨厌。

他不觉得母亲是喜欢他的,他认为母亲只是习惯有他。就像电影里他对母亲说:“习惯并不代表喜欢。”

他渴望母爱,但是他并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爱,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爱,说不定他觉得惹母亲生气让她对自己抓狂就是一种爱呢?他或许在母亲的怒视中获得了快感?这种对“爱”的曲解,也导致他后来对身边生命的藐视。他杀害他最疼他的父亲和对他言听计从的妹妹,杀害无辜的同学们,来惹恼他的母亲,是为什么?就像他在电影中说的,考满分这类破事并不能上新闻,而他要做一件能上新闻的,让所有人都注意到他的事。

他想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变得“重要”,变得“特别”。小凯文看到母亲在房间里很认真地贴大地图,凯文眼里全是不屑。妈妈说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变得特别,这是一种“个性”。小凯文用颜料水枪将妈妈的精心贴好的地图全喷上了颜料,在妈妈的怒视中说自己只是希望他们更特别一些。这是否意味着凯文在“吃醋”?母亲从没对待地图那样对待他,他希望自己“特别”。

最后他预感到母亲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母亲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他曾经以为自己知道,但现在他变的不确定了。

是不是曾经以为自己是憎恶母亲的?经过久呆监狱的静思和面对母亲坦诚不舍的眼神,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动机?开始觉得母亲在他做了这么多可怕的事情后仍旧坚持来探望他,这就是爱?

电影里穿插了太多片段,都像一种暗示。妈妈在凯文的房间里搜到一张写着“i love you”的cd碟,打开后里面是电脑病毒。为什么凯文总把“爱”设计为trick呢?到最后在体育馆里的射箭仪式,也像一种 trick。

说到底,是eva的“罪过”。事发的两年里,她也任打任骂地忍过了。

我是在一篇推文中偶然知道这部电影的,具体心理分析可以看看这篇推文://mp.weixin.qq.com/s/t_TOY2ofTYWLi7y_2uRSHA

虽然喜欢小朋友,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到“玩够”了才能决定有小孩。我常想,如果自己不够成熟,如果孩子被我当成累赘,那对小朋友,对自己的人生,都很不负责。

-------

最后再表白一下这个美颜小哥哥!😂😂

 5 ) 红——琳恩·拉姆塞的“叙事实验”

文/璐璐

没什么思路,写的比较随意。

为本片寻找一个合适的论点似乎是困难的,尤其像我这种不怎么会从剧作角度分析的人。事实上,这部电影实在讲了一个太简单的故事,一位梦想周游世界的成年女性伊娃遭受丧夫丧子之痛,从悲痛中走出不久又意外怀孕,于是她不得不放弃梦想做一个家庭主妇,而偏偏诞生下的孩子凯文是一个十分让人不省心的主儿,他和全世界作对,更和自己作对,这个家庭的成员关系十分紧张,成年后的凯文看似温和许多,实则变本加厉最后由于自己的过激行为进了监狱。故事到此结束。

不过我真的太想写一写这部电影了,一个原因是导演是我很喜欢的琳恩·拉姆塞,还有一个原因是凯文这个孩子能引起我很多共鸣吧,自闭倾向,社交障碍,可能带着一种变态的恋母情结,他的结局更像是他自己的愿望,进入监狱,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母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进阶版的我。还是英国导演能把成长的伤痛怕的这么真实。

Kevin

一般来说,红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充满活力的颜色,而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本片刚开场的红色是积极向上的红,这时候它代表着年轻女性对世界的向往,而越往后,随着她梦想的破灭,母子关系的越来越恶劣,红色逐渐代表着随意、无常,进而到情绪的大起大落,最终成为焦虑、躁动、外露和带有攻击性的武器,它时刻存在于画面中。

或是泼洒一片

或是安静地待在不起眼的地方

大到一个桌板、一面墙

小到一个气球、一支笔

总之充斥全片。虽然它没有参与叙事,但它时刻提醒我们,这是人物的情绪预示符号。其实是可以和配乐起到相同的作用的,也是推动情节的一个重要元素。

使用色彩这个元素的想法,非常具备实验精神,这也是导演琳恩·拉姆塞的拍片特点。在当今的世界影坛,她算特点突出的女导演之一,而相比于凌厉果敢的凯瑟琳·毕格罗,她的风格和细腻的凯莉·雷查德和安德里亚·阿诺德较为相似,不仅是主题的相似(都喜欢以情感创伤等为题),还有手法的相似。

雷查德善于堆积很小的情绪点从而做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温蒂和露茜

阿诺德则对视听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掌握力,尤其是单场环境元素的抓取和利用

做爱过程中不停闪烁的主光源,时而剪辑进一场里的小动作

本片的导演琳恩·拉姆塞,十分擅长利用各种环境细节对电影的主角内心进行外化,焦虑、惶恐、恐惧,她之前的《捕鼠者》和《默文·卡拉》都是如此,外化孩子的内心,外化自我封闭女孩的内心。而入围去年戛纳主竞赛的《你从未在此》更是将这一风格升级,直接把配乐单独作为叙事的一层,配乐就是主角的内心世界,反映他的情绪波动,他杀人、逃脱、思虑,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鼓点节奏和张弛感的配去描写。某种程度上,拉姆塞是雷查德和阿诺德的结合。

你从未在此

说到视听手段,本片的剪辑也是颇为亮眼的。整体上,两条线平行推进,一条讲原因,一条讲结果,时间一前一后,每段的内容也相互照应,最后汇聚在一起。不过导演在过程中使用了顺叙、倒叙和插叙等手法,只举一例,母亲刚出公司,被一个陌生女人莫名其妙地揍了一拳,插叙出现,紧接着的片段是悲剧的发生,这个揍她的女人被凯文射杀。她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忍受。悲剧的突然出现给观众带来一种错乱感,所以我们也能体验到角色的混乱状态,无助和无奈。剪辑也在制造迷离、眩晕的效果,比如把浸入水池中的脸剪辑在一起,好似分不开实则分的很开的母子,永远不能和解,再比如大量的使用交叉剪辑+诡异的音效+略微晃动的镜头,时刻提醒着荧屏外的我们,这里的人物已经到达了情绪崩溃的边缘,绝望感挥散不去。

红×1
红×2
红×3

其实色彩也可以看做一种对比,红色本就是暖色调里视觉冲击力较为强烈的一种,而本片的基调是压抑悲伤的,情感内核也是冰冷的,用暖去撞击冷,极具对比效果,有时还能制造间离,我们可以看到,本片的红色不仅出现在周遭的事物上,还会出现在人物身上。

Kevin

在经过对剧情的基本了解后,我们熟悉的冰冷人物会时而套上温暖的外衣,他们某种程度上被“陌生化”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琳恩·拉姆塞对间离效果好像也有自己的私人趣味在,比如在《你从未在此》里,画面是杀手行凶的录像,而背景乐是Rosie&theOriginals的Angel Baby,不仅是愉悦、优雅的氛围,连歌词都直白的在说“我爱你,你是个天使”,放在这里就是,这个杀手是天使,优雅的行凶。这和杀手的身份是两个极端。这种略带戏谑口吻的方法在她的其他作品里也有出现,总是会有一两处,配乐和人物的身份、所处的困境几乎没有放在一起的可能,但一旦出现,总会让人眼(耳)前一亮,这类奇妙的化学反应实为妙笔。当然,这也和导演有着很好的音乐品味不无关系。至少,她每次都能做到,用拥有最简单旋律的英文老歌去营造让人意想不到的氛围。

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片单里,有之后被不少影迷奉为神作的金棕榈影片《生命之树》,达内兄弟的现实主义杰作《单车少年》,戛纳宠儿阿基的新作《勒阿弗尔》,还有阿莫多瓦、锡兰、拉斯冯提尔、波尼洛、NWR等等实力颇强的大师名导同台竞技。或许《凯文怎么了》在这些影片里算不起眼的一部,但它终归是不同的。再看这部电影,发现它是可以更好的,导演琳恩·拉姆塞是很有上升空间的,果然在去年第70届戛纳电影节拿到了编剧大奖,也是对她能力的一种肯定,这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导演。

 6 ) 原罪少年

雌雄同体,迷人Boy。


一直很喜欢Ezra Miller,当然是从《壁花少年》开始。

我喜欢的少年分属两极,一极是卷毛Jesse(《社交网络》、《鱿鱼和鲸》)、Logan(《壁花少年》男主)、Michael(《歪小子斯科特》、《朱诺》男主)这类,他们敏感、聪明、热烈、直接、羞怯,会是非常有趣的男朋友。另一极就是Ezra。他酷狠、大胆、口无遮拦、品味很好,坏得恰到好处,是party animal,注意力焦点(即使是被恶搞),和永远的发光体。想了一下,大概只能与Johnny Deep年轻、叛逆又迷人的时期归为一类。他们是打破常规者,是你生活里的龙卷风。而且个性和荧幕形象十分吻合。

电影是需要忍着(可能是大量的)不适感才能看完的,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一个天生带有反社会人格的男孩的成长经历——他如何带着对母亲强烈的爱意和莫名的恨意,以杀掉自己的父亲和妹妹,然后在校园里射杀同学的方式惩罚她,让她在邻里唾弃中艰难谋生。

我不觉得对这对母子的关系作出种种严肃的探讨有多少现实意义。电影只阐述观点、现象,更多的是一副抽象的家庭相处模式,是为了审美意义上的存在。类似于“需知参差多态乃是生活的真相”。或者连这个故事都出自创作者的想象也未可知。

那么多人诉说和表达自己的童年阴影,原生家庭的问题带来的种种关系上的障碍。这几乎要成为文学、电影创作的一大主题。可反过来想想,要抚养一个几乎带着原生之恶的孩子,简直就是为人父母的噩梦。即使是带着女王气场的Tilda,也从齐刘海长发、热爱旅行、抽烟很酷、陷入爱情的文艺女青年,逐渐变成短发憔悴、麻木、冷漠、精疲力尽的母亲,直到Kevin犯罪后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了一个留着杂乱中短发、被摧毁、却未完全放弃抵抗的女人。她的痛苦、巨大的内耗,看得触目惊心。(女王的演技简直出神入化。)

这部电影,让一直以来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种种悲剧,几乎成为呼号的“为人父母,皆是罪过”观念,彻底反转。母亲当然也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她失去了青春、挚爱的丈夫和女儿,十几年无法接近Kevin,没有任何有效交流。难道可以说这种亲密关系带来的痛苦、麻木和冷漠滋养了Kevin作恶的动机,让他成为一个无法理解的少年犯?

Kevin入狱后母亲默默忍受邻居的咒骂、骚扰,房子被泼血色油漆、被猥琐的男同事肆意羞辱。即使是来自受害者家庭,这样的道德私刑和无尽的心理折磨,难道不是极其不公平的存在吗?这种道德私刑对我们而言又是何等熟悉,只是这一次,剧情反转让我看到了导演的深意,你看到的恶不一定是真实的。你以为的加害者,其实也是受害方。

如果你看完电影后深深厌恶Kevin,那恰好说明Ezra的表演多么出色。他精准地演绎了一个疯子、一个反社会人格罪犯,他与生俱来的仇恨,打烂一切的毁灭欲,在亲密关系里极尽所能地伤害母亲和很晚出生的妹妹,又以假象哄骗父亲,最绝的是被母亲撞到自慰时流露出来的凶狠、淫邪、挑逗、满不在乎的眼神……时不时让人渗出毛骨悚然的寒意。

这是一个无法拯救的原罪男孩,也是一段无法挽回、反思的家庭关系。

而所有这些细节,都出自一个19岁男孩的表演里,自然,流畅,信手拈来,如同这就是他的本体。男孩子戏路无可限量。

Ezra Miller,他是天生的异类。他是天生的表演者。他是人畜无害的反义词。他是颠倒众生的bad boy。迷人得一塌糊涂。

 短评

要是几年前我一定认为孩子有问题全都赖父母,但现在我倾向认为有些反社会人格就是天生的,是两性繁殖产生的无数变异中的一种。要是只因为父母没有打心眼里爱孩子(没施暴没虐待),孩子就变杀人魔的话,中国大地上还不得遍布杀人魔啊。另,本片的视听语言果然有其独特的风格。

7分钟前
  • 溯夜
  • 推荐

孩子不傻,你给他多少,都会还回来的。

11分钟前
  • 龙三
  • 力荐

不是所有的母亲都适合成为母亲。穿插剪辑增加了叙事的层次与背后观点的隐藏度,极富回味。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三星半。回来路上想起那个“专家教你如何报仇”的相册:当你有个儿子,你不好好教他。你就害了你全家。Tilda Swinton一贯好极,Ezra Miller还不错,Miller最后一场戏尤其好。Jonny Greenwood的配乐还不错,但也没惊艳么。

14分钟前
  • 苗儿
  • 推荐

很多细节能体现kevin变态的来源,不光是由于他出生时母亲未做好准备而导致的消极主因,儿子还遗传了他妈强硬而刻薄的性格;再加上多年来两人之间扭曲的爱,一系列事件导致了最后的爆发。

17分钟前
  • 野人生活
  • 力荐

Tilda Swinton也没做错什么,所以凯文到底怎么了,有人天生是恶魔吗?三个阶段儿子的演员都有点过头。

18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影片讲述了错位的爱的表达。爱的方式很重要,也许你觉得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应,但如果方式是错误的,对方也许根本没能感受到这份爱,爱便是徒劳,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蒂尔达贡献了层次丰富的表演,影片的剪辑凌厉,影响寓意到位。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声效的处理非常有味道,补充和放大了画外空间。

23分钟前
  • Yimeng BAI
  • 力荐

很多人都在说此片表达了错误的爱的方式会导致孩子变态。可能小说是那么写的,但电影一点都没看出来。整部电影里这孩子就一天生的彻头彻尾的反社会者、一小畜生啊!!电影告诉我们:叫你不避孕,自己活该了吧。Tilda的独脚戏,奥斯卡没提名估计是影片质量不佳的关系,但是铁娘子更烂好伐!

26分钟前
  • Miss桃樂絲
  • 还行

不到惊悚,悬疑很足。电影四处弥漫着让人紧张的、象征意义浓重的血红色:番茄、红漆、血液。Tilda Swinton虽然不再年轻,可表演却比以前更加出彩,真是用生命在演戏。三个阶段小男主均有不俗表现,观影时不自觉想到了《孤儿》/《浮生幻世》,自制字幕:http://bit.ly/ukeJf4

2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真搡心。本以为是从相反角度展开叙述的《大象》补遗篇,谁知却是个《约书亚》的升级版。这片子还没有像某些群众认为的那样神奇到必须动用上帝魔鬼啊、天意报应因果轮回啊来解释。只想说:孩子这东西,若不是真心爱他,不要生;没有做好准备,不要生。另外几段十面埋伏的琵琶声让人很出戏。

30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结尾妈妈问儿子why?其实在过程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两条相对平行的故事线,一条是悲剧的成因,另一条则是悲剧的影响。基本就是蒂尔达·斯文顿的个人秀,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处理得太粗暴,各种倒胃口的特写和随意的音乐,传达给观众非常不安的情绪,未必差,只是会觉得很不舒服。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孩子是最敏感的,大人的伪装一眼就会被识破。小男孩很爱他的母亲。他从小到大的一切叛逆都是希望她能多爱他一些。如果女主角之前能充分准备好身为人母的觉悟,如果小男孩能不那么洞悉他母亲的心理,能少点渴望她的爱,也许悲剧也就不会发生。总结,爱就是互相折磨。

36分钟前
  • madeline719
  • 力荐

可用于宣传计划生育

40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我们知道了凯文怎么了,可不知道凯文为什么这个样子.

4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Tilda Swinton的表演总是那么震撼人心,每当她出现在一部电影里,你总是想说那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影片镜头异常细腻,始终弥漫着迷幻的氛围,跨越几十年再现了一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悲剧。平行剪辑的现实部分悬疑味道浓重,直到最后和回忆重合的那一刻,一个伟大的女性,失败的母亲活了!★★★★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大象》九年后戛纳又见问题少年。残留的番茄,霓虹中缠绵,溢出的果酱,箭头的血痕,处处是惊心的红。不安的手指特写,妹妹失去眼球,凯文大嚼荔枝,镜头虚焦与非线性叙事,诡异的配乐,迷离而压抑。当然还有蒂尔达斯文顿一对怅然的瞳,天生的心理惊悚胚子。

4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这片子的演员、剧情、叙事、摄影都太妖了。拍得避重就轻、似是而非,也没有给你解答,这就是编剧在偷懒!中产阶级家教+反社会恋母各打50大板。(从哪儿找了这么个大腮帮小朋友演Ezra小时候的啊,笑死我了。

52分钟前
  • Rebel Scum
  • 推荐

三线叙述18年。。生子是女人人生中最大悬疑!少年极美,妇人极苦。

57分钟前
  • 于是
  • 推荐

出色的心理惊悚片,破碎的时间线犹如一个巨大的红色漩涡,将观众卷入最后的血色悲剧中。诡异的插曲和配乐与影片基调形成强烈反差却更显绝望压抑,摄影和音效剪辑也是亮点,很喜欢最后草坪上那场戏。斯温顿非常出色,将这个极其普通的母亲角色诠释得精彩纷呈。小男孩也很惊艳啊。

59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这到底前世作了多少孽才生出这么个极品儿子……

60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