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计划

综艺大陆2022

主演:姜思达

导演:姜思达

 剧照

DV计划 剧照 NO.1DV计划 剧照 NO.2DV计划 剧照 NO.3DV计划 剧照 NO.4DV计划 剧照 NO.5DV计划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7-24 02:36

详细剧情

《DV计划》由姜思达发起,以周为更新频率,只持一台DV为摄录设备。我们寻找这个时代里的关键人物与关键现象,尽可能展开更具深度的对话,追求事件的另一种面相,抵达真实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20230101/

Patti这集是我第一次完整看的DV计划视频版,其实是很简单的一小时,来回的问题不多,但是听着两位的对话,感觉还是蛮疗愈的。

2022是失去的一年,有太多不解在问自己和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人总是会离开?为什么自己无法接受离别?为什么始终活得如此孤独?为什么欺骗自己?为什么爱会改变?为什么生活动荡而不确定?为什么我没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我到底要怎么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们有他们的答案,但我总是想不明白,我只是在忍受情绪的痛苦,然后逼自己接受。我曾经也相信和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可是现在的心像被海怪吃掉了,快乐也慢慢不是从前饱足的快乐了,是知道眼前的宁静都是有时限的,是明白快乐都是自己硬挤出来的,是上一秒可以笑着跟人说话,下一秒就会面无表情了。一切好像都是因为身边没有那个人了,所以一切都失去意义了。Patti说在父母、兄弟、丈夫、小狗都相继走了之后,她依然相信每一天是会有美妙的事情发生的。她遥远地告诉我失去是人类恒有的必须面对的问题。她的失去比我更巨大,并这样度过了二十年。此刻我不想再教训自己,不想再给自己加油打气,也许就是需要时间,也许就是要这样靠近相似的人,汲取一点点力量。

年轻的Patti说她不恐惧一切,除了恐惧本身。因为恐惧摧毁想象力。可我是一个常常恐惧的人,我恐惧失败,恐惧无意义,恐惧自我可能面临的怀疑,恐惧失去,恐惧一无所有的未来,恐惧脆弱的自己。我因此浪费了好多时间。勇敢对我来说是一个好困难的命题。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行动是一件我活了二十多年都没有认真践行过的事情。大家说喜欢我其实我都很怀疑。我尝试找心理咨询师可是还没真正开始就被我结束了——我交出了一部分自己,然后我担心自己因此被讨厌。在一些时刻感觉自由,但是这自由来去如飞。

按理说应该有一个结尾,比如希望自己能像Patti所说的尽量强大自己的内心,或者像只有十天的生命那样活着。听到的当下被激励到了,但我不知道这份激励能持续多久,只能说努力朝着这样好的方向走,然后我们只能边走边看。

希望明年的今天会有一些答案吧?或者是一些不一样的答案。一直记得DV计划采郭采洁时的一句话,很漂亮,像一闪而过的猫尾巴。

“多么漫长的一次奔跑,直到一刻发现夜晚是永远穿越不完的。”

 2 ) 关于金靖和姜思达的dv计划

认真看完了金靖的那一期。 之所以先看她的是因为 她是我的条件所能幻想到的关于成功的素材---外表不算出众,但却在热闹的娱乐圈拥有着这么多的赞美。她让我感觉我离那个点距离很近,也是我这样渴望目光和注意的人所能接近的最好的模板。 但是在这个视频里,一个小时,金靖的光芒没有因为她的暴露而暗淡下去,而是一种与你与我一样的另一种光芒闪耀了起来。不同于聚光灯下的“你怎么理解喜剧?”而是----我们都一样,在生活的经历中不断自省,不断改变,不断发现在伤害,在被伤害。我们追寻着真理,寻找着答案。 很高兴金靖处于现在这样高兴快乐的状态下,我也一样。虽然我们心中都还装着一些不甘与渴望。她也许还有着关于情景喜剧的梦,我也还有着关于未来美丽样子和生活的梦。她也许渴望和谷爱凌一样,我也渴望早日找到自己的那个方向。但现状我们是满意的,有自己的休息时间,该干事的时候就干事。这也许就足够了。 最后真的很喜欢姜思达和金靖的关系。不管彼此一年见几次,发不发消息,都有着对彼此最好的信任感--我觉得你很好 也希望你好。

 3 ) 姜思达与金婧的对话——点醒正是处于迷茫阶段的我

金婧说觉得大家很热闹,很喧哗,但就是不亲近,我们似乎失去了表现真实的能力,,的确,因为交心真的很累。我也是一个完全控制不好尺度的人,每次交完心都会觉得累的不行,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后来有段时间就变得十分极端,要么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要么完全的只照顾自己的感受。其实我们是需要去调整这种状态的,怎么更好的跟他人相处,也许是我内心不够强大所以做不到与人坦诚相待,因为内在的东西太少所以总是畏畏缩缩的,这样只会把想要与你亲近的人拒之千里,伤害他人也被他人伤害吧。

关于梦想,如果有一些很实际很确切的目标,那还好说,但你要说一些比较虚的东西,而且那些虚的标准还只是在你的心理,别人就很难给你帮助,这只能是一个不断向内探寻的过程,只有靠自己努力,有没有收获也只有自己清楚。有时候我其实并不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件十分确切的事情要做,但我没有,因为我想要的永远都很虚,也许就是想追求一个向上的状态,这个时候其实给自己安一个确切的梦,去做就好了,我的思维里就是缺少了一些付之行动的动力,如果我不去做我肯定会更迷茫,二十几岁确实需要一个梦想,如果有一个确切的目标让我觉得更容易接触,捡起来更顺手,那我就去做,至少比做其他的好吧,我应该有个为之奋斗的方向,哪怕后来发现不适合,也是可以改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有一段时间,我一度否定自己,丢失了自我,盲目的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作比较,甚至想要成为另一个人,会怀疑自己的某种特性,后来反应过来,其实所谓的有个性就是做自己,而不是学习如何变成那个有个性的人,我应该就是我自己,哪怕我的个性并不凸显,也不张扬,但那就是一种个性,认真做自己的时候魅力会自然而然的溢出来。有时候我们会想要成为某个人,这种心理很正常,是向上的,我们应该有崇拜,但那不应该是复刻和照搬。其实大多数时候我是不在意别人对我的定义和看法的,我更在乎我是不是一个让自己认可的人,有时候会有种傲慢的心理,就是我不是那种用手段去生活的人,我不相信那些方式能够攫取一个想象的成功,会觉得,我认真努力,天赋也不差,为什么需要那些东西。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吸收外界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养料的过程,不能说好坏,都是有用的,脚踏实地的去感受就好,不要停止思考就好。大多数时候我认为,那怕这段时间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就,但我添了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这样的生活就是充实且有意义的。总之我是在不断自省的,我的人生目标就是不断探索这个世界和自我,在我还没有能力看清这个世界之前,就先学会审判自己吧。就像《小王子》中的国王对小王子说:“你可以审判自己,这是最难的。审判自己要比审判别人难得多。如果你能正确地审判自己,那你就是真正的聪明人。”

吾日三省吾身是很好的美德,也应该是我毕生所追求的,也许我们总有一天会变成那种不听取任何意见的老顽固,但尽可能的推迟那天的到来吧。再者,不能将这种自省变成了焦虑的源泉,评价自己跟评价别人是一样的,需要客观,自省最终的目的是更了解当下的自己,因为人都是阶段性的存在,所以时常思考只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当下的自己,而不是为了让自己自卑和焦虑的。

我想要变成一个,对自己的能力有无敌的自信的人,自己是完全不可替代的,自信洒脱的状态,灵魂是有张力的,所以我不一定是要中庸的圆润的,可以完全表达真我,一定是随心的随性的,我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4 ) 【随手截屏】姜思达的DV计划,好看!

Preclude:

拿着DV晃悠悠地拍全程、最少的剪辑、最多的原汁原味,长视频的魅力就是这样的,带人缓缓进入、静静聆听,最后影响力也更持久。

公众号原文🔗

DV计划的其中的两集我觉得异常好看。

分别是 EP02 对话张之琪(随机波动主播);EP06 对话金靖(喜剧女王):

我用一些截屏再提炼了一些点,分享要点如下:

◍ 摆脱了男性凝视,然后呢?

◍ 女生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 我很迷茫,可以吗?

◍ 怎样才能不焦虑、不恐慌?

01

是谁决定了什么是好看?

“媚男” 两个字,放在现在的场域里通常代表着一种指责。甚至主要是来自同性的指责。之琪说,“媚男” 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概念,它代表了一种现象是陈旧的与新的价值观的共存状态。

(好奇之琪的书架上书)

陈旧,在于这依旧是针对女性的道德审判和枷锁;

而新意,则是现在大家对于 “男性凝视” 已有所警惕,但问题是,我们给不出一条可实现的其他路径。—— 这一矛盾我觉得不止发生在这么一件事情上,而是弥散在所有当今的社会事件上的。

之琪说的矛盾,其实发生在很多事情上

这是一个吊诡,我们发现没有办法去脱离男性凝视聊审美。它很多时候是一种体制性的、弥散开来的规训。但问题是,类似审美这种多元、混杂且累积下来的东西,我们为何要去谈论让它如何脱离另一种更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呢?

正如大家喜欢说 “美,是不设限的。” 这其实是一个病句。因为没有东西是不设限的,除非它不存在。

就好像,现在不少人都会讨论婚姻制度的存在,并不能够对女性进行保障、也没有办法提供真正的安全感,但我们有其他更好地、可供选择的方式吗?

是没有的。

所以我理解一下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是不是就在探寻这样一条新的路径 —— 类似于自己定义什么是好看的、自己选择自认有安全感和保障的生活方式?

02

谁才能给我们安全感?

(我搜了下b站,这一期是没有的…)

谈及安全感,之琪也提到了现在女性普遍都觉得自己在生活中缺乏一份保护机制。

当面对一些别人精心设下的陷阱(例如约会时偷偷下药)、被他人利用权力打压控制(权力不平等的亲密关系剥削,参照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很多时候女性感觉自己是很无力的。女性所付出的代价会比男性多得多,后者则更容易全身而退。

但女性,也不是天生都是 “女性主义者” 的,甚至在代际文化的浸淫之下,女性在成为女性主义之前,可能先要战胜的自己的 “厌女” 倾向。

所以女性自身的进步,也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在如今的制度之下、普遍的歧视存在的前提下,改变并不容易,但很值得。

然再从改变衍生出去,什么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呢?

当我们没那么渴望通过被别人爱来证明自己,不再把被爱当作自我价值的标准,不为取悦任何人而存在,是否就证明了独立和内心强大?

之琪说,“不取悦任何人只为自己开心,其实是不存在的。”

我也这么认为。单一的划定什么就是不对的、什么一定是对的,才是狭隘 —— 正如平庸也是多元化的一种,不去定义,大概才是真正的多元吧。

说到多元,有趣的是,姜思达与之琪对话的这一期《媚男指控或是厌女文化的新衣》在 b 站上已经消失了。

03

真诚地接受自己的迷茫

金靖这一期,比想象中还要好看。

好看在于真诚。她和姜思达的聊天,虽不像之前的之琪那么 “文本化” 或深刻,但显得特别轻松,每一句话仿佛都发自内心。

金靖的敏感和自省,放在她自己突然的 “爆红” 面前,显得特别有故事性。

就连抹眼泪都很可爱的金靖

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是在参加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后,她开始为自己曾经的 “傲慢” 跟身边人道歉。其中有一个小助理,接到她道歉电话的时候,大哭道 “我一直记得你当初给我打分,给我打 65 分…”

金靖说:“我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我给别人打分?!”

“姐跟你说一件事,以后不论你遇见任何人,不管 TA 是谁,一旦 TA 给你打分,你就一个巴掌拍在 TA 的脸上,说‘你给自己打几分!?’”

在聊到一些人生的大课题时,金靖和思达所展现的茫然,几乎和每个普通人都一样。

金靖说:“我只想做一个平凡人。”

思达说:“我只想做一个好人。”

然而他们一个一点都不平凡,一个在旁人眼里有点格格不入。

金靖的迷茫特别真实(也特别日剧)

金靖说:一开始我想做一个独立、高知女性。后来我又听别人说做平凡人也不错。于是我学习要做一个平凡的人、努力生活。接下来又接收到一套理论说,你是幸运的,你要做一个谦卑的人。于是我决定承认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后来又听到说努力才是值得推崇的。前两天听到罗翔说,“如果一个人觉得自 a 己成功,都是努力换来的,你就是一种傲慢”。于是我就一直变一直变,但有什么目标我并不知道。

人,是不是可以没有梦想?

就假如我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可不可以?

假如我们认真、努力,但理由不是大家所谓的标准答案的 “梦想”,是不是也可行?

我觉得,这一期的内容看完,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

04

不焦虑的人,在忙什么呢?

姜思达在和之琪聊的那期节目的最后说:“不焦虑的人,是很少会去忙着给别人上课的。因为 TA 都在忙着过自己的日子。”

这个话题是他们聊到现在的舆论世界里,普遍都呈现一种对别人的 “私德” 要求过于泛化的状态,大家都特别容易去要求、审判别人,其实是一种通过踩踏别人与自己不同的选择来捍卫自己走的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其背后映射出的是巨大的恐惧感。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特别好。确实,现在整个社会都透露出一种巨大的焦虑和恐惧感。

而像金靖这样如此善于反省的个体,则活在一种惴惴不安之中。正如思达所形容的,“我觉得你身上仿佛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但好在金靖又是生性乐观的,她说 “我用最小的损失,获得了最大的教训。”

这大概是我喜欢这期内容的最大原因,一个懂得自省且乐观的,确实是一个幸运儿。

姜思达说,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一想王家卫这句话:“我们这种人保持心情好的方法就是出现问题第一个怪世界”。

是的,想要成为一个不焦虑的人的第一步就是,去忙着过自己的日子;然后出现问题的时候,先乐观地自省一下,再去怪一下世界!

最后

观看 DV 计划时,我总觉得姜思达会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咨询师。

我曾经看过他一个采访别人的视频,当采访对象滔滔不绝地搬出一大堆相对比较迂腐的、关于女性的观点时,思达脸上露出的明显是不同意但悠悠的表情:“你这样一说,让我觉得做女孩子好辛苦哦!” 这句话,是真的绵中带刚。

这几期的节目,当思达想表达一个不同的观点的时候,他会说:“我在这里稍微抬一个小杠。”

当采访对象情绪浓度到一定地方的时候,他会用隐喻:“我感觉你身上压着一块石头。”

共情能力,绝佳。同时,也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感。

最后,思达在采访时问的几个问题,也很值得我们自己思考:

◍ 近五年你有什么遗憾吗

◍ 如果让你回到过去经历过的最开心的一天,你会选择哪一天?

◍ 那如果回到过去能改变一件事情,你会选择哪一天?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蜜桃花栗鼠)

 5 ) “爱是爱消失的过程。”

最近工作和生活上都不太顺心,我又开始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沉静下来,退回我认为安全的小世界里,慢慢思考,慢慢整理情绪。

倪姐是最初的缓冲地带,关于她写的东西,我不能说倒背如流,但也差不多了。

和姜思达是去年在播客重逢的。他还是我2017年时在奇葩说喜欢的样子,风趣、幽默、机敏。后来他做了DV计划,我最近陆陆续续看了几期,秃九、金靖、晚晚、之琪、张本煜。除了那些风趣和机敏,思达还有一种柔软的强大的共情能力。他好温柔,也好珍贵。

这次开始看DV计划也是源于和秃九的那期关于“爱无能”。

“最重要的东西就还是想象。”

“对方不是爱无能,或许你不是那个对的人。”

“你没法选你到底喜欢上什么样的人,爱上什么样的人。”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认识了Y。

是的,没错,我也开始相亲了。

Y和别人不太一样,他很周到、得体,不会说一些让人尴尬或接不上来的话,也不会用那些很直男的小表情。总体来说,我觉得他还是偏成熟的。虽然在后来也见识到了他情绪化的、孩子气的、冷漠的、真实的那一面,但那就是之后的故事了。

总之爱情故事的开始都差不多,你被对方身上的某种气质吸引。

对于我来说,Y有和我相似的成长轨迹、同样的敏感细腻的性格、类似的工作性质和生活阶段,甚至还有相合的生肖和星座。当然我被他吸引的远远不止这些,Y笑起来格外阳光开朗,有着治愈人的力量;Y社交能力很强,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小小社恐的我;Y对无论穿衣还是生活品质都有追求有趣味有审美,暗暗相符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最隐秘的审美。

或者,我更想说的是,Y身上有时候那种脆弱的,像被雨淋湿的小狗狗那样的气质,打动了我。

当然了我知道,心疼一个男人是一个女人完蛋的开始。

所有爱情故事的发展也差不多。

我们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段时光。东舍陕菜、夜游曲江、奥体中心、骊山晚照、大雁塔广场和大唐不夜城,看过好多场电影,吃了很多顿饭,去了很多地方,喝了很多杯咖啡,听过很多首歌,划过船,收到花。是真的很开心过,也是真的爱情(起码对于我来说)。

我甚至和Y分享了我所有社交平台的账号,冒着不再更新的风险。我真的以为我找到了可以谈论这些的人。用soul mate这个词好像太俗套了,但好像真的是这样。

Y说我特别,说从来没见过我这种类型的女生,“所以为什么不能试试呢?”。

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呀。

可后来才发现,其实特别也没什么用,大家还是更喜欢温柔的人。

后面就是剧情急转直下、一泻千里。

最后,分开的时候,Y都算体面,虽然这种体面最终也变成了更冷漠锋利的刀锋。

好在我对自己诚实,自始至终也没有骗自己。

他不爱我。

当后来喝到头重脚轻、天旋地转的时候,我也无比清晰地知道,他不爱我。我被自己对自己的诚实惊醒,当然这中间也混合了心疼:即便喝多了,我也不愿意骗自己。

虽然我确实对Y怀有过深刻的爱情。

But love is the process of love disappearing. 即便我不想告别,也说了再见。

 6 ) 晚晚的访谈的结尾终于让我看到的她的思考

其实1小时多的访谈的前50多分钟,晚晚都处于那种她习惯的面对刁难的防备状态,话题始终集中在各种奋力解释黑点(找借口)和尬推自己一些自以为的优点(连小虫子都不杀是什么鬼)。令我没想到的是话题的真正深入发生在50多分钟的时候的室内的对话。晚晚说,小的时候当别的女生嫉妒我,我听了会特别高兴,我会进一步给别人施加压力,别人越因为我优秀/过得好而讨厌我/憎恨我,我越高兴。后来,别人都开始讨厌我了,我发现我以为那是我想要的,但其实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发现我不是个擅长在互联网上与人沟通的人,所以我也在学习,学习如何在网上与人沟通。在这里,我听到了她的反思、她的自我审视,而且自我审视的很准确。这其实很可贵。narcissists 所做不到的事情就是自我审视,他们永远都认为自己无懈可击。准确的自我审视可以带来变化与成长。这段话让我看到一个不是narcissist 的晚晚,如果她能够准确的自我审视,那么她是可沟通的,她可能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成长过程,虽然可能曾经有各种问题,但是可能改变并越来越好。这段话打开了这些可能。

我觉得姜思达能采访到这一点还蛮厉害,之前晚晚还参加过很多主持人的采访(鲁豫,王屹芝之类的),但晚晚说出口的话基本停留在非常肤浅的series of very bad PR moves(这次访谈的大部分内容同样也是)。而只有姜思达可以让晚晚在聊快1小时后终于放开自己,说出这样的自我审视,在可能被拿来攻击的处境下真情实感地谈自己vulnerable 的一面,那尽管她可能在前段说了很多公关不利的话,我还是觉得这段采访挺成功的吧。

 短评

他太幸运了,有足够商业的人顶着商业的部分,给他设法保全自己核心的机会,当然他也不让人失望。就是,就是太幸运了。再来就是勇敢,如何能啥都说但又不羞耻不悔恨,被大家柔软地接受,近乎宠的爱着。做不剪辑的东西如果没有对暴露有偏爱,那就是太自信了。确实很厉害,天赋。

10分钟前
  • 方青
  • 推荐

“只要你在做,你就在抵抗消失”。谢谢你,姜思达。

14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

晚晚这一集想不笑都很难

16分钟前
  • 欠扁女孩
  • 还行

是我喜欢的 “松弛的氛围 偶尔的嬉笑 在交流中某些思维的碰撞 ” 两个亲近的人都不能全部了解对方,更别谈大千世界网络众生如何通过只言片语解析别人的生活。我们需要慢下来,各种意义的慢下来。

1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为数不多一个多小时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纯粹随意聊天也看得津津有味的视频。特别喜欢媚男指控那一期,和男朋友一起看,时不时就暂停然后激烈讨论,就像我们也参与进了视频一样,变成了四个人的聊天。

20分钟前
  • 迟夏
  • 力荐

思达在播客里也表达过,要发声,如果你明知自己的话是对的、是进步的,那就应该发声。如果我们把公共话语的平台让渡给那些人和那些声音,那我们就永远无法听到正常人和同路人在哪里。那么,《DV计划》就在做这件事。

24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DV计划: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41551 —— 1.黄觉说他年轻时“哈英”喜欢Radiohead、Oasis、Blur… 2.郭采洁:……为什么你们都不会自己去找东西吃?为什么你要吃的东西都是别人给你端上来的或者是二手的?就比如说像一部电影的快剪,那叫什么(一分钟看完)对,一分钟看完,一分钟看完有意思吗?…… 3.挺久没听 Click#15 的歌了,看了姜思达与Ricky的访谈才知道杨策已退出 Click#15 了;……

2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太喜欢Ricky这期了

31分钟前
  • 热心市民张曼玉
  • 力荐

难得能看见活人做节目。真的,活人。不是机器,不是宣传委员,不是疯子。

32分钟前
  • ftpftf
  • 力荐

好好。记得以前那种棚内录的访谈节目,尤其嘉宾是发生了一个大新闻事件以后接受采访的明星。带着期待去看了以后,根本就在问一些不痛不痒的、泛泛的问题,对于大家好奇的问题避而不谈,真的很无趣。我觉得这是传统媒体衰落而自媒体崛起的一个原因,大家希望真诚期待真诚,更希望公众人物直面自我,采访者去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大家都变得真实且追求一些什么了。

3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姜思达是天才//补完《仅三天可见》后来补一句 姜思达的采访能力在这一两年里简直是质的飞跃 虽然在三天可见里已经够直击和深远 但不论是受制作方局限还是自己的局限 发问总还是像打直球 把“真实的对方”当成利益在挖掘 但在《DV计划》里 访谈不再是访谈 而是一个看似平常的谈天对话 看似毫无压力 却让一个人放下所有戒备并且把所有的自己掏出来放在姜思达手上 好像是真诚 我在姜思达身上看到的真诚总比别的媒体人多些 才会如此吧

39分钟前
  • 三价拿铁
  • 力荐

美神出品必属精品。

43分钟前
  • 柔软岛
  • 力荐

姜思达这采访水平又升级了。Ricky太敢说了哈哈哈哈笑死,很真诚很透明

47分钟前
  • 无人应答
  • 力荐

思考很累,直击心灵很累,对对此还有好奇心的人瑞思拜(中性)。人性不值得端详,所以不想再深入了解任何一个人,也不再想被任何人深入了解。

51分钟前
  • mean
  • 推荐

我真的很喜欢姜思达 晚学诚不欺我 我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脑袋空空还爱硬装哈哈哈哈哈

52分钟前
  • 力荐

难得的真诚一面

55分钟前
  • 海角七号
  • 推荐

王大卫

58分钟前
  • JERRRRY
  • 力荐

真诚交流,温柔叩问

59分钟前
  • 自适应的螃蟹
  • 推荐

也许在日益繁杂的节目限制下,独立制作是另一种出路。我们得以平静的思考,得以喘息。但观看每一集里的人,我都提醒自己不能仅用对话来构建这个未曾接触过的个体。人是百态的,这是我从这个节目里所看到的。

1小时前
  • 荡麦
  • 推荐

短视频当道多年,思达却做越来越长的视频了,采访的嘉宾都是有“争议”的,但同时也是真实的,还是那句,要学会沉下心思考再发言

1小时前
  • 无名氏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