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

综艺大陆2011

主演:何炅,李湘,张丹丹

导演:内详

 剧照

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2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3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4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5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6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3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4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5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6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7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8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19背后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1

详细剧情

  《背后的故事》是湖南卫视访谈性节目,湖南卫视第二代电视产品,是一档感动多数人的大型故事性情感类节目,主要是挖掘众明星光鲜亮丽背后触动心灵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21集21天

每天一集,除了介绍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这一集,21集用了21天看完(20220518-20220607)。每集重点介绍一位艺术家(画家或是雕刻家)的一件代表作品,不仅详细分析了这件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理念、所沿袭的艺术脉络、所依据的时代背景等,还介绍了该作品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

有的杰作饱经沧桑,被辗转迁移至不同地方保存,甚至遭到人为破坏——被分割成三个部分且其弧形的顶端可能被截去了(《圣罗马诺之战》),被刀割损(《镜前维纳斯》),任由其日晒雨淋(《大卫像》)——最命运多舛的恐怕是《夜巡》,它曾被刀划、被酸泼、被水泡,还惨遭裁剪;有的作品则幸运地留在了诞生地,完好无损地供后人欣赏。

尽管每件作品所遭受的境遇不同,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作为传世之作,它们都在现代被再创作、被娱乐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的图像早已被媒体广泛传播,成为诸多文化周边的蓝本,为其版权持有者创造出巨额利润,甚至被改编/再创作成舞台剧、芭蕾、摄影作品、园艺、陶瓷等。不可避免的是,它们被曲解、被滥用、仅以作品的局部示人,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其原作可能可以给观者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与艺术享受。

通过观看这系列纪录片,不仅对于这些名作有了全新的体会,也对于其创作者生平、他创作的其他作品和他所处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难以忽视的一点是,22位艺术家都是男性,且本系列介绍的不少作品与性有着或强或弱的关联,两性的话语权之多少可见一斑。

有趣的是,不少杰作其实并非孤品(或者说创作者及作品版权继承者曾创作出/翻制出类似的作品)。比如《煎饼磨坊的舞会》(雷诺阿)实际上有一大一小两件,《呐喊》(蒙克)有105个版本(当然仅为雷同,各版本是各有千秋的),《向日葵》(梵高)共有十一件(我们所熟知的那件事第八幅),《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作为版画更是被印刷至色版都磨损了……画作尚且如此,雕刻作品就更逃不出这样的命运了,《吻》(罗丹)有几百座之多,《十四岁的芭蕾舞者》(德加)虽然在德加在世时一直跟随着艺术家,却在其过世后版权被出售,翻制了28件青铜制品(原作为蜡制)。

我个人觉得收获最多的倒是几集对几件我已熟知的作品的介绍——《草地上的午餐》之所以惊世骇俗是因为不再借传统神话题材画裸女;《十四岁的芭蕾舞者》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蕴藏着古埃及雕像的影子,还挑战了年轻人应该富有魅力的观点;《向日葵》尽管是一件印象派作品却充满着荷兰艺术的阳刚之气;《煎饼磨坊的舞会》描绘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轻松愉快的蒙马特高地;《神奈川冲浪里》早于碎形理论提出150年,描绘出了海浪的碎形,画面有折叠的空间感显示画家受到了西方透视法的影响……

20220612(21天看:20220518-20220607,1天写影评)

 2 ) 关于在大中国观看大师作品机会的局限性。这组秘密很有用处。

       首先现在的摄像效果相对于画册,近视眼球的效果更加明显。尤其是印象派,不看原画几乎是很难很难感受到作品张力。
    还有一点值得推荐的是,这组剧集不仅限是科普业余爱好者,里面也会有一个专业上的问题。比方惠斯勒《画家的母亲肖像
》的作画手段(虽然很少但帮助也许不小)。

 3 ) 目录

XXXX:http://www.verycd.com/topics/407889/

2001年至2006年的集数被重组为7张DVD:

第一只DVD名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 Masterpieces"),介绍文艺复兴时代的四幅画: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春》(La Primavera)
保罗·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列奥那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弗兰西斯卡的彼埃罗(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基督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第二只DVD名为〈巴洛克时期〉("Seventeenth Century Masters"),介绍17世纪(即巴洛克时期)的三幅画:
林布兰的《夜巡》(The Night Watch)
杨·维梅尔的《绘画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
迪亚哥·委拉斯盖兹的《镜前的维纳斯》(The Rokeby Venus)

第三只DVD名为〈浪漫主义〉("Masterpieces 1800-1850"),介绍19世纪前半叶(即浪漫主义年代)的三幅画:
弗朗西斯科·哥雅的《1808年5月3日》 (The Third of May 1808)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The Great Wave)

第四只DVD名为〈表现主义〉("Masterpieces 1851-1900"),介绍19世纪后半叶(即表现主义年代)的三幅画:
爱德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
詹姆斯·马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惠斯勒的母亲》(Whistler's Mother)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The Scream)

第五只DVD名为〈印象派与后印象派〉("Impressionism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s"),介绍三幅属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画:
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Bal au moulin de la Galette, Montmartre)
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Sunflowers)
乔治·秀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第六只DVD名为〈超现实主义〉("Masterpie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介绍20世纪三幅属超现实主义的画:
巴勃罗·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古斯塔夫·克林姆的《吻》(The Kiss)
萨尔瓦多·达利的《十字若望的基督》(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

第七只DVD名为〈雕塑艺术〉(Masterpieces of Sculpture),介绍三件名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David)
艾德嘉·德加的《十四岁的芭蕾舞者》(La Petite Danseuse de Quatorze Ans)
奥古斯特·罗丹的《吻》(The Kiss)



2006年12月,BBC播放新的一季,名为The Private Life of a Christmas Masterpiece,介绍的三幅画均以耶诞节为主题:
扬·范·艾克的《天使报喜》(Annunciation)
老布勒哲尔的《伯利恒调查》(Census At Bethlehem)
保罗·高更的《降生》(Te tamari no atua/Nativity)


2009年4月11日,复活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n Easter Masterpiece"
卡拉瓦乔的《耶稣被捕》(The Taking of Christ)
2009年12月25日,耶诞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 Christmas Masterpiece"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神秘的诞生》(The Mystical Nativity)
2010年4月3日,复活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n Easter Masterpiece"
罗吉尔·凡·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基督落架图》(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


摘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名作背後

 4 ) Le Primavera 春 笔记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1/21 Le Primavera 春
一副Botticelli的画作,结合了神话的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突破性创作。

画面正中的维纳斯,上方的丘比特为那个时代画作中务必体现的母子形象,翩翩起舞的美慧三女神则成为画面的主视线,她们姿态美丽,身上的轻纱飘起。画面的左侧是美少年信使,右侧则展现了暴力事件的发生,西风强暴森林女神,女神转而成为幸福新娘。此外,画面中的植被花朵基本结合了四季常见的代表,人物身处的桔子林,新娘手中的康乃馨,头发里的玫瑰,森林女神嘴中的冬青,每一个植物都有着引申意。


学者们讨论画中的人物,植被代表的寓意,作画的颜料,画者作画的原因,无论从哪个细节剖解,它都是一副伟大的剧作,相隔百年后,人们通过画去揣测文艺复兴时代的审美情趣,然而画本身在超脱自身时代审美的基础上,成为了美的永恒。它是一副新婚礼物,见证了政治联姻的婚姻,它是一副装置画面,搁置在沙发的后面,成为室内装置的一部分,从产生到实用到跨越时代的美,一副画给予的力量是伟大的。

 5 ) 乱七八糟的目录还是整理一下好了

根据土豆上能看到的完整剧集整理。也不知道是不是总共20集。

1. 克林姆,吻。done
2. 哥雅,五月三日。done
3. 葛饰北斋,巨浪。done
4. 线条与色彩的激情表现主义。
5. 圣罗马诺的战役。done
6. 维梅尔,绘画艺术。done
7. 梵高,向日葵。
8. Munch, Scream. done
9. 自由领导人民。
10. 复活。done
11. 伦勃朗,夜巡。done
12. 最后的晚餐。done
13. 米开朗基罗,大卫。done
14. 德加,14岁的小舞女。done
15. ????????????
16. ????????????
17. 波提切利,春。done
18. 惠斯勒,画家的母亲肖像。done
19. 夏日的星期天午后。done
20. 圣约翰的十字架。done

 6 ) 只说伦勃朗的【夜巡】

看看荷兰人是怎样爱自己的艺术的。为了一幅画而多次大费周章,多次引起全国瞩目,这在许多国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对艺术是占有的,因此王羲之的书法随李世民而去,而现在国内收藏艺术品的多是不懂艺术的商人。再好的画终究只是画,艺术并没有超出人的地位而是作为人的玩物而已。我们大中国也有民族性的巨作,但是这些巨作总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和保护,故宫里被随意安置等着自己的材质随岁月腐烂的古董要是知道荷兰人这样对待自己国家的艺术不是要嫉妒死吗?
我觉得西方人胜于中国最重要的一点是懂得保护自己国家的历史,懂得爱护自己国家的艺术,而且这不仅来自官方的态度,是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态度。
不是我们没有像夜巡那样伟大的艺术,而是我们没有一个可以欣赏伟大感受伟大的胸怀和教养。
【以上的国人只指大部分,不要对号入座,话说我也是中国人。】

 短评

喜欢波提切利。

5分钟前
  • Edwina
  • 推荐

有益的梳理。

6分钟前
  • Ashley
  • 力荐

长见识

8分钟前
  • 力荐

BBC的艺术纪录片真棒

12分钟前
  • 海底打盹
  • 力荐

我挺喜欢这个系列里各种画法重现。重点伦勃朗那集,大卫那集不知道是因为太熟悉了还是真的拍的不好。

13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推荐

喜欢其中几部,理解比较主流

17分钟前
  • 就可可可可
  • 推荐

看别人做研究,就是在咀嚼艺术的边角料,你得找到他阿基利斯的脚踵。

21分钟前
  • 昊子
  • 力荐

原来是个纵深的片儿,只讲一幅画(The Art of Painting)的来龙去脉。一般了。

24分钟前
  • 豆友2703800
  • 还行

再看一遍

26分钟前
  • Delta是个圆圈
  • 力荐

科普对如我

29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BBC都拍了,我拍啥呢~

32分钟前
  • 兔虫filmmaker
  • 还行

跟+鱼边看边侃,然后被Great Wave洗脑了=。=

37分钟前
  • 🐳
  • 力荐

Mark : Vincent Van Gogh<The Sunflowers>, Edvard Munch<The Scream>

41分钟前
  • 阿辰
  • 还行

受教了……看了葛饰北斋 浮世绘“巨浪”的那集。真是太高深了

45分钟前
  • Ahino K
  • 推荐

生动有趣。画展一定要现场版才好

48分钟前
  • 朱聊聊
  • 力荐

关于作者令人揪心的焦虑和挣扎,当然肯定还有八卦、生平、技法,什么什么的

50分钟前
  • 飘叶随风
  • 力荐

国人去哪儿看大师真迹?!这片儿能让你明白印刷品和原作的差距。以前从没觉得在书上、画册上看过的那些画作原来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51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美术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 后来买了一套 很喜欢

55分钟前
  • 花簇桑
  • 力荐

西方人对于葛饰北斋的解读实在有些想当然,其中一段配乐引用中国乐曲,尤其滑稽

5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也很好。

1小时前
  • tehom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